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維多利亞獨自外出時,不過是隨意找了個理由解釋解釋,沒有發生任何麻煩。她事先打聽麥萊克·阿裏王官的位置。人們告訴她,那是一幢座落在河邊的大建築物,沿著河西岸走去,離這兒沒有多遠。
維多利亞一直沒有多少時間在周圍轉轉看看,因而在走到這條窄小街道的盡頭,來到河邊時,她感到十分滿意,又感到十分驚奇。有幾地方很不安全——河
把堤岸沖塌了,而人們往往不加修繕,也不重建。有一所房子,前面有臺階通向
邊,但是,如果在漆黑的夜晚向前多邁一步,便會陷落河中。維多利亞看了看下邊的河
,側著身子慢慢蹭了過去。前面有一小段路,既寬闊又平坦。右邊那些住宅給人一種令人滿意的神秘之感。至于住宅主人的身份,從住宅的外表上看不出任何線索。偶爾發現幾所住宅,大門敞開。維多利亞偷偷往裏面瞧瞧,發現門內的景象各不相同,大有天壤之別。這使她十分迷惑不解。有所房子,門內是一個寬敞的
院落,中間是噴泉噴灑著清,周圍有靠墊軟椅和折疊躺椅,椰樹高聳入雲,花園緊緊毗連,恰如舞臺的背景一般。而隔壁那所房子,從外表看來,沒有多少不同之
。可是往裏一看,卻看到通道又髒又暗,四
亂七八糟,五六個
衫褴褛、肮髒不堪的孩子正在博戲。再往前走,便是成片成片的茂密椰林。往左邊看去,她已走過了一些通向
邊的崎岖不平的臺階。一個阿拉伯人坐在一只十分簡陋的小船裏,又做手勢,又打招呼,顯然是在問她,是否願意乘船到對岸去。
維多利亞心中思忖著,盡管從這個方向辨認那邊的建築物很不容易,而且,旅館大樓看起來大致相似,但是仍然可以判斷出,現在一定是走到蒂歐旅館的對面了。她走上一條穿過椰林的道路,又走過兩座帶有陽臺的高大建築。前面便是一座緊靠著河邊的大型建築,內有一座花園,周圍有欄杆環繞。河邊的小路就在這座院落當中穿過。這座建築必定是阿裏王宮了。
幾分鍾之後,維多利亞已經走進了大門,來到一更加肮髒的地方。這時已經看不到河
,用生鏽的鐵絲網圍繞起來的椰子種植園遮斷了她的視線。右邊是土坯壘成的院牆,裏面有些東倒西歪的房子,還有些簡陋的小棚子,孩子們在泥地裏玩耍嘻戲,成堆的蒼蠅恰似片片烏雲,在垃圾堆上嗡嗡作響。前面一條從河邊通過來的路上,停著一輛小汽車——那是一輛有些破舊過時的小汽車,愛德華正站在車旁等候著。
“好極了,”愛德華說,“你可來了。上車吧。”
“上哪兒去?”維多利亞一邊心情愉快地登上那輛破車,一邊問道。而愛德華看來是個十分活潑、愛開玩笑的人。他轉過身來,很高興地對著維多利亞咧嘴笑了一笑。
“上巴比倫去,”愛德華說,“也該咱們休息一夭了。”
汽車劇烈地一震,發動起來了,然後,在崎岖不平的石于路上發狂似地顛簸而去。
“上巴比倫去?”維多利亞叫道,“太美了。真是去巴比倫嗎?”
汽車轉向左方,在一條路面平坦的寬闊馬路上疾馳著。
“對,不過,別抱太大希望。巴比倫——如果你知道我想說什麼——跟以前可大不一樣了。”
維多利亞小聲哼道:
到巴比倫去有多少英裏?
三個二十再加十,
坐著蠟燭光能去嗎?
能,能,坐著回來也可以。
“我小的時傾,總唱這個歌。每次唱都覺得十分著迷。可是現在,我們真正要上巴比倫去了!”
“而且,我們還要坐著蠟燭光回來。或者說,我們應該坐著蠟燭光回來。實際上,在這個家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
“看起來這輛車會抛錨的。”
“很有可能。每個零件都十分可能出問題。不過,伊拉克人很有本事,他們用繩子把汽車捆好,說一聲真主保佑你,車就又能開了。”
“他們總說真主保佑你,是嗎?”
“可不是嘛,把什麼責任都推給萬能的真主,那再容易不過了。”
“路不大好走吧?”維多利亞一邊在座位上顛簸著,一邊氣喘籲籲地說道。寬闊平坦的馬路看來令人上當。這一段路跟前面一段大不相同,雖然仍然相當寬,但是路面上卻布滿了坑坑窪窪的車轍。
“前面的路面更糟,”愛德華大聲喊道。
他們高高興興地顛顛簸簸地向前駛去,周圍揚起了一片塵霧。滿載著阿拉伯人的大卡車在路中間飛馳著,而且不論怎麼鳴笛示意,卡車也不肯讓路。
他們駛過了帶有圍牆的花園,駛過了成群結隊的婦女和兒童以及一群一群的驢子。對維多利亞來說,這一切都很新鮮。而且,跟愛德華並肩坐著,驅車前往巴比倫,實在令人心醉,路上這些景也同樣使她著迷。
兩個小時之後,他們到達了巴比倫,滿臉塵土,渾身上下如同散了架一樣,十分疲乏。這裏,到是毫無意義的廢墟,一堆堆的泥土,一堵堵燒坍了的磚牆,維多利亞真有點兒掃興。她本來以爲,這裏有許多圓柱和拱門,就象她看過的巴勒貝克的照片那樣。
但是,隨著向導攀登上一個又一個的土堆和一堵又一堵燒坍的磚牆,她那掃興的心情也一點一點地消失了。她漫不經心地聽著向導那極其詳細的介紹。但是,在他們沿著大道走向愛神之門,看著高高的牆壁上那些模糊不清的難以置信的動物浮雕時,她突然意識到,當年,這裏是何等雄偉壯觀,而現在,卻是一片死寂,無人問津。她真想了解了解這座人們爲之驕做的巨大城市的曆史。過了一會兒,他們參觀完古迹,便坐在巴比倫石獅下面,拿出愛德華帶來的午餐,開始吃起野餐來。向導便走開了。臨走前,他敦厚地笑了笑,堅持對他們說,過一會兒,一定得看看博物館。
“一定得去看看嗎?”維多利亞柔聲柔氣地說,“博物館裏面,樣樣東西都貼著標簽,放在盒子裏,一點也不象真的。我去過一次大英博物館。糟透了,而且走得腰酸痛,簡直累得要命。”
“過去的東西總是令人厭煩的,”愛德華說,“更重要的是將來。”
“這兒倒不叫人覺得厭煩,”維多利亞一邊用三明治指著面前那一片倒塌的磚石,一邊說道,“這兒使人感到——感到十分偉大。有這麼一首詩,‘你是巴比倫王時,我是基督徒奴隸。’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咱們大概就是這樣,我是說,你和我。”
“我認爲,有了基督教徒那個時候,已經沒有巴比倫王了,”愛德華說道,“公元前五六世紀,巴比倫就不存在了。考古學家,還有其他什麼家,總是做這方面的報告──不過,我從……
他們來到巴格達第十七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