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 月16日,淩晨3 時30分,埃及,基沙。
穿過空無一人的旅館大廳,我們——我和桑莎——邁出旅館廳門,鑽進已在路旁等候多時的白菲亞特。負責駕駛的是一名瘦削的埃及青年,名叫阿裏。他今天的任務是須在天亮前躲過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守衛的耳目,把我們送達塔前,天亮後還得把我們接應出來。出任何差錯,我們都會被遞解出境,而他則送進大牢6 個月。
當然,事情應該不會出任何差錯。阿裏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前一天,我們已給了他150 美元,讓他兌換成埃及鎊(pounds),發散給所有相關的守衛,以換取他們今天暫時的“視而不見”。
車在離金字塔不到半英裏的地方停下。我們沿著納茲勒散曼村(nazlet-el-samaan)邊緣的山坡,往金字塔的北面行進。在守衛的燈光打不到的暗路上,我們踏過柔軟沙地,一步一步沈默地向前走,既興奮又不安。賄賂是否成功,阿裏一點把握也沒有。
我們隱身在影中,注視著金字塔巨型身影高聳入天,遮蔽住南方天空的星辰。就在此時,從西北角竄出了三名武裝警衛,他們的身上爲了禦寒而披挂著毯子,手上則拿著霰彈槍。到離我們只有15碼的距離停下來,點燃香煙。阿裏以手勢要我們立定不動後,兀自從
影中現身。他走到守衛身旁,開始與他們攀談。雙方顯然陷入激烈辯論。只見他們爭執了一會兒後,阿裏終于向我們招手,要我們加入他們。
“出了點問題,”他解釋道,“他們之中有一個人,就是這位隊長(他用手指著一位個子矮矮、胡子沒刮、神情不爽的家夥),堅持我們要多付30美元,否則就一切免談。你看怎麼辦?”我從口袋掏出皮夾,數了30美元,交給阿裏。他把錢折起來,轉手交給了隊長。隊長很有威嚴地把錢放在前的口袋,終于與我們握手成交。
“好了,”阿裏說:“我們上路吧!”
近乎神話的高精密度
警衛繼續從北面往西巡邏,我們則繞過東北角,來到大金字塔的東面。
我很早以來便養成在探著古迹時,必定會根據遺迹方位,先確定自己置身地的定位習慣。這時,我發現大金塔的方位,北方正好面向正北,東方面對正東,南方面對正南,西方面對正西,誤差不會超過圓弧的3 分(南面的差距不到2 分)。不論是哪個時代、哪個建築,這種精確度都難以令人置信,何況以金字塔建造完成的4500年前的埃及而言,此高精密度更是不可言喻,近乎神話了。
圓弧的3 分,以百分比而言,僅僅爲0.015 %的誤差。我曾經和一些結構建築師談過大金字塔,他們都表示無法理解爲什麼金字塔需要如此高的精密度。從實際建築的角度來看,耗費了極大的精力、時間、經費,達成此等高精密度外,對建築物整結構並沒有太多影響,因此意義似乎不大。就算金字塔底座的方位,偏差個圓弧的二、三度(也就是說有個1 %左右的誤差),一般人還是無法以肉眼辨識出來。但是,在建造時,爲將誤差從二、三度縮小至二、三分之微時,所需要投注的工作量之大卻非建築物的差異所能夠表達的了。
顯然,在人類文明初露曙光之際,古埃及的建築大師有非常強烈的動機,要把金字塔放在非常嚴謹的方位上。而且,這些建築大師必定技術高超、知識淵博,並已有精良的工具與測量器具,才能夠建造出如此精密的金字塔。從塔的一些其他特質中,我們也不難證實這一點。例如,金字塔盡管龐大,但它的四邊幾乎完全等長,顯示當時的建築技術精確度極高,其誤差率比今天一般辦公大樓建築還要小。當然金字塔不是辦公大樓,它是人類史最偉大、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北面底座邊長755英尺4.9739英寸,西面755 英尺9.1551英寸,東面755 英尺10.4937 英寸,南面則爲756 寸0.9379英寸。最長的與最短的一邊之間,差異不到8 英寸,也就是說在平均邊長達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邊互相的誤差率還不到1 %①。
從工程的角度上展示出再多的數字,也無法說出要達到此等精密所需要付出的精神與技術。而建造金字塔的大師們,如何達成如此高標准精密度②,至今學者們還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不過,真正讓我感到興趣的是,並非精密度的數字本身,而是它背後隱藏的問題:爲什麼埃及人要替自己訂下這個高標准?如果他們能寬容的誤差度爲1 %~2 %,而非0.1 %以下,不僅不會對品質造成明顯的影響,反可大大降低工程的難度。他們爲什麼不這麼做呢?爲什麼他們要堅持用困難的方法做事呢?也就是說,爲什麼在一個4500年前建造、理論上非常“原始”的大石碑物上,古埃及人必須要這般堅持連機械時代都難以達成的高精密度呢?
曆史的黑洞
我們一行要登上大金字塔的計劃,其實早在1983年幾個愚蠢的觀光客摔死以後,便被埃及政府宣布爲違法。其實我們也夠愚蠢的(尤其嘗試夜半登高),而且我實在不願意打破一個基本上相當良的法律。但是,到了這個地步,對金字塔濃厚的興趣,加上想要得知有關金字塔一切的強烈慾望,驅策我舍棄良知,不顧一切地來到金字塔的前面。
在東北角與巡邏警衛分手後,我們蹑手蹑腳地走過東面,來到東南角。
大金字塔和正東方三個“附屬”的小金字塔之間,一條殘破而蜿蜒的石道籠罩在巨大的黑影下,石道旁還有三個好似巨型墓園般又深又窄的石坑。根據早年考古學者的考證,這三個洞穴的形狀應該是爲了收藏一種流線型、高能船只而建造的;但考古隊伍挖掘時,洞穴內卻空無一物。
步行至離大金塔東面入口中途,迎面又來了,對巡邏警衛,其中一人少說也有80歲了,另外一個則是臉蒼白,面上長著青春痘的年輕人。兩人說阿裏付的錢不夠,如果我們要繼續向前走的話,得再付他們50埃及磅。我毫不猶疑地掏出錢,塞給了年輕人。我已經不在乎花錢,只要能夠讓我在天亮以前爬上金字塔,再爬下來,而不被逮捕就行了。
我們往前走,繞過金字塔的東面角。時間剛過淩晨4 點15分。
現代建築中,即使我們日常居住的房屋,也從未見過正90度角的結構,轉角的地方差上一兩度是極爲稀松平常的事,因爲建蓋正直角的技術非常困難,一點微差不但不影響到任何結構,也不會有人注意到。然而當初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時候,我們知道那些古代建築大師們卻……
上帝的指紋第三十三章 神奇的方位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