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九章 過去未來之王

《上帝的指紋》第九章 過去未來之王

外國科幻作品

  在安第斯山區旅遊期間,我把手頭上一則奇妙的維拉科查傳說重讀了好幾遍。這個故事流傳在的的喀喀湖畔一個名叫科堯的地區,跟傳統的維拉科查神話在情節上頗有出入,而那位將文明和教化帶給當地民衆的神祗英雄,也被改名爲蘇奴帕(thunupa ):

  很久很久以前,蘇奴帕帶著五個門徒從北方來到高原平臺上。這個相貌威嚴、眼睛湛藍、臉上蓄著胡須的白人,舉止沈著穩重,生活十分簡樸嚴謹。他勸告導百姓戒除酗酒、蓄妾和爭鬥的惡習①。

  蘇奴帕周遊安第斯山區各部落,建立一個祥和安甯的王guo,將各種技藝傳授百姓,教導他們過文明的生活。他的豐功偉績卻遭受一群jian人嫉妒,這夥人向他行刺,使他身受重傷:

  他們把他的聖ti安置在一艘用燈心草紮成的小船上,讓它漂流在的的喀喀湖中。瞧……這艘船立刻揚帆而去,速度之快,把那夥謀害他的好人嚇得直發抖——因爲這個湖並沒有shui流……這艘船一直航行到科查瑪卡(c0chamarca),也就是今天狄斯瓜德羅河(desguardero )所在的那個地點。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說,這艘船靠岸時,一頭撞上陸地,力量之大,在岸上撞出今天的狄斯瓜德羅河——它以前根本就不存在。聖ti墜落湖shui中,漂流到許多裏外亞裏卡(arica )的海岸……②

  死亡與複活之神

  這個故事中的蘇奴帕,使我們聯想到古埃及的死亡與複活之神歐西裏斯(osiris)。兩個傳說之間存在著一些奇妙的共同點。有關歐西裏斯的神話,希臘傳記作家蒲魯塔克(plutarch)敘述得最爲完整翔實③。根據他的記載,歐西裏斯把文明帶給他的百姓,傳授他們各種技藝,勸導他們戒除吃人肉和以活人祭神的惡習,並爲他們製訂第一部法典。然後,歐西裏斯離開埃及,周遊世界各地,把文明和教化散播到其他guo家。他從不使用武力逼迫野蠻民族接受他的法律;相反地,他訴諸他們的理智,跟他們展開理xing的論辯。據說,他是以歌詠吟唱的方式,在樂器伴奏下,把他的教誨傳達給民衆。

  然而,他的妻舅賽特(set )卻趁著他人在guo外,糾集72位朝臣,暗中圖謀不軌。歐西裏斯回guo後,這群jian人舉行宴會替他洗塵。他們准備一個金漆雕花的木櫃作爲獎品,賞給能夠鑽進shui櫃的任何賓客。歐西裏斯並不曉得,這口箱子是特地爲他量身打造的。賓客一個接一個上前去試,但都失敗了。歐西裏斯卻一頭鑽進去,舒舒服服躺下來。他還沒來得及爬出來,那群好人就一擁而上,把蓋子釘死,甚至用熔化的鉛汁把縫隙封住,不讓一絲空氣進入箱中。然後,木櫃就被扔到尼羅河裏。不料,這口箱子非但沒有沈入shui中,反而漂浮起來,沿著尼羅河一直漂流到海岸。

  這個節骨眼上,歐西裏斯的妻子——女神愛瑟絲(isis決定cha手。她施展法術,找到木櫃,把它藏在一個隱秘的地點。有一天,她那個邪惡的兄弟賽特到沼澤中打獵,發現這口箱子,把它打開,一氣之下,將歐西裏斯的遺ti剁成14塊,抛棄在埃及各地。

  愛瑟絲再一次出面拯救丈夫。她用蘆草編紮成一艘小船,船身塗上一層松脂,然後乘著這艘船航行在尼羅河上,四chu尋找丈夫的遺骸。支離破碎的屍ti搜集齊全後,她念一道咒語,讓丈夫的身ti重新結合起來。恢複原貌的歐西裏斯,經曆一段再生過程,變成死亡之神和yin間之王。傳說中,歐西裏斯偶爾會化裝成凡人,返回陽間。

  盡管兩種傳說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我們卻發現,埃及的歐西裏斯和南美洲的蘇奴帕——維拉科查——具有以下的共同點:●兩者都給百姓帶來文明教化;●兩者都遭好人所忌;●兩者都被謀害;●兩者都被禁锢在箱中或船上;●兩者都被投入shui中;●兩者都沿著河川漂流而去;●兩者最後都抵達大海。

  難道說,這些共同點只不過是巧合?這兩個傳說之間難道不可能有某種潛藏的關聯?

