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康熙大帝>15 微服行街頭救弱女 放眼量即席擢英才

《康熙大帝》15 微服行街頭救弱女 放眼量即席擢英才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bordercolordark="#ffffff" cellspacing="0"cellpadding="0" bordercolorlight="#ffcc00" class="p5" height="34">

  康熙皇帝在爛面胡同的集市上,揀到了周培公的詩稿,又從這頁詩稿中,發現了伍次友的qin筆書信,只見上面寫道:

  明殊弟鈞鑒:別來無恙否?兄自鄭州一別,一路講學東進,一切均安。此周先生培公乃愚兄之文友,懷抱濟世之志,song有文武之才,盼賢弟將其舉薦于皇上試用。匆匆即頌鈞安。

  愚兄伍次發拜托

  “啊,原來竟是伍先生的一封薦書!康熙心中一陣激動,這個周培公,懷裏揣著伍次友寫給明珠的信,卻甯肯挨餓,也不肯去求人,憑這份風骨,也值得重用。”

  “圖海,要趕快去把那個周培公找來,我要在這邊茶館裏見他!”

  “主子何必著急呢。這裏人太雜……”。圖海的話還沒說完,康熙已經大踏步地走了。

  圖海領著周培公轉回來時,康熙卻在茶館的門前,聽一位小姑娘唱戲。他們不敢驚擾,便立在康熙身後靜聽小姑娘訴說自己的家世和苦情。原來,這個小姑娘名叫阿紅,浙江杭州人,去年三月三日,他們全家去靈隱寺進香。不想,正碰上吳三桂的女兒和她丈夫王永甯從這裏路過。一幫如狼似虎的差役兵丁,見百姓雲集,阻擋了道路,便大打出手,鬧得三十四人落shui喪生,其中就有阿紅的父qinqin人。但是,由于杭州知府的庇護,凶犯從容登道,返回了五華山。受苦百姓,投告無門。阿紅的叔父實在氣憤不過,去杭州府擊鼓喊冤,結果反被下在獄中。阿紅一腔怨憤無chu申訴,便討飯來到京城,沿街賣唱,希望有人能把這樁冤案,上達朝廷。她那唱詞的最後幾句是:

  天上只有一輪紅日,地上卻有兩個朝廷。

  皇家吃我百姓賦,何時爲我申冤情?

  阿紅唱到這裏,圍觀的人,莫不爲她的大膽直言心涼。康熙也覺得如芒刺在背,便回頭向圖海吩咐道:

  “圖海,待會兒這位小姑娘收了錢,你帶她到茶館裏見我。周先生,請借一步說話。”

  周培公聽得入神,忽見這位年輕公子叫他,轉過身一看,卻並不認識。剛才,他剛剛走到湘鄂會館,便被一個大漢叫了出來。說有位公子想見見他,又不肯說是誰。只說,待會兒,見了面你就知道了。此刻,見面前站著的這位公子年輕俊雅,氣度非凡,便舉手一拱問道:“不知足下尊姓大名,恕周某眼拙。

  康熙並不答話,拉著周培公進了茶館,找個清靜的座位,要了兩杯茶來。這才開言道:“在下龍德海,適才在阿瑣姑娘的攤上,撿到了周先生的大作,拜讀完畢,十分敬佩。足下才高八鬥,詩韻高雅,確是難得的英才呀!”

  “哎!哪裏,哪裏,龍公子過獎了。我不是什麼八鬥,而是一個文丐。這詩稿,更談不上風雅,倒不如拿來燒了更好。”

  “啊?周先生爲何如此說話?”

  “公子明鑒。在下這一百首詩,可能抵上門口小姑娘唱的一曲清歌嗎?如今,天下正chu多事之秋,正是英豪拍案而起,建功立業之時,我卻寫這些酸溜溜的歪詩換飯吃。唉,慚愧呀!”

