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三十八章 三維遊戲第2小節

《上帝的指紋》第三十八章 三維遊戲

第2小節
外國科幻作品

  [續上帝的指紋第三十八章 三維遊戲上一小節]上當時所知最堅硬的金屬)做刀片,並在“切點”上鑲以“寶石”:“從工作的特xing來看,這寶石應該爲鑽石才對。但是,由于鑽石非常稀少,在當時的埃及並不存在,使得我們無法驟下結論……”③至于石棺內部挖空的工程技術更加令人費解,因爲在難度上,這工作比將岩石從石基上鋸下更上一層樓。培崔設想當時埃及工人的工作情形是這樣的:

  他們使用的不是直線,而爲圓形的鋸子。將加工石用刀刃設定爲圓筒狀,拉扯之間,逐漸切入石塊,造成一個內槽,然後,將槽內的石頭敲碎取出,而逐漸擴大內部的空心部分。這是最節省力氣的工作方式。圓型鋸鑽的直徑從1/4 英寸到5 英寸的都有,刀刃的厚度則應在1/30到1/5 英寸之間。

  當然,培崔也承認,古埃及學者從來沒有發現過鑲鑽的鋸子或鑽子。但是,在仔細檢查過石棺後,他認爲動用過這類工具的痕迹非常明顯,使他不得不推斷,這類東西必定存在無疑。于是,他開始對古埃及使用的工具發生興趣,將他的研究範圍從王殿的石棺,擴大至花崗岩文物,以及許多他在基沙地區搜集到,被他鑒定爲用鋸子掏出來的“石芯”。然而,他越研究,就越被這些先人的硬石切割技術所迷惑:

  用鋸子或鑽子由上往下在切割硬石時,必須從上方施以相當大的壓力,工具才能夠順利切入石塊中。大約每用一個4 英寸的鑽子切花崗岩時,上面至少要施加1 到2 噸的重力才行。第7 號花崗岩芯,6 英寸圓周外的螺旋狀態切割痕迹,大約有1英寸深,要製造如此深的切痕,需要非常大的力量……快速地深入花崗岩,製造出這麼深的螺旋狀凹洞,非從鋸子的上面施加巨大的壓力不可……

  這難道不是一項奇妙的現象?4500年前,我們以爲人類文明剛露曙光時,古埃及人卻已經擁有了工業時期才發明得出來的鑽石技術,隨便地便在鑽子上放個一兩噸的壓力,然後就好像用nai油刀切熱nai油一般地,輕易切割起硬石來。

  培崔發展出古埃及人有先進工具的假說以後,卻無法利用他的假說,解釋古埃及遺迹中的謎題。雖然他在基沙地區發現了第四王朝的閃綠石(diorite  bowls )盤子上的象形文字,但對那些文字是如何刻入閃綠石卻無法提出具ti的解釋:“盤上的象形文字,一定是用尖端異常銳利的工具雕刻而成。而且,這些文字絕對不是用鋸子等切鑿而成,而是用刀刃割進石表……”

  理論派的培崔,對自己的觀察深感苦惱。他知道閃綠石是地表最堅硬的石頭之一,但是古埃及人卻有辦法以不可思議的巨大力量,在上面雕刻圖樣,而他們所使用的工具,人類竟然至今仍不明:

  (盤上的)線條只有1/350 英寸寬,顯然切割用工具的尖端,不但比石英還要堅硬,而且還非常耐用,而不至于在切割時破碎瓦解。這個切割工具的尖端,最多不會超過1/200 英寸寬,才能雕刻成如此纖細的平行線,線與線之間,從中心到中心的距離只有1/30英寸。

  換句話說,培崔的想象中,埃及人擁有一種工具,如針尖一般尖銳,如鑽石一般堅硬,能夠輕易切入閃綠石,並在作業時承受莫大的壓力。這會是怎麼樣的一種工具?如何從上面加壓?如何刻畫成距離僅1/30英寸的平行細線?

  就如同培崔自己說的,做石棺材時用的鑽鋸,我們多少還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圓形如鑽又如鋸,齒尖上各鑲有鑽石的工具。但是,要想象一個公元前2500年前用的,雕刻象形文字的刻刀,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尤其如果我們不承認古埃及的技術能力比學者專家們所認定的要高得多的話,便絕對無法想象出他們是如何完成那些高難度的作品。

  而且古埃及的高超技術層次,不僅展現于上述的象形文字或閃綠石的作品,更在普遍的工藝品製作中。我數次至埃及訪問,看到許多石器皿,都是從閃綠石、玄武岩、shui晶岩、變成岩等的大片石塊中雕挖出來的,有的甚至完成于王朝前的時代。當時人是如何做的,著實令人費解④。

  而這類的器皿現在發現的,僅在沙卡拉,第三王朝的宙賽王“階梯金字塔”內下層房間內,就至少有3 萬個以上,顯示那些器皿只可能比宙賽三年紀大(大約公元前2650年左右),不會比他年輕。理論上,它們年紀可能比宙賽還要更大一些,因爲在前王朝(predynastic )時代的遺迹中,發現有完全相同的器皿,經證明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而我們知道,埃及自上古以來,便一直有將家寶世世代代傳給子孫的傳統,所以這些器皿産生的年歲可能比公元前4000年還久遠。

  這些屬于“階梯金字塔”年代的精巧工藝品,不論是在公元前2500年,還是4000年或更久遠以前的作品,到底是用什麼工作做成的,至今我們仍無法想象。

  爲什麼無法想象?例如,在容器中,有許多高瘦、細頸型的石花瓶,內部中空,肩部膨起。但是至今爲止,人類應該還沒有發明任何工具,能夠在創造一個細長而美麗的頸部線條後,還能夠深入頸部,在膨起的肩部線條內部,創造出一個圓潤的空間。我們無法想象,在花瓶的內部,應該施以多麼大的向上及向外壓力,才能創造出這種效果。

  從宙賽金字塔和其他古迹中挖掘出來的神秘器皿,不勝枚舉:有手工精細,用一塊石頭雕刻出的帶把花瓶;有頭頸線條細長優美,但肚大如鼓的花瓶;有開口碩大的碗;也有似乎必須用顯微鏡才能夠完成的玻璃器皿;更有以岩片做成,奇妙的車輪型物品,從兩頭向內側彎曲,邊緣薄如紙一般。最令人驚歎不已的,是這些石製器皿,不論外觀或內部製作都精致細膩,互相接續的曲線與曲線之間完全吻合,而表面光滑至極,完全看不出有任何道具使用的痕迹。

  這些器皿,不但無法以今日所知的古代埃及工藝技術shui准複製,即使用現在最先進的碳化鎢鋼工具,也無法做出如此高藝術shui准的藝術品。換句話說,我們不得不推論,古埃及擁有我們至今尚不知曉的秘密技術。

  仰躺在千年石棺裏

  我站在王殿中,面朝西——也就是同時被古埃及和馬雅文明都視爲死亡的方向。我將兩手輕輕放在那幾乎所有古埃及學者都認爲胡夫王的遺ti曾睡過的石棺邊緣,往棺材黑暗的底部望去。房間的電燈光線昏暗,無法照到棺底,只見浮塵如黃金se的雲朵一般,漂浮在棺內。

  我知道雲朵僅是光與影造成的幻象。王殿中充滿了類似的幻象。拿破侖18世紀後期征服埃及時,曾經單獨在此房間內度過一夜。第二天早上,他渾身發抖,滿臉……

上帝的指紋第三十八章 三維遊戲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三十八章 三維遊戲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