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謀殺繼母而對約翰·卡文迪什的審判在兩個月後進行。
有關這幾個星期來的情況,我要說的不多,但是,對瑪麗·卡文迪什,我充滿了真誠的贊美和同情。她熱情地站在丈夫的一邊,擯斥一切認爲他是有罪的念頭,並且竭盡全力爲他戰鬥。
我把我的這種贊美告訴了波洛,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是呀,她是那種在逆境中方能顯出她們的最好美德的女人,在這種時候才能充分表現出她們身上的極度溫存和無限真誠。她的驕做和妒忌已被——”
“妒忌?”我問道。
“是的。你沒有意識到她是一個非常妒忌的女人?我現在在說的時候,她的驕做和妒忌已被擱到一邊。除了她的丈夫,以及那威脅著他的可怕的命運,她什麼都不去考慮了。”
他說得非常富有感情,我誠摯地朝他注視著,想起了那最後一個下午,當時他正在仔細考慮說還是不說。懷著他的爲了“一個女人的幸福”的柔情,我感到高興的是,這一決定是由他作出的。
“即使到現在,“我說,“我也幾乎不能相信這一點。你知道,直到最後一刻,我還認爲是勞倫斯!”
波洛咧著嘴笑了。
“我知道你的想法。”
“結果卻是約翰!我的老朋友約翰!”
“每一個殺人犯都可能是某一個人的老朋友,”波洛富有哲學意味他說。“你不能把感情和理智混淆起來。”
“我得說我認爲你本來司“以給我一點暗示的。”
“也許,我的朋友,我不這樣做,正因爲他是你的老朋友。”
這話使我感到有點難堪,我想起了我如何把我認爲是波洛對鮑斯坦的看法急急忙忙地告訴了約翰。順便說一句,有關對他指控一事,他已被宣判無罪。不過,盡管這一次由于他對此極爲機靈,指控他犯有間諜活動罪沒能得到證實,他的活動可大大地受到限製了。
我問波洛他是否認爲約翰會被宣判有罪。使我十分吃驚的是,他回答說,恰恰相反,他非常有可能宣判無罪。
“可是,波洛——”我表示不同意。
“哦,我的朋友,我一直沒有對你說過,我沒有證據。知道一個人犯罪是一回事,而證明他犯罪又是另一回事,假若是這樣的話,證據是極少極少的。這就是整個困難所在。我,赫卡爾·波洛,是知道的,但是,在我的鏈條中,還缺少最後的一環。除非我能找到這缺少的一環——”他沈重地搖搖頭。
“你什麼時候開始懷疑約翰。卡文迪什的?”過了一會,我問道。
“你一點都沒有懷疑他?”
“真的沒有。”
“在你偶然聽到卡文迪什太太和她婆婆之間的那次談話片斷,以及看到她後來審訊中不夠坦率之後,也沒有?”
“是的。”
“你不要把兩個和兩個放在一起,而應該考慮到,假如那天下午和英格裏桑太太吵架的不是阿弗雷德·英格裏桑——你總還記得,他在審訊時竭力否認這一點——那一定是勞倫斯或者是約翰了。如果這是勞倫斯,瑪麗·卡文迪什的舉動則就令人費解。但換之,如果是約翰,這整個事情解釋起來就非常自然了。”
“這麼說,”我恍然大悟,叫了起來,“那天下午和英格裏桑太太吵架的是約翰了?”
“一點不錯。”
“你一直知道這情況?”
“當然。卡文迪什太太的舉動只能這樣來解釋。”
“可是你說他可能被宣判無罪?”
波洛聳聳肩膀。
“我是這麼說的。在警察法庭的訴訟程序中,我們將會聽到對原告有利的案情陳述,可是完全有可能他的律師會建議他保留答辯權。而到正式審判時,會使我們大吃一驚。還有——哦,順便我有句話要告誡你,朋友。在這種情況下我不一定出面。”
“什麼?”
“是的。正式說,我和這沒有什麼關系。在我找到我鏈條那最後的一環之前,我必須留在後臺。卡文迪什太太一定會想到,我正在爲他的丈夫奔波,而不是在搞他。”
“喲,我看,這可有點象在耍手段。”我表示不贊同。
“根本不是。我們不得不和一個極其狡滑、無恥的人打交道,因此我們必須采用一切方法來控製住他——否則他會從我們的指縫中溜掉。這就是爲什麼我要謹慎小心地呆在幕後。所有發現都是賈普作出的,因此賈普將得到全部榮譽。要是叫我去作證的話,”——他豁達地笑了起來——“那就有可能成爲有利于被告一方的證人了。”
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這完全是按章辦事,”波洛繼續說。“說也奇怪,我可以提出證據來推翻原告一方的一個論點。”
“哪一個?”
“說是毀壞遺囑這個論點。約翰·卡文迪什並沒有毀壞那份遺囑。”
波洛是一位真正的先知。我不想去探究警察法庭訴訟程序中的那些細節了,因爲它包括了許多令人厭煩的複述。我只打算直截了當他說一點:約翰·卡文迪什保留了自己的答辯權,並被正式交付審判。
九月間,我們全部到了倫敦。瑪麗在肯辛頓租了一幢房子,家庭聚會的人員中包括波洛。
我自己已被分配在陸軍部任職,因此得以經常地看到他們。
隨著幾個星期的過去,波洛的精神態度變得愈來愈壞了。他說的那個“最後一環”依然沒有著落。我私底下希望,也許還是這麼擱著的好,因爲,要是約翰宣判有罪的話,對瑪麗來說,還能有什麼幸福可言呢?
九月十五日,約翰·卡文迪什因被控“蓄意謀殺埃米莉·阿格尼絲·英格裏桑”,且“不服”,在倫敦中央刑事法院出庭受審。
著名的王室法律顧問歐內斯特·海維韋薩爵土受聘爲他辯護。
菲利普斯先生代表王政府開始提出公訴。
他說,這是一樁經過充分預謀的,極爲殘酷的凶殺案。它完全證實,一個慈祥輕信的女人被她的前房兒子所蓄意毒殺,而她對待他勝過生母
。自他童年起,她就開始撫養他。直到今天,他和他的妻子仍受到她的無微不至的愛護和照料,在斯泰爾斯莊園過著奢侈的生活。她是他們的慈善、慷慨的恩人。
他提議傳證人上庭證明被告——一個蕩公子——如何在經濟方面已
于山窮
盡的地步,可他還繼續和一個鄰近的農場主的老婆叫雷克斯太太的私通。這一消息傳到他後母的耳中,就在她被害的那天下午,她爲此責備了他,結果發生了爭吵,其中一部分話被人無意中聽到。在這前一天,被告曾去村子裏的葯店買回士的甯,他化了裝,試圖借此把罪責加到另一個人——即英格裏桑太太的丈夫身上,被告對他極爲妒忌……
斯泰爾斯望莊園奇案第十一章 對原告有利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