  “嗯!先生如此見高識遠,更令人欽佩。只是,依先生之才。取功名如拾草芥,卻爲何落榜了呢?”

  周培公擡眼看了一下康熙,見他並無惡意,便低聲答道:“唉,時運不濟,疏忽之間,冒犯了聖諱,也不過只多點了一點。唉……”

  “唔,這閱卷官也大不通人情了,幫個忙貼上不就混過去了。”

  “唉——公子取笑了。我也知道,有人是那麼幹的。可是,那都是有頭有臉,走了門路,送了禮物的。我沒那個本事,也不屑于這麼幹。”

  康熙便道:“唔,此言有理,不過你身懷萬金之書爲什麼不用呢?”

  “萬金之書,什麼萬金之書?”

  “我剛才在你的詩稿中看到一封薦書。收信人明珠乃是當今天子駕前寵信近臣,言必聽、計必從;寫信的伍次友乃天子布yi詩友,一語有九鼎之重。等閑督撫大臣還難得他一封薦書呢,這樣一封緊要的書信,你爲何不投呢?”

  周培公吃驚地擡起頭來。他還是第一次聽到伍次友的真實身份,但不曉得這個年輕人何以知道得如此詳盡,想了想笑道:“大丈夫求取功名應當光明磊落,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我豈肯以七尺之軀,向明珠折腰?”

  “唔。”康熙若有所思地笑笑,“你有這份志氣可算讀書人中的佼佼者了——你留意山川地形,好象不但能文,武事也是好的?”

  “公子過獎了。拔山扛鼎我不能,舞槍弄棒我不會。但我自幼熟讀兵書,酷愛奇門遁甲,所以觀天象,察地理,揮兵車,列戰陣,卻還略知一二。”

  康熙有意要考較周培公,便以嘲笑的口吻說:“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歸心,並無刀兵之事。先生雖有屠龍之術,卻只怕英雄無用武之地呀!”

  “哈……”

  “先生,你笑什麼?”

  “北有羅刹略地燒殺;西有葛爾丹,擅自稱王;南有三藩離心離德;東有臺灣騒擾海疆。天子政令不出江北,登京華之城眺遠chu,四面烽煙燎繞,八方畫角悲涼,此內憂外患之時,何來‘太平’二字?”

  “啊?照先生如此說來,天下一統局面已經無望了!”

  “不。還有另一面。方才那個小姑娘唱得好,百姓們並不願天有二日、民有二主。民心即是天心,民之所慾天必從之。百姓盼著有個好皇上,並沒有華夷之分。百姓們厭倦戰亂,苦于割據,也是大勢之所趨。以此看來,只要皇上用人謹慎,chu事得當,外抗強亂,內除三藩,一統天下,創建盛世,也不過是數年內可以實現的事,有何難哉!”

  周培公說到興奮之chu,順手端起桌上茶杯,一飲而盡。康熙見他渴,便又替他斟了一杯,還待再問下去,圖海卻匆匆進來了,附在康熙耳邊,輕輕地說了幾句話。還在興頭上的康熙勃然大怒,他忘記了自己微服出訪的身份,“啪“地一下拍在茶桌上,那個四腳不平的小茶桌,晃了一下,細瓷茶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周培公嚇了一跳,又聽這位龍公子厲聲呵叱:“這個順天府尹,簡直是混帳透頂。去,叫他爬著進來回話。”

  圖海見康熙發怒,不敢頂撞,“紮”地一聲退了出去。原來,他剛才奉了皇上之命,要叫那位賣唱的民女小紅進茶園問話,卻正碰上順天府的府尹夏侯俊,拿了刑部的令牌捉拿小紅。這位府尹大人,只知上命差遣,哪想到會在這裏碰到皇上呢?圖海一聲代旨,夏侯俊驚得真魂差點出了竅。連忙四腳著地地爬了進來。……

康熙大帝15 微服行街頭救弱女 放眼量即席擢英才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15 微服行街頭救弱女 放眼量即席擢英才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