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楊貴妃>第八章第2小節

《楊貴妃》第八章

第2小節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楊貴妃第八章上一小節]不知道宮內事,但曉得宰相和另一部分官員宿內宮。于是,他們照常准備了在興慶大殿早朝。

  當內宮門開啓時,內宮中宦官和宮女奔出來,才知道皇帝一行已逃了!宮中人取道南衙逃難——此時在興慶殿也已有一些官員上朝,內宮的消息一傳出,便秩序大亂,官員們紛紛上馬回來,南衙勳衛儀仗人員也離開了職守,留守將軍邊令誠出來鎮壓,根本無效,而且,在不久之後,逃散的金吾軍兵士,開始搶劫……

  長安城內的亂,路上的皇帝尚未得知。但是,皇帝卻在路上看到了另外的場景:有幾批逃難著的車隊在前路,被兵士們驅逐到小路上去。

  這引起了阻延和小小的混亂——昨天逃出的人,爲巨家大族,本身也有家甲,他們于昨日下午出城,夜宿便橋西驿,今早前行,當皇帝的隊伍趕上時,他們起了驚慌,有些人拼命前奔,有些人在爭執中被迫入小路,但吵鬧不休。

  皇帝迅速得知了,命人撫慰,不可用強。

  事實上,不用強是無法趕走逃難的人,幸而,混亂不大,只是皇帝的隊伍行程被阻緩而已。

  高力士、楊guo忠只報告一些平平的消息,車上的皇帝,曾經很激動,又很哀傷,但漸漸地安靜了。他合上眼皮養神,不久,他問及虢guo夫人。楊貴妃相告,皇帝喟歎著,迂緩地說:“阿怡雖狂,總是有分寸的,guo忠也不錯,他的家眷居然不隨大隊同行,總算難得了——”他稍頓,轉命內侍去查問隨駕同行的官員人數。

  ——逃出長安,需要守秘密,可是,已出了城,他想到一個朝廷,不論在何種境地,維持官儀總是需要人的,現在,他想到了——他打算在鹹陽望賢宮舉行一次朝會。

  隨班的朝官人數很少,大臣只宰相楊guo忠、韋見素、禦史大夫魏方進,以及兩省的侍郎和幾位卿,其他官員有接獲通知的,但他們要和家人同行,不曾單獨隨駕。因此,由楊guo忠率來的百官,省、部、卿、監諸衙署的文官合起來只四十余人,其中有不少還是卿、監官。

  于是,皇帝在嗟歎中再命人去後路調查長安城內百官們出城的情形。

  同時,皇帝又派出兩名內侍到後面去慰問四十余名隨駕的官員。

  車辚辚,行進的隊伍,秩序漸漸轉壞,中後隊擠在一起,太子在後面並無作用。

  在前路,皇帝的先遣人員又未曾再在路上設站接應,開路的騎兵從事分段清道。

  從長安城到鹹陽,只有四十裏路,但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前一半路走了一個時辰,後一半更慢了。

  有太陽,也相當熱,行旅于熱天終于是辛苦的。

  鹹陽望賢宮在望了,開路的兵隊先到,一員旅正隨了郎將馳回來,通過將軍而直接見高力士報告:鹹陽縣令和官員,逃了,先遣的內常侍王洛卿一行與望賢宮監和隨從人員,都已率先逃走。

  這訊息使高力士氣得發抖,,他會合宰相,將之報告皇帝,李隆基爲此而震動,他緊張地詢問,有沒有寇訊。楊guo忠報告:派出去的斥堠都有平靜無事的消息帶回。

  “豈有此理,我在後面,他們卻先逃了!”李隆基憤然說,隨後,又自我解嘲地:“到望賢宮再說吧,看來,我們得再調整一下。”

  鹹陽望賢宮不久就到了,宮監和執事人員都已逃走,僅剩下幾名老內侍在,沒有人爲皇帝一行人准備午飯,甚至連迎駕的官員都沒有。李隆基原來計劃在望賢宮設朝,現在只能放棄了。

