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三十七章 造物之神第3小節

《上帝的指紋》第三十七章 造物之神

第3小節
外國科幻作品

  [續上帝的指紋第三十七章 造物之神上一小節]了從1872年以來從未減弱的人類窺視本能。遙控機器人的照相機捕捉到的許多有趣鏡頭中,有一個尤其令人感到興趣的是,在這通風口的末端,有一條19世紀製作的長金屬棒。這顯然是狄克森與他忠心耿耿的部屬格倫迪,秘密探測通風口的證據(大英博物館發表會。1993年11月22日。甘登貝林。由機器人烏普瓦特所攝之影片。)。想必,他們當時以爲金字塔的建造者既然費了這麼大的勁建造起一條通風口,又將它堵死的話,必定會在裏面隱藏一些重要的、值得搜尋的東西,才會如此不遺余力地想要鑿開那通風口。

  如果一開始我們使假設冥冥中有一種預設的力量,促使搜尋者行動,而讓搜尋者萬般努力後,發現通道其實只是死路一條的話,那麼這個假設便毫無意義了。還好,在搜尋活動遭遇到瓶頸時,甘登貝林果然又發現了一扇門,而且還是一扇鐵閘吊拉門,不但金屬附件俱全,門的下方還有一個令人感到迷惑的溝槽。從烏普瓦特照回來的影像,我們看到一個通向更深、更遠、看不到底的黑洞……

  顯然,又是一個邀世人繼續前進的請帖。從瑪門鑿開大金字塔的中央隧道,進入內部的房間以來,世人已經一再地收到類似的挑戰帖。先是狄克森前來,成功地驗證“王後殿必定也暗藏有通風口”的假設,接著甘登貝林帶著他的高科技機器人,找到了通風口上有一扇門,下面我們必須要知道那扇門背後的秘密——不論它會帶給我們失望,或進一步探險的邀請。

  隱秘的王後殿

  有關甘登貝林和他的機器人烏普瓦特,我們將在後面章節中繼續討論。不過在1993年3 月16日的早晨,在完全不知道會有這方面發現的情況下,我對王後殿的封閉感到萬分失望,而狠狠地瞪著阻隔在門口的金屬路障。

  我還記得那通道內部的平均高度爲3 英尺9 英寸,但也因地點而略有出入。從我站立地點往正南110 英尺,也就是離王後殿入口15英尺的地方,路面陡然朝下,通道因此也就拉高至5 英尺8 英寸。沒有人能夠合理解釋這個怪異構造的意義。

  王後殿顯然從建成的那一天開始,裏面便空無一物。房間南北長17英尺2 英寸,東西長則爲18英尺10英寸,屋頂高度達20英尺5 英寸,采用東西向山形牆的搭建方式,正好與金字塔的東西軸平行,但地板不但說不上優雅,幾乎可稱chu于尚未完成的狀態。牆壁上灰白、粗糙的石灰岩板之間,仍不時滲出鹽分。許多人曾經做過各種猜測,最後都不了了之。

  南北面的牆壁上,至今還殘留著一塊四方形痕迹。據說,1872年狄克森發現從這裏有一條通道,直達神秘通風孔的無盡黑暗。西面的牆壁上什麼都沒有。東面的牆壁中線靠南2 英尺的地方,則有一座15英尺4 英寸高,底座5 英尺2 英寸寬,呈內凹的圓鍾形神龛。原來神龛的深度爲3 英尺5 英寸,但在中世紀阿拉伯人進來尋寶時,爲尋找寶藏間而向裏挖掘,但也沒有找到任何東西。

  古埃及學者對這個牆壁上凹洞的功能、王後殿建造的目的,一直未能提出一個有力的說法。

  一切仍在混亂中。擺在眼前的事實互相矛盾。我們看到的只是謎團。

  大甬道的特殊機關

  同樣地,大甬道不但是一個大謎團,更是大金字塔內令人不解之chu最多的謎團。從6 英尺9 英寸寬的地板向上測量,牆壁的高度爲7 英尺6 英寸。在牆線之上,爲7層石塊(每塊格子向內伸展3寸),使得天頂逐漸合攏,而至最高的屋頂chu,通道寬度只剩3 英尺5 英寸,而高度則升至28英尺。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大甬道需要永遠地支撐住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石材建築——上方2/3 的重量。被認爲“在技術上相當原始”的古埃及人,竟然能夠在4500多年前便構想、設計,並成功地建造起這樣一個重量以百萬噸計算的偉大建築物,難道不令人感到怪異嗎?

