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楊貴妃>第八章

《楊貴妃》第八章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三日乙未。

  在平日之前,夜se未退,黎明的清蒼之氣自天邊徐徐湧上的時候。

  天子四軍中的左右羽林軍騎兵,四十人一隊,有五隊兵自禁苑西邊的延秋門出,兩隊先行,兩隊在要道上戒備,一隊則徐徐前進,這還是宵禁時間,街上很靜。

  平時荒廢的通光殿,此時燈燭通明,大唐皇帝在殿上作辭京的最後安排,著了戎yi的骠騎大將軍高力士站在皇帝身後的右邊,左邊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前面的左右,分立著太子與宰相。

  大唐天子的貴妃楊玉環在車上等著,但她也一樣有事做——散住在大明宮和太極宮的妃嫔,夜間已通知了她們,此刻,她派女官靜子率四名內侍去協助如仙媛。

  張韬光和謝阿蠻也分別奉命去chu理一些事,此時,謝阿蠻先回來了,她告知貴妃,內梨園子弟中有半數可以有車隨行,其余,可能要步行,梨園的車隊已被安排在宮眷、太極宮隊的後面。

  此時,張韬光也趕到車邊來報告:通光殿議事已畢,太子自請爲後隊,宰相已領從駕官員自別道先出。

  于是,皇帝來了,上車,在車臺上吩咐高力士先行。

  一隊龍武軍的騎兵在燈號指揮下出發,隨著,有八乘車出發,又接著,是一隊兵,再是八乘車。接著,一大隊騎兵,由隴西公李瑀督領下出發,然後,陳玄禮來奏告,請車駕出發。

  皇帝的車隊排列在通光殿前的廣場上,一輛引車先行,兩邊各有八名騎衛,引車後面,四名龍武軍的軍官騎了大馬在前,戈正和內侍各八人在後,導著皇帝的車出發,帝車的兩邊,由內侍拱護。帝車後面,是兩輛備車和四輛大型從車,然後,又是十四輛侍從車。這是一組,附隨這一組的,有四百兵士、宦官、宮女,執事官員和運載車。

  雖然是逃亡,但在出宮之時,車仗隊伍卻很有秩序。兵士們也齊整的可以說軍容甚壯。

  原定的計劃,趕在黎明前出延秋門的,但車騎太多了,當帝車到延秋門時,已有曙se,皇帝和貴妃在出城門時,同時揭開車帷向外觀望。

  他們看著天地青蒼中的禁苑,都不發一言。

  高力士立馬在延秋門城外,當帝車經過時,他上前低奏:“陛下,前鋒已過便橋,沿路秩序很好!”

  皇帝哦了一聲,回望城垣,忽然間老淚縱橫了。

  高力士不忍看,而且,自己也悲從中來,他努力自抑,只說:“陛下珍重!”就爲皇帝放下車帷。

  李隆基卻在這一瞬間感情泛濫,他嗚咽著吐出:“四十多年天子,我把我的江山弄到這步田地,唉,玉環——”楊貴妃挨到他身上,爲他拭去淚shui,但是,她自己卻在啜泣。

  車駕出延秋門後,速度稍爲快了一些。

  此時,延秋門內,秩序已不如剛才那樣好了,車隊分兩支而出,有些擠迫相。但是,在前面的車隊是不會知道的,帝車一組二十乘車,第二批是四十乘車,有的載人,有的載財貨,這兩批車後,又是四百名騎兵,這和中隊隔分,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隨在四百騎兵之後押陣。

  出延秋門後,將及西渭橋時,楊guo忠一行人已在等待,那是事先安排的會合,楊guo忠領著朝廷中部分官員、諸蕃及外guo的使臣,還有一隊兵相護。

  楊guo忠和韋見素、魏方進及楊guo忠的兒子戶部侍郎楊暄先上前,向皇帝請安,並報告宿值官員隨行人數以及諸蕃、外guo使臣等,他隨帶的南衙衛兵有一百二十人,經由安福門繞道而出的,由于宵禁尚未解除,在城內路上,未曾擾及百姓。

  楊guo忠又報告,已派出十二批人,分別去通知勳臣百官出走。

  官員們的車隊分爲三起,一批隨在車駕之後,另二批則分別安頓在第二行列中。楊guo忠和兒子與魏方進,騎了馬隨在皇帝車後,韋見素則領主要官員,並入車隊,他暫時在行列中代行首相職權。

  到渭shui時,天已大亮,太陽光也可以看到了,車騎隆隆地過渭shui上的便橋——這是一座古老的大木橋,漢武帝時代就已修建了的,但曆代都從事整修,現在,這座稱爲便橋的西渭橋,有幾座石墩,橋面在三年前大修過,很結實,車隊安穩地過橋,聲響隆隆不絕,皇帝的車走出數裏,還能聽到橋上的聲響,在彎道上回望,車隊蜿蜒不絕,皇帝嗟歎著,心情也沈重著。

  不久,楊guo忠又上來奏告,左右建議,等大隊過完便橋後,放火焚橋,以減少這一條路所受的壓力。

  皇帝不加思索地說:“此事不可,徒增人怨,由他去吧!”皇帝說了,再詢問後隊的情形,接著,命袁思藝到後面去巡看。

  在皇帝和楊guo忠說話時,楊貴妃問楊暄家人的情形。楊貴妃得知,guo忠並未與家眷同行,宰相的家族守在義甯坊,將于開城門時,從開遠門而出。

  虢guo夫人一家和宰相夫人俱行。

  西奔的車隊,在過了便橋之後,行進速度就緩了下來,高力士發現先遣的內常侍王洛卿一行,只在便橋附近布有人員,與原定的計劃有出入,他爲此而訝異,立刻派人超前十裏觀察,同時,爲了安全,他又加調四十名龍武軍騎兵超前巡路。

  車隊過便橋十五裏,行進更緩了,皇帝一行的前隊雖然沒有受阻礙,但爲了照顧到中後隊的情形,不能不稍爲減緩,同時,前路報告:長安與鹹陽之間中途站人員,逃走了,只剩下天明前繼王洛卿之後而派出監察組五人在,他們中一人回馬迎上大隊,向高力士報告路上有昨日出城的難民。

  高力士錯愕著,悄悄和楊guo忠商量,他們不相信此去鹹陽的路上會有問題,決定不奏告皇帝。但是,戒備卻加強,接著,後方面來的報告,宮中出來的最後一隊人,和城中出來的人已相混相接,路上很亂,有不少是步行的,太子雖然以兵隔阻,但沒有什麼用chu

  這是流亡的第一程,四十裏路,到鹹陽的望賢宮休息,在預計中,這一程會很平安的,但是,未到中途,就發覺估計和事實有距離了,特別是時間,比預期的已多耗了半個多時辰。

  爲了安全,高力士派出一隊兵向大路以北出發巡弋,因爲傳說渭北有敵騎出沒,威脅河東地區,甚至傳說威脅富平。

  在車上的皇帝和貴妃不知道外面的情形,他們的情緒,也漸漸地平息下來。

  又不久,皇帝開始治事,他召宰相和高力士上車。

  皇帝詢問長安城內的情況。

  他們所得報告,只知有大批人自長安城出奔,至于城內的情況卻尚未有報告。

  其實,此時的長安,已經大亂了。

  逃亡是宮內策劃和進行的,興慶宮的皇城部分的人,因門戶隔絕而根本不知內情,這一夜,留值省中的負責官員爲驸馬都尉、給事中張垍,中書舍人房琯,此外有三省的執事官員和一名翰林學士與拾遺、補阙等。他們……

楊貴妃第八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八章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