  隊伍一列列地在望賢宮前停下來,人和馬都需要休息,但當地官吏逃亡,大隊的飲食沒有了著落。

  日向中了,天明之前啓程逃亡的人,餓了。

  長安的貴人們平時從未爲飲食cao過心,似乎也從來不覺得餓的,可是,到了鹹陽,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了饑餓感了。

  老年的皇帝面se很難看,宰相楊guo忠起自市井,他帶了兒子、家僮,匆匆入市,先在一家幹食店買得一些烘餅,又匆匆自行攜回獻呈給皇帝。

  李隆基雖然餓,但卻食不下咽,他慘淡地問:“guo忠,百官諸軍將士,如何得食?”

  “陛下,臣已命小兒找民衆設法供食,鹹陽商肆居民,雖有逃亡,但留下的人尚多,想來可以辦到,至于諸軍將士,例備糧食,陳玄禮已傳命諸軍就地造飯休息。”楊guo忠頹唐地說:“陛下請略進食——”

  皇帝分了幾個餅給貴妃和隨從,勉強咬了一口,他不想吃,但爲了這是宰相自己去購取的,又不能不吃。

  此時,高力士吃力地在指揮各批車騎的停駐所,他忙了一陣,汗shui滿面地回到皇帝身邊,請皇帝入望賢宮東外舍休息,他估計,在一個時辰內,無可能再啓程。

  皇家的隊伍攜帶著無數財寶,但並未帶有笨重和不值錢的糧食,現在,臨時要鹹陽市有限的人家准備五千多人的食物,自然是艱難的。

  以辦事務見長的楊guo忠,在此時可憐地表現了他的才幹,他派出的人,交涉了,由裏正、坊頭負責,留著未走的商民,數百戶一齊舉火煮食。

  第一批食物煮好時,皇帝命供應官員,接著是皇族人員和宮人。食物有了,但食具卻沒有,毫無逃亡經驗的貴人們,幾乎全數未帶食具,皇子皇孫們用手掬飯而吃!

  皇帝看到時,他只有隱泣吞聲。

  問題並非到此爲止,軍隊中,有一批禁軍並未依照行軍慣例而備有糧食和食具,高力士和陳玄禮商量著,不敢用均分的辦法,只令未攜糧食飲具的兵士,分隊入近村購食,高力士分出了數十人攜現銀和錢偕之同行。

  僅僅四十裏路,暴露了太平皇朝在應變時的各種弱點。

  皇帝在憂郁中,他悄悄地告知貴妃,擔心會發生亂事。

  “過了鹹陽,應該沒有事了,敵人如循渭北來,要切斷的要路是鹹陽,現在,此地平安,下午再走,自然不妨了!”貴妃所知有限,但盡力安慰皇帝:“大家沒逃過難,忙亂是意料中事,再向西行,供應大約不會缺乏了,三郎,你歇歇,事已如此,cao心也沒用!”

  “我出去看看情形——也慰問一下官兵!”皇帝帶了幾名內侍向外行,但到了外面,他就放棄慰問之行了,外面太亂,人山人海,宰相估計除軍隊外,約五千人,但自望賢宮東外舍階上眺望,相信逃亡的人數會遠超五千這一數目,由于太亂,他亦無從著手慰問。

  此外,使皇帝的心情稍感沈重的是:在後隊的太子並未上來請安。

  于是,他再回入,尚膳房內侍,已自市上購到糧食菜蔬,煮了午飯供皇帝和宮中人員。

  皇帝和少數宮中人員在外舍進食,同時,李隆基命人調查全隊的人數,他和高力士與楊guo忠商量,今晚到金城,必須弄得象樣一些。

  他們原定計劃,今夜宿于金城的,金城距長安八十裏,原名始平,景龍二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皇家……

楊貴妃第八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八章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