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短篇精選火星方式上一小節]的書上來,都是有關地球的。你知道的,幾乎是極限的載重了。"
"呃,他還是你的夥伴。說到夥伴,我想我該回去工作了。如果我再弄丟了一個目標,這裏就會發生一起謀殺案了。"
說著他就結束通話,而理奧茲身子往後一靠。他看著脈波掃描器上的平坦綠線,然後再試了一下多頻掃描器。太空還是十分清淨。
他感覺好一點了。如果你身邊的拾荒者一個接著一個收進了艙殼;如果除了你以外所有人都將名字焊在艙殼上,那麼你就只有詛咒的分了。接著呢,他要設法壓抑厭惡跟隆繼續工作。
跟隆組合是件錯誤的事情,和新手在一起總是錯誤的。他們認爲他們要的是對話,特別是隆,有著自己對火星的一套理論,而且認爲火星是人類進步之偉大的新角。這就是他們所說的--人類的進步:火星方式;創造
的新生代。但理奧茲不要談論這些,他要的是一個"目標",一個可以屬于他自己的艙殼。
不過實際上他也別無選擇。隆是火星礦業上優秀與知名的高薪礦業工程師。他是桑柯夫主委的朋友,並且也出過一兩次拾荒的任務。在他還沒有嘗試前,你無法斷然拒絕一個人,既使看來是多麼地滑稽。爲什麼這樣一個有舒適工作與高所得的礦業工程師,會想要在太空遊蕩呢?
理奧茲從未過問隆這個問題。拾荒夥伴被迫太近,反而引不起任何的好奇感,或說是出于安全感。但是隆卻談得太多,所以他也等于回答過這個問題。
"我必需要到這裏來,瑪利歐。"他談到。"火星的未來不在于礦産,是在太空。"
理奧茲曾想過有沒有可能只有自己一人出勤。每個人都說不可能。即使排除一個人必需要睡眠或是做些私人雜務的情況外,衆所皆知,就算是短時間內,在太空中單獨一人將造成情緒上無法忍受的沮喪。
而伴隨一位夥伴使得六個月的旅程可能成行。一批固定的船員當然更好,但沒有拾荒者能在一趟任務裏付得起這種費用,推進料是最主要的開銷!
就算兩個人都覺得太空不好玩。通常你要在每趟旅程換個夥伴,然後你可以找跟某人搭檔得久一點。看看禮查和卡奴特的例子,因爲是兄弟,所以在每五到六次旅行就會搭配在一起。每次當他們又成爲搭檔,經一周後就是火氣上升,互相敵對了。
好啦,現在太空清淨了。如果理奧茲回廚房跟隆拌個嘴,他會覺得好過些。他也可以就此顯示他是個太空老手,能夠隨時理太空的突來狀況。
他站起來,走了三步,到了連接這兩個房間的短窄的走廊上。
理奧茲再度站在門口看了一會兒,隆還是專注在那斑駁的螢幕上。
理奧茲很不高興的說:"我剛把恒溫器調高了。如果我們兩人共用就不算太費了。"
隆點了點頭。"如果你喜歡的話。"
理奧茲有點遲疑地向前進了一步。太空很清淨,所以管它的雷達跟掃頻器的綠線。他說道,"那個爬地蟲都在說些什麼?"
"大部分是有關太空旅行的曆史。雖然是老生常談了,但他表達得不錯。他用了彩動畫、照片、老紀錄片跟其他一堆輔助的設備。"
當隆在解釋時,螢幕上的那個蓄胡的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太空船的側面圖。紅點標著彩圖上太空船的各個部分,希爾德的聲音再度出現。他介紹著太空船的貯藏室、質子微反應堆、類神經機械電路……
接著希爾德重現于螢幕前。"但這只是太空船的艙頭而已。是什麼推動了它?什麼力量讓它離地球?"
每個人都知道答案,不過希爾德的演講有著一魅力,使得太空船的推進似乎成了不爲人知秘密一般。即使理奧茲也感到某些懸疑,雖然他生活中的大半都花在太空旅行上。
希爾德繼續說道:"科學家用幾個不同的名詞,有人稱它爲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有人稱之爲牛頓第三定律,還有人稱之爲角動量守恒。但實際上不需要管這些名詞,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常識。當我們遊泳時,我們將往後撥就能前進。當我們走路時,腳向地面推就能前進。當我們駕著旋轉飛機,我們將空氣往後推也就可以向前飛行。
"除非有東西向後推,就無法向前移動。這就是一則古老的規律:『你不能無中生有。』
"現在想像飛離地球的上萬頓的太空船。要能升起,就要有東西向下移動。因爲太空船非常重,就要有相當大量的物質向下移動。事實上,沒有太空船能有如此巨大的空間來容納這些物質。我們需要有種特別的設計來推動它。"
希爾德再次消失而太空船的圖片又出現。太空船漸漸縮小而有個截狀錐從後浮現。圖片上打出了幾個淡褐
的字:被抛出的物質。
"但是現在,"希爾德道,"太空船的總重是有增無減。你就必需要有更愈來愈大的推力了。"
太空船縮得更小,而另一個大的船殼出現,而後又是一個更大的船殼加入了畫面。船身平移,艙頭在螢幕上形成了一個閃亮的紅點。
理奧茲說:"白癡,在教幼稚園呀。"
"至少對他的聽衆來講不是這樣子,瑪利歐,"隆回答。"地球不是火星。在地球還有十億以上的人沒有真正見過太空船;也不知道太空船的基本知識。"
希爾德又說:"當這個最大的船殼的物質用完後,這船殼就會分離,然後抛離船身。"
畫面上最大的船殼松開,然後遊出螢幕範圍。
"接著第二個船殼也是這樣,"希爾德道,"然後,如果是長途旅行,最後一個也發射出去了。"
太空船只剩下一個紅點,消失在太空中,而三個船殼飄浮移動著。
希爾德說:"這些艙殼代表著十萬噸的鎢、錳、鋁和鋼。他們從此就永遠自地球消失了。而拾荒者環繞著火星,在航道上等待著,等著把這些抛出的艙殼網著然後作上標記,帶回火星去。而百分之一的利益也沒給地球。他們這是野蠻的行爲,捕來的艙殼就屬于發現的那艘船所有。
理奧茲說道,"我們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探索。如果我們不去撿拾它,那也沒人會去這麼做。地球又有什麼損失可言?"
"你要知道,"隆說道,"他不過是在說從地球上流出的,卻給了火星、金星和月球罷了。這也算是一種損失吧。"
"他們也有得到報償。我們的鐵礦産量是年年增加的。"
"但大部分還是用在火星上。如果你相信他顯示的,地球已經投資了二千億元在火星開發上,卻只有五十億元的鐵礦獲利。而對月球投資五千億元,回收了不過二百五十億元價值的錳、钛、跟各類的輕金屬。對金星則是花了五十億元卻毫無所獲。這就是地球上納稅者真正關心的--稅金外流,毫無收入。"
……
短篇精選火星方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