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楊貴妃>第七章第2小節

《楊貴妃》第七章

第2小節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楊貴妃第七章上一小節]上了山,人影也不見了!”

  錦夢兒垂著頭,喃喃地說:“阿蠻在太子殿下chu,她又另有約,著我去回了,改期!”

  在過去半年,謝阿蠻到過東宮有三四次,與恒王李瑱的往來也轉爲密切,此外,楊貴妃又知道阿蠻和一位皇孫很好,那是已故棣王的兒子宜都郡王李俊,是皇帝的孫兒。楊貴妃對阿蠻周旋于祖父、兒子、孫子三代間,很不滿,但由于自己在兩代之間流轉,又不好說得,她勸過阿蠻嫁人,可是,阿蠻又漫不經心。

  此刻,貴妃看著錦夢兒,苦笑著問:“又是約誰,要改約?

  是新人嗎?”

  “陳留郡主李倩,”錦夢兒低頭說,“是相識不久的!”

  楊貴妃沒有再說話了,她在想一些事,李倩是榮王李琬的兒子,李琬早年就有名聲,一度也傳有被立爲太子的可能。

  人們說李琬是一個賢能的皇子,但楊貴妃卻不以爲然,她想,一個人年紀還不算大,已有子女五十八人,怎能稱賢?同時,她又聯想到已故的棣王李琰,子女更多,單是兒子就有五十五人!隨著,她又記了起來,當今皇子中,兒子次多的是延王李玢,有三十六個兒子。想到這些,她笑了——她想:阿蠻在皇孫中找人,那真個容易不過!她再想:倘若把所有的皇孫集中起來,一定很好玩,皇帝七十大壽時,皇孫到的只是有封爵的,而且經過選擇,太小的不讓入宮。

  她在漫步中自語:“明年皇上壽辰時,我來安排,所有皇孫,孫女兒,全都入宮。”

  不久之後,她見到皇帝時,首先就問:“三郎,你能不能立刻講出你有多少孫兒和孫女?”

  李隆基一怔,忽然大笑:“每個月的月底都有一份報告的,我知道,只是一時記不起來了,好幾百人,哦,我從前立十王宅,百孫院,其實又何止十王,百孫更遠遠不止——”

  “三郎,孫兒女的總數,會不會上一千?”

  “哦,可能有,如果加入外孫、外孫女,一定過千,我只記得阿琰居第一位,有五十五個兒子,女兒三十一人,榮王的子女爲五十八人,這兩人子女多,所以記得,其余,有子女三四十人的也很多吧?”皇帝聳聳肩:“阿琰當時胡來,我廢了他的王爵,囚禁在鷹狗坊,後來放出,就死了,其實,他也沒大錯,等明年複他的爵位吧——哦,琰兒的子女有爵位的不多,我該先問問給予他府中的給養夠不夠!”皇帝忽然間有兒女情了,他稍思,又說:“我的兒子中,還有未婚的哩,恒王瑱,這孩子,不知何故,拒婚了兩次吧?我應該嚴責。”

  “算了,這種事犯不著嚴責,是嗎?”楊貴妃的意念在流轉中,她不知道壽王如今有多少子女,她想,回頭去查查簿冊——她又想到自己生的兒子,長子僾,今年已足十八歲,應該結婚了,何以不見報告?即使次子,也可以婚了,于是,她出神著。她想,也可能已定了婚,自己不知道。

  “玉環,你找我就問這些嗎?”李隆基悠悠地問。

  于是,楊貴妃從自己偶然興發的遐思中醒覺過來,轉向現實,提到安祿山的問題。她很自然地說:“我先聽花花說過,後來,聽另外一些人說,好象連阿蠻這小鬼也來問過我,你曉得我所知不多,沒得說的,只有著她們不可胡言亂語,今天,guo忠爲了我哥哥的事而來,也提到了安祿山的事,他說,他向你請求了好幾次!”楊貴妃稍爲頓歇,再接下去:“我聽他說得很凶險,忍不住要問問!”

  “哦!”李隆基漫漫地應了一聲,面se轉爲嚴肅了,雙手不自然地一攤:“問題的確嚴重,guo忠所慮,不是無因,只是,只是……”

  “三郎,既然如此,就調他入朝好了!”楊玉環隨口說。

  “玉環,沒有那樣簡單的,我也想過,倘若安祿山不奉诏命,立刻會出事,他勢大,真要有行動的話,對guo家來說,是極爲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只能用懷柔政策,用感情來羁絆住這人,使他暫安,慢慢地再設法削弱他!”皇帝喟歎著:“這是一個大問題。”

  “三郎,guo忠說得很凶險,他認爲隨時可能生變!”

  “這個,很難說了,guochu理這一個問題,不夠好,他在中書省和同列也談及安祿山會有異圖,雖然不是在朝堂提出,但中書省耳目也不少,消息會傳出去,朝內疑他,他自然會不安而要求自保,甚至會因激生變,上次,guo忠奏請以安祿山入相,我在草诏已具時停止發出,就怕因激生變,總之,這事很麻煩,guo忠壓不住安祿山,我也疏忽了一些,才弄到今日的局面!”

  “三郎,聽說安祿山不滿guo忠,如果把guo忠罷相,安祿山是否會安心而不會造反?或者,罷guo忠,以安祿山代之!”

  李隆基苦笑著搖頭:“玉環,你把天下事看得太簡單了,罷了guo忠,安祿山以爲朝廷怕了他,他會更加驕傲,至于以他爲首席宰相,事實上不可能,且不說他是胡人,安祿山讀書太少,識字可能也不多,如何能做首相?再者,目前情況,即使以他爲首相,只怕他也不肯入都城的!”

  “那怎麼辦?”楊貴妃認真著急了。

  “只能故作安閑,穩住安祿山,今年上山之前,我派使臣去邀他來華清宮,他避而不來。七月間,他獻馬,河南尹以三千匹馬,每馬二人,隨行蕃將二十二人,恐怕有變,上表請我製止,我准許。這一著我錯了,應該讓他獻馬來的,數千人入長安,我們稍加布置,能有什麼作用?阻止他獻馬,安祿山必不安,也以爲朝廷真的怕他。唉,煩人的事,現在已無法動,只能當他沒事,希望挨過了年,我派去的人能在那邊發生作用!”

  不關心政治的楊貴妃爲此而憂愁了,但是,皇帝卻很快就平靜下來,他說:“玉環,徒然發愁沒有用chu的,這回上山,我作出大舉行樂狀,是讓安祿山知道,我很安閑,沒有防他的心。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忠在長安,我知道,他用了不少人在打聽消息,內外聯絡。哦,不談這些了——剛才你說,你的哥哥怎樣?即使論年資,好象也該升遷了!”

  “guo忠想調他入朝,那是因文部已有兩次簽呈,但我哥哥不願入朝爲官,guo忠來問我,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知道你哥哥在湖州做得很好,讓我來想想,河南尹達奚珣明年任滿,或者調你的哥哥接他的官位,或者,調你哥哥入朝當禦史大夫!他沒有理由不願入朝的!”

  “禦史大夫不好吧?宰相是我的族兄,禦史大夫又是我的嫡兄,不好,再者,我哥哥爲人比較耿直,他一做禦史大夫,萬一有事彈劾宰相,族兄弟起糾紛,那怎麼辦?”

  李隆基又笑了,楊貴妃對政治依然是幼稚的,但他不願多說了,起身,邀了她去散步,楊貴妃利用這機會,著人召虢guo夫人,她想到傳話給guo忠。

  但是,皇帝……

楊貴妃第七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七章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