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八章 世界屋脊上的湖泊

《上帝的指紋》第八章 世界屋脊上的湖泊

外國科幻作品

  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位于海拔2 英裏的高原上一個壯麗的大山谷中。整座城市蹲伏在崎岖不平的谷底。這個深達數千英尺的陡峭山谷,是遠古時代一場大shui從山上挾帶大量石塊和砂礫往下沖刷而成的。

  擁有大自然賦予的“聖經啓示錄”景觀,拉巴斯城散發著一種獨特的、略顯破舊的風采。狹窄的街道、yin暗的住宅、雄偉的大教堂,霓虹閃爍直到深夜才打烊的電影院和漢堡店,chuchu都流露著詭秘的風情,令人陶醉。對步行的人來說,在這座城市漫遊卻是一件苦差事,除非他的肺活量特大。拉巴斯的整個城中區都是建立在陡峭的山坡上。

  拉巴斯機場坐落在這個地區特有的高原平臺(altiplano )邊緣上,氣溫很低,海拔比拉巴斯城本身高出幾乎5000英尺。由于班機延誤,我和夥伴桑莎從利馬飛抵這兒時已經是子夜時分。我們瑟縮在冷飕飕的機場大廳,喝著服務人員用塑料杯奉上的古柯茶(coca tea),以預防因高chu氧氣稀薄而導致身ti不適。經過一番延誤,費了老大的勁,我們才從海關人員手中領回行李,匆匆叫了一輛美guo製的老爺計程車,一路顛顛顛簸、搖搖晃晃開下山去,進入谷底那座燈火迷濛的城市。

  傳說中的大地劇變

  第二天下午約莫4 點鍾,我們租了一輛吉普車,向的的喀喀湖進發。車子穿梭于玻利維亞首都日夜洶湧不停的車chao,沖出重重車陣,駛出叢叢高樓大廈和貧民窟,往上攀爬,進入城外那一片遼闊空曠、空氣清新的高原平臺。

  車子剛駛出拉巴斯時,我們經過荒涼的郊區和一望無際的貧民窟,路旁排列著一間間修車廠和一座座廢棄物堆集場。離開拉巴斯越遠,房屋就越稀落,到後來幾乎看不見任何人煙。車窗外,極目所見盡是一片空曠遼闊、樹木不生的大草原,一路綿延到天邊,跟裏爾山脈(cordillera real )的雪feng相連,景se十分雄奇壯麗,讓人一輩子忘不了。然而,這個地方也彌漫著一種虛幻缥缈的氣氛——感覺上,我們正進入一個浮蕩在雲霧中的神話guo度。

  我們的終極目的地是帝華納科,但我們打算先到的的喀喀湖南岸石岬上的科帕卡巴納鎮(c0pacabana)投宿客棧,度過一宵再趕路。抵達這座市鎮之前,我們先得到一個名叫提昆(tiguine )的漁村,搭乘簡陋的汽車渡輪穿過一片shui域。薄暮時分,我們沿著崎岖、狹窄的公路,蜿蜒駛上陡峭的山坡,來到高山的一座橫嶺上。從這兒眺望,一幅對比鮮明的景觀豁然展現在眼前:底下的湖shui無邊無際,黑沈沈,隱沒在遍地yin影中,而遠chu群山宛如鋸齒般凹凸不平的雪feng,卻依舊燦爛在明亮的陽光下。

  一開始,的的喀喀湖就深深吸引住我。我知道,它位于海拔約莫12500 英尺的高原上,秘魯和玻利維亞兩guo邊界貫穿其間,總面積3200平方英裏,湖面138 英裏長,大約70英裏寬。我也曉得,這個深達幾乎1000英尺的湖泊,擁有一段神秘離奇的地質曆史。

  有關的的喀喀湖的奧秘,以及學者專家們的解答,茲列舉如下:

  ①的的喀喀湖現在位于海拔超過2 英裏的高原上,然而,湖泊四周的地區卻散布著數以百萬計的海洋貝殼化石。這顯示,在曆史上的某一個時期,由于地質變動,這裏的整個高原平臺被迫從海chuang上升;這次地殼上升的結果,形成了今天的南美洲大陸。在這個過程中,大量海shui挾帶著無數海洋生物被汲取上來,留置在安第斯山脈上①。專家認爲,這個現象發生在大約1 億年以前。

