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按照下列指示,小心作圖:請在一張紙上,畫下兩條垂直平行線,相互間隔3英寸,每條線長7英寸。畫一條垂直平行線于前兩條線的正中央,長度與那兩條線相同。在圖畫紙的上方(也就是最遠離你的地方)寫下字母“s ”(南方),在最下方寫下字母“n ”(北方),並在兩邊適當的位置上,左邊加上“e ”(東方)右邊則加上“w ”(西方)。
你現在所看到的是埃及的幾何作圖方位。和現代地圖非常不同的是,古代地圖將南方畫在上面(現代人則固定將北方畫在上方)。懂得將南方放在上面描繪地圖的太古地圖作者們,似乎已經對地球的大小及形狀,有了非常科學的理解。
在完成這一張地圖前,讀者應該在三條平行線的中央線上,從下往南(上)1 英寸的地方先畫下一個“點”的記號,然後以斜線將點的記號與兩邊的平行線下端加以連結;也就是說,從中線的下方,往西北、東北各畫上一條小斜線。
經過這番作圖後,我們完成了一個南北向的長方形,長7 英寸、寬3 英寸,並在下方有一個三角形。三角形代表的是尼羅河的三角洲地帶。三角形頂點的位置,則正好是北緯30度6 分,東經31度14分,非常接近大金字塔的位置。
測地據點
18世紀末,拿破侖率領法軍入侵埃及以來,許多數學家和地理學家都認定大金字塔的功能之一爲測地據點(測地學爲正確測量地球的形狀及大小的學問)。對謎一般的金字塔感興趣的拿破侖,在遠征埃及時一口氣帶領了175 名禦用學者同行,其中包括從各個大學網羅而來通曉古代埃及學問的“灰胡子”(greybeards),還有一些實際上立刻可以派上用場的數學家、地圖製作家和土地測量人員①。
這些隨行學者,在占領埃及以後,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便是製作一張詳細的埃及地圖。在作業過程中,他們發現,如第六部所述,大金字塔方位精確,四方分別面向正東、正西、正南、正北。結果,謎樣的大金字塔成爲三角測量極便利的據點。以通過大金字塔頂點的子午線(也就是經線)爲基准,學者們著手測量,而製成了近代第一張正確的埃及地圖。在地圖完成之際,學者對大金字塔的子午線,正好通過尼羅河三角洲地帶的中央,並將三角洲一切爲二的事深感興趣。他們還發現,從大金字塔的頂點往西北及東北延伸出去的對角線(無限延伸可到達地中海地區),正好籠罩住三角洲全域。
讓我們回到剛才製作的地圖。圖的下方即爲一塊表示三角洲地帶的三角形。三條平行線爲子午線。東面的子午線表示東經32度38分,也就是古埃及王朝時代初期正式的界線。西面的線表示的位置是東經29度50分,則爲古埃及西面正式的
界線。中央的子午線爲31度14分,則正好在
界線的中央(與兩邊各差1 度24分)。
地圖上描繪的地帶,精確地說,正好爲2 度48分寬,至于長度,古代埃及的“正確”南北境線分別爲北緯24度6 分與31度6 分(與正式的居住地帶並無關系)。代表北方
界的31度6 分,正好是尼羅河外側兩個河口交會的地方,而南方
界的24度6 分則通過了艾勒芬庭(elephantine )島的亞斯文(古名西恩seyne )。埃及在有曆史以來,便在亞斯文設有天文觀測站。似乎,這塊自古以來神明所創造並居住的聖地,最原始時,便設計爲一塊在幾何學構想下,從北緯31到24度的七度空間中的長方形土地。
在這個構想下,大金字塔經仔細評估,被挑選爲三角洲頂點的測地據點。三角洲頂點的位置爲北緯30度6 分,東經31度14分,也就是在開羅以北尼羅河的正中央。而大金字塔的位置則在北緯30度(調整大氣折射後),東經31度9 分,僅向西及南,稍微地偏離三角洲頂點。不過這個“誤差”並非金字塔建築者工作怠惰所致。相反地,當我們仔細觀察周遭的地形後,會發現金字塔的位置是經過仔細挑選以後才決定的,它不但有適合作爲方便天文觀測而應有的設計,而且也在地質學上足以支撐一底座占地13英畝、重600 萬噸、高達500 英尺的建築物。
基沙高地從各種角度來看,都非常適合建築大金字塔:接近三角洲頂點,爲一高出比尼羅河谷的臺地,並以堅實的石灰岩爲底盤。
ak沖鋒槍
我們從路瑟向北往基沙駛去。司機華利利開著標致五○四小轎車,駛過了4 個緯度線,也就是從北緯25度42分,一直開到了北緯30度線上。阿修特(asiut )和艾明亞(el mingya)之間,是一段紛爭頻繁的地區,前幾個月,伊斯蘭極端分子和埃及政府軍之間才發生過沖突。因此在通過時,政府特別派了武裝士兵護衛我們,其中一名穿著便服,拿著自動手槍,坐在華利利旁邊的前座,其他大約12個左右的士兵,則佩戴著ak47機關槍,分別乘坐兩部小型軍車,一前一後地夾住我們的標致。
當我們到達阿修特前的一個路障,護衛要我們等在車上時,華利利偷偷地歪著嘴角說,“這裏住的人很危險。”過了路障,護衛軍的速度加快,華利利雖然有一點慌張,但似乎對能夠成爲警鈴大鳴、警燈閃亮、一路快速蛇行,將民車甩在後面的車隊的一部分,感到喜不自勝。
我從車窗往外看,享受著尼羅河畔千年不變的景風光。與綠油油的河岸相隔不到幾公裏的地方,便可看到沙漠的紅土。這便是埃及,真正的、活生生的埃及,過去與現在的埃及。這個充滿朝氣的埃及,和地圖上描繪的那個橫跨七個緯度,幻象中的長方形“正統”埃及重疊在一起。
19世紀的著名古埃及學者路德維·波查特(ludwing bor-chardt)曾經說:“我們應該絕對排除,古代人有經緯度觀念的可能。”他的這個看法,現在仍受到許多學者的支持。但是,時至今日,這個說法越來越經不起考驗。原始設計、建造基沙古迹群的人,不論是誰,他們必定和我們現代人一樣,不但知道地球是圓的,並把地球分割爲360 度。
至于證據,將象征地正式“
界”定于經緯線範圍內,大金字塔作爲測地據點,且設定于正北的方向等,都是最好的說明。正如本書第23章中所述,大金字塔的底邊周長與高度之間,成2 π的關系,而整個建築物本身,似乎設計爲北半球1/43200的“投影圈”:
大金字塔爲四個三角面的投影圖,頂點爲北極,底邊爲赤道,因此底邊的周長與高度之間呈2 π的關系。
金字塔……
上帝的指紋第四十八章 測量地球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