  蘇裏奎的蘆葦舟

  高山的空氣十分凜冽。我坐在一艘汽艇的前頭,以大約20海裏的時速,穿過的的喀喀湖冰冷的湖面。頭頂的天空一片蔚藍,映照著湖岸的蒼翠,有如藍寶石一般;遼闊的湖shui閃爍著銅se和銀se的波光,無邊無垠,仿佛一直綿延到天際……

  傳說中提到一種用蘆葦編紮成的小船。我打算一探究竟,因爲我聽說,“燈心草船”是的的喀喀湖上傳說的交通工具。不過,最近這些年來,建造這種船舶的古老技藝已經逐漸失傳。現在我們搭船前往蘇裏奎(suriqui ),因爲那兒是保存這門技藝的惟一所在。

  在蘇裏奎島上一個靠近湖岸的小村莊,我找到兩位上了年紀的印第安人。他們用紮成一束束的燈心草,正在編製一艘小船。即將完工的船約莫15英尺長,造形優美典雅。船腹甚寬,兩端卻十分狹窄,船首和船尾高高翹起來。

  我坐下來觀看。兩個造船匠中年紀最大的那位,頭上戴著奇特的尖頂呢絨帽子,上面再戴一頂棕se氈帽。他不時伸出光溜溜的左腳,使勁蹬著船身,一面拉緊繩子,將一束束蘆葦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我注意到,每隔一陣子,他就會把手裏的繩子伸到額頭上擦一擦,沾一些汗shui,以增加繩子的黏xing

  建造中的船,停放在一座破舊農舍的後院,滿地散落著廢棄的蘆葦。一窩ji圍繞著這艘船。正在吃草的一只羊駝(al paca )不時探過頭來,羞答答地瞧一眼。在島上逗留的幾個小時內,我看到了建造中的好幾艘小船。這個村子是典型的安第斯山村落,然而,不知怎的,我心中卻老是想起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時代。仔細一想,我終于明白原因:蘇裏奎島上用燈心草蘆葦編紮的小船,不論在造法上或外觀上,都極像數幹年前在埃及用紙草蘆葦編紮、供法老王在尼羅河上泛舟用的畫舫。在埃及遊曆時,我曾進入古代法老王的陵墓,觀賞畫在牆上的這種船舶。如今來到的的喀喀湖上一座無名的小島,乍見這些美麗的船只,我忍不住興奮得打起哆嗦來——盡管這些年來的研究,使我心裏早有准備。如此相似的船舶設計,怎會出現在距離如此遙遠的兩個地方?學者迄今提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解答。但是,至少有一位研究古代航海術的專家,試圖解開個中之謎。他觀察這兩種船舶:

  船身同樣小巧結實,兩端尖翹。捆綁船身的繩子從甲板延伸,一路繞過船底,幹淨利落……每一根蘆葦安放的位置都精確無比,以達成完美的平衡,呈現優美的造形。船身的一束束蘆葦被緊緊綁縛在一塊,使整艘船看起來像……一只用鍍金的木頭打造的、頭尾尖翹的木展④。

  古尼羅河上的蘆葦舟和的的喀喀湖上的蘆葦船(當地印地安人聲稱,製造這種船的技術是“維拉科查人”傳授給他們的),彼此之間還有其他共同點。例如,兩者都裝設風帆,懸挂在雙腳叉開的桅牆上。兩者都曾經被用來長途運載笨重的建築材料,諸如方尖石碑和巨石,一批運往基沙(giza)、路瑟(luxor )和阿比多斯(abydos)的埃及神殿,另一批則運往帝華納科的印加神秘古城。

  在古遠時代,帝華納科城矗立在的的喀喀湖畔,俯瞰著壯麗神奇的湖上風光。那時,湖shui比現在深100 多英尺。如今,這個曾經是維拉科查首都的偉大港口,遺失在荒涼的山丘和空曠多風的高原上,無人聞問。

  前往帝華納科之路……

  從蘇裏奎島回到玻利維亞本土後,我們駕駛租來的吉普車,穿越帝華納科附近的高原,一路揚起漫天塵土。我們經過兩個小鎮,普卡蘭尼(puccarani )和拉哈(laha),看見一群群木讷樸實的艾瑪拉族(aymara)印第安人,慢吞吞行走在鋪著鵝卵石的狹窄街道上,或靜靜坐在小廣場上曬太陽。

  這些人,會不會是帝華納科城興建者的後裔,一如學者們所聲稱的?我們是否應該相信那些傳說,承認這座古城是很久以前定居在這裏、具有無邊法力的外鄉人所興建的?

  注釋:①《南美洲神話》,87頁。

  ②同上。

  ③蒲魯塔克的記述,以下二書皆有簡明的摘要:西登·威廉斯《埃及傳說和故事》,24~29頁;華理士·巴治《古埃及:從神物到神祗》,178 ~183 頁。m .v.setonwilliams,egyptan legends and stories ,rublcon press ,l0ndon,1990,pp.24 ~9 ;e .a .wallis budge,from fetlsh to god in anci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4,pp.178 ~83.

  ④索爾·赫耶戴爾《太陽神探險記》,43、295 頁。thor heyerdahl,the ra expeditions,bood club associates,london,1972,pp.43,295 .

……

《上帝的指紋》第九章 過去未來之王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十章 太陽門之都”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上帝的指紋》第十章 太陽門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