  ②詭谲的是,盡管這次地質變動發生在極爲古遠的時代,直到今天,的的喀喀湖還保存著“海洋魚類生物”②;換言之,雖然現在距離海洋數百英裏,的的喀喀湖的魚類和甲殼類生物,有許多卻是屬于海洋(而非淡shui)生物類。漁夫在湖中打撈起的生物竟然包括海馬,實在令人驚異。一位專家指出:“這個湖中發現的綠鈎蝦科和其他海洋生物,使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曆史上的某些時期,這個湖所含的鹽分比今天高出許多,或者,更正確地說,這個湖的shui原本來自海洋。當年陸地上升時,海shui被困在安第斯山中,從此與海洋隔絕。”③③因篇幅所限,形成的的喀喀湖的地質變動,我們只能討論到這裏。自從形成以來,這個遼闊的“內陸海”以及周圍的高原平臺,還經曆過其他一些地形上的劇變。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遭陸地上至今還存在的古老湖岸線顯示,的的喀喀湖的面積經曆過大幅度的改變。令人困惑的是,這條湖岸線竟然不是shui平的,而是從北到南一路傾斜下去。根據測量結果,它的最北端高出的的喀喀湖面達295 英尺;在大約400 英裏外的南岸,它卻比現在的湖面低274 英尺④。根據這個證據(以及其他許多證據),地質學家們推斷,的的喀喀湖周圍的高原平臺現在仍持續上升,但上升得並不平衡,北邊上升較高,南邊較低。專家認爲,這裏所牽涉到的地形變動過程,跟的的喀喀湖湖面高度的改變並沒有太大關系(雖然這種改變確實發生過),反而跟周圍陸地高度的改變關系比較密切⑤。

  ④由于地質上的重大變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很難從地質學的角度解釋這個事實:帝華納科城以往曾經是港口,擁有完善的碼頭和船塢,坐落在的的喀喀湖畔⑥。問題是,今天的帝華納科廢墟已經被放逐在湖南岸12英裏外,地勢比現在的湖岸線高出100 多英尺。據此,我們可以推論,帝華納科城建立後,周遭的地形曾經發生變化,若不是湖面大幅下降,就是陸地明顯上升。

  ⑤無論如何,這個地區顯然經曆過劇烈的、大規模的地形變動。其中幾次,例如高原平臺從海底上升,毫無疑問發生在古遠的地質時代,在人類文明建立之前。其他幾次地形變動則沒那麼古遠,應該是發生在帝華納科建城之後。因此,現在問題是:帝華納科城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建立的?

  正統史學家認爲,帝華納科城的興建日期不可能早于公元500 年⑦。另一派學者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的意見雖不被大多數學者接受,卻更符合發生在這個地區的地質巨變的規模。他們根據拉巴斯大學教授亞瑟·波士南斯基和波茨坦大學教授洛夫·穆勒的數學/ 天文學推算(後者也曾對馬丘比丘古城的興建日期提出新看法,向正統學界提出挑戰),將帝華納科城的主ti建築興建日期,往上推到公元前15000 年。這派學者也認爲,大約在公元前11000 年時,帝華納科城在一場地質巨變中遭嚴重破壞,從此tuo離的的喀喀湖岸⑧。

  在本書第11章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波土南斯基和穆勒的發現。這兩位學者的研究顯示,偉大的安第斯山城市帝華納科,在史前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茫茫黑夜中,曾經輝煌一時。

  注釋:①亞瑟·波士南斯基《帝華納科:美洲人的搖籃》,第3 卷,192 頁。professor arthur pnsnansky,tlahuarcu :the cradle of american man,ministry of education,la paz,bolivia ,1957,volume m,p .192 .參閱伊曼紐爾·維裏科夫斯基《劇變中的地球》,77~78頁:“專家對安第斯山脈的地形和的的喀喀湖的生物展開調查,並對此湖及同一高原上其他湖泊的shui質進行化學分析,結果證實:這個高原一度位于海平面上,比今天的位置低12500 英尺……高原上的湖泊原本是海灣的一部分……在地質史上的某一個時期,整個高原平臺,連同它的湖泊,從海底上升……”immanuel velikorsky ,earth in upheaual ,pocket books,new york,l977,pp.77~78.

  ②《帝華納科》,第3 卷,192 頁。

  ③《帝華納科》,第1 卷,28頁。tiahuanacu,j .j .augustln,new york,1945,volume 1,p.28

  ④貝勒密《興建于洪shui之前:帝華納科廢墟的問題》,57頁。h.s.bellamy ,built before the flood:the problem of the tiahuanaco ruins,faber &faber ,iondon,1943,p.57.

  ⑤同上,59頁。

  ⑥《帝華納科》,第3 卷,192 ~196 頁。亦見《玻利維亞》,156 頁。bo llvla,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hawthorne ,australia ,1992,p .156 .

  ⑦伊恩·卡麥隆《太陽神的guo度:安第斯山脈及其居民的曆史》,48~49頁。ian cameron,kingdom of the sun good :a history of the andes and their people ,guild publishing,london,1990,pp.48~49.

  ⑧《帝華納科》,第2 卷,91頁及第1 卷,39頁。

……

《上帝的指紋》第八章 世界屋脊上的湖泊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九章 過去未來之王”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上帝的指紋》第九章 過去未來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