  假設埃及人選擇把大雨道蓋在平地上,長度不超過20英尺,以當時的技術而言,就已夠困難的。但埃及人還爲自己出難題,將甬道以26度斜角,蓋了足足153 英尺之長,還用巨型的平行四邊形的磨光石灰岩板,鋪陳在牆壁上,且石板接縫之緊密,非一般肉眼可以分辨出來的。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金字塔建造者在建築時,使用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對稱概念。例如,大甬道的屋頂寬度爲3 英尺5 英寸,地板的寬度則爲6 英尺9 英寸。沿著整個大甬道的地板中線,有一條2 英尺深、3 英尺5 英寸寬的溝槽,而在溝槽兩邊,則各爲一條1 英尺8 英寸寬的石板斜坡道。這一條溝槽的作用爲何?爲什麼正好與屋頂同寬,使得上下看起來非常對稱?從下往上看,屋頂的兩旁覆有石塊,看起來就像一條溝渠一般(《古埃及金字塔經文》,281 頁。the  ancient  egyptian pyramid  texts (trans .r .o .faulkn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

  我知道自己絕對不是第一個站在大甬道之下,感覺到一gu被放置在一個不明究理的機關裏的無助的人。是誰說過這是一種錯誤的直覺?敢于指摘別人錯誤的人,必須要能提出證據,證明自己是對的。然而,自古至今,沒有任何有關大甬道的記錄。只有古代埃及人在有關儀式祭典的文字中,出現過一些神秘的、符號的、有強烈象征意義的參考資料。根據這些資料,金字塔是爲人死亡後轉化爲不滅之身而設計的機關裝置,“大開天之門扉,建造道路”,讓駕崩後的法老“升華至神明之間”。

  我完全可以接受這個信仰系統的存在,而且相信因爲有這個信仰,埃及人才有動機從事如此大規模的動員。但是讓我無法理解的是,埃及人爲什麼需要用一個又是回廊、又是走道、又是房間、又是隧道,且重達600 萬噸的龐大而複雜的機關裝置,來達成這個神秘的、精神的、象征xing的目的。

  站在大甬道中,我恍若置身于一個巨大機關的深chu,不但被它的無可否認的美感(一種沈重的、近乎專製的美感)吸引,更被它毫無裝飾的樸實所沖擊(既沒有神像,也沒有浮雕或任何其他可以讓人聯想到宗教、崇拜的文字)。大甬道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種特定的目的感。建造者在設計、建造的當時,顯然爲它設定特定的功能與目的。但在這同時,我也不能不意識到大甬道整ti醞釀出的一種莊嚴而沈重的氣氛,以及在建造時的一絲不苟。

  我在大甬道上,大約在中途點上,感覺到回廊前後的燈和影,在石壁上舞動。停住腳步,我向上仰望yin影中的屋頂——那支持著整個埃及大金字塔重量的圓拱型屋頂。突然間,我的心中充滿了敬畏:這一棟由石塊堆積而成的巨型建築物是如此古老,而我竟會如此地信任它,站在它內部的正中央,毫不懷疑地將自己的生命交付給它。大甬道的屋頂上堆積而起的大石塊——坡度一塊比一塊陡峭——爲它的高技術shui准做了最好的注釋。偉大的考古及測量學家弗林德·培崔曾對大甬道做了如下的觀察:

  每塊天花石板下側的邊緣上,都有一個如爪牙一般的凸出物,正好嵌入牆壁上部的一個切口上。因此,上面的一塊石板並不會帶給下面一塊任何壓力。就這樣,石板分別由側牆支撐下,互相交錯。

  理論上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時,還chu于剛從狩獵式生活中tuo出不久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他們能夠成就如此複雜的工程,著實令人難以想象。

  沿著2 英尺寬的中央溝槽中,我再度往大甬道的上方走去。近代人在地上用木頭鋪設了一個地板,再加上扶手,使得上行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是在古代,石灰岩的地板經打磨後,非常光滑,而向上的坡度又有26度之陡,平常人幾乎無法走在上面。

  那麼他們要上去時是怎麼攀爬的?曾有人爬上去過嗎?

  遠方大甬道的尾端,可模糊地看到“王殿”的入口,頂立在昏暗中,對所有前來參谒但心中充滿疑問的旅人招手。

……

《上帝的指紋》第三十七章 造物之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三十八章 三維遊戲”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上帝的指紋》第三十八章 三維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