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定還記得1866年海上發生的一件離奇的、神秘的、無法解釋的怪事。且不說當時哄動沿海居民和世界輿論的各種傳聞,這裏只說一般航海人員特別激動的心情。歐美的進出口商人、船長和船主、各的海軍官佐以及這兩大洲的各
政府都非常注意這件事。
這事大是這樣: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見了一一個“龐然大物”,一個很長的物
,形狀很像紡錘,有時發出磷光,它的
積比鯨魚大得多,行動起來也比鯨魚快得多。關于這個東西的出現,許多航海日志所記下的事實(如這個東西或這個生物的形狀,在它運動時的難以估計的速度,它轉移的驚人力量,它那種像是夭生的特殊本領等等),大致是相同的。如果這東西是鯨魚類動物,那麼它的
積:是大大超過了生物學家曾經加以分類的鯨魚。居維埃①、。
·拉別德①、杜梅裏②、卡特法日③,這些生物學家一一除非看見過,也就是說,除非這些科學家本人的眼睛看見過——是不承認有這樣一種怪物存在的。
把多次觀察的結果折中一下來看———方面丟開那些過低的估計,即這個東西只有二百英尺長,同時也不接受過于誇張的言論,即它有一英裏。寬三英裏長,——我們可以肯定他說,這個奇怪的生物,如果真是存在的話,它的積是大大超過魚類學家所承認的
積的。這東西既然存在,而事實本身又是不可否認的,那麼,由于人類好奇的心理,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個怪物的出現會在全世界引起怎樣的騒動。至于說這是荒唐無稽之談,那是決不會有人同意的。
因爲,1866年7月20日,加爾各答一布納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孫總督號,在澳大利亞海岸東邊五英裏,碰見了這個遊動的巨大物。巴克船長起初還以爲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暗礁,他正要測定它的位置的時候,突然這個不可解釋的物
噴出兩道
柱,嘩的一聲射到空中一百五十英尺高。這麼說,除非這座暗礁上邊有間歇噴泉,不然的話,喜金孫總督號面前的東西,就是還沒有人知道的一種海中哺
類動物,它還從鼻孔中噴出有氣泡的
柱呢。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爾哥郎號,在太平洋上也碰到這樣的事。喜金孫總督號看見這怪物以後三天,克利斯托巴爾哥郎號在相距七百裏的地方也看見了它,由此可知,這個奇特的鯨魚類動物能以掠人的速度從這一轉移到另一
。
十五天以後,在離上面說的地點有兩千裏遠的地方,營輪船公司的海爾維地亞號和皇家郵船公司的山農號,在美
和歐洲之間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的時候,在北緯42度15分、西經60度35分的地方,同時看到了這個大怪物。根據兩船同時觀察得到的結果,估計這只哺
動物的長度至少有三百五十多英尺(約一百零六米),因爲山農號和海爾維地亞號兩船連起來,都還比它短,兩船從頭至尾只有一百米長。可是,最長的鯨魚,像常常出役于阿留申群島的久闌馬克島和翁居裏克島①附近海面的那些鯨魚,也只不過是五十六米,而比這再長的,從來就沒有過。
接連不斷地傳來的消息,橫渡大西洋的貝雷爾號所做的種種觀察,茵曼輪船公司的越提那號跟這個怪物的一次相碰,法二級軍艦諾曼第號軍官們所寫的記錄,海軍高級參謀弗茲一詹姆斯在克利德爵士號上所做的很精密的測算,這一切在當時的確曾經哄動一時。在民族
比較浮躁的
家裏,大家都拿這件事作爲談笑資料,但在嚴肅和踏實的
家裏,像英
、美
和德
就不同,它們對這事就非常關心。
在各大城市裏,這怪物變成了家喻戶曉的事件。咖啡館裏歌唱它,報刊上嘲笑它,舞臺上扮演它。謠言正好有了機會,從這怪物身上捏造出各種各樣的奇聞。在一些發行量不多的報刊上,出現了關于各種離奇的巨大動物的報道,從白鯨、北極海中可怕的“莫比·狄克”①一直到龐大的“克拉肯”②——這種怪魚的觸須可以纏住一只載重五百噸的船而把它拖到海底下去——都應有盡有。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經據典,或者搬出古代的傳說如亞裏士多德③和蒲林尼④的見解(他們承認這類怪物的存在):或者搬出彭土皮丹主教⑤的挪威童話,保羅·埃紀德的記述,以及哈林頓的報告;這報告是不容懷疑的,他說,1857年,他在嘉斯第蘭號上看見過一種大蛇,那種蛇以前只在那立憲號到過的海面上⑤才能看見。
于是,在學術團裏和科學報刊中産生了相信者和懷疑者,這兩派人無休止地爭論著。“怪物問題”激動著人們。
自以爲懂科學的新聞記者和一向自以爲多才的文人開起火來,他們在這次值得紀念的筆戰中花費了不少的墨!甚至有幾個人還流了兩三滴血,因爲有人把針對大海蛇的筆鋒移向一些態度傲慢的家夥身上了。
在六個月當中,爭論繼續著。彼此有理,各執一詞。當時流行的小報都興致勃勃地刊登爭論的文章,它們不是攻擊巴西地理學院、柏林皇家科學院、不列顛學術聯合會或華盛頓斯密孫學院發表的權威論文,就是駁斥印度群島報、摩亞諾神父的宇宙雜志、皮德曼的消息報裏面的討論和法及其他各
大報刊的科學新聞。這些多才的作家故意曲解反對派也常引證的林奈①的一句話:“大自然不製造蠢東西”;懇求大家不要相信北海的大怪魚、大海蛇、“莫比·狄克”和瘋狂的海員們臆造出來的其它怪物的存在,不要因此而否定了大自然。最後,某一著名尖刻的諷刺報有一位最受歡迎的編輯先生草草了事地發表一篇文章,
理了這個怪物;他像夷包列提②那樣,在大家的笑聲中,給這佳物最後一次打擊、把它結果了。于是機智戰勝了科學。
在1867年頭幾個月裏,這個問題好像是人了土,不會再複潔了。但就在這個時候,人們又聽說發生了一些新的事件。現在的問題並不是一個急待解決的科學問題,而是必須認真設法避免的一個危險。問題帶了完全不同的面貌。這個怪物變成了小島、岩石、暗礁,但它是會奔馳的、不可捉摸的、行動莫測的暗礁。
1867年8月5日,蒙特利奧航海公司的摩拉維安號夜間駛到北緯27度30分、西經72度15分的地方,船右舷撞上了一座岩石,可是,任何地圖也沒有記載過這一帶海面上有這座岩石。由于風力的助航和四百匹馬力的推動,船的速度達到每小時十三海裏。毫無疑問,如果不是船身質地優良,特別堅固,摩拉維安號被撞以後,一定要把它從加拿大載來的二百三十六名乘客一齊帶到海底去。
事故發生在早晨五點左右天剛破曉的時候。船上值……
海底兩萬裏第一章 飛走的暗礁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