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偵探小說>師承燕>一石三鳥

一石三鳥

師承燕作品

  或畏人知,橫加威怒,慾蓋彌彰,竟有何益。

  ──資治通鑒

  一

  曲雯在警官大學的同班同學何麗來重慶開會。

  盡管她倆自打畢業以後少有聯系,但畢竟同窗之誼非比尋常,非比尋常是因爲她們既是形影不離的的好朋友,又是志同道合,興趣相近的搭擋,配合默契,心心相知。因而中午休會時,她倆沒有去吃會議包餐,環境過于嘈雜了,而是結伴到附近一家小火鍋店,就著熱滾滾的鍋子,敘著熱滾滾的舊情。

  她們兩個在xing情上區別甚大,何麗的xing格比曲雯顯得外露一些,話也比曲雯說得多一些。何麗善長行動,曲雯善長靜思。但xing格上的差異,恰恰構成默契的最佳因素。如果她倆總能在一起,指不定會幹出許多驚人之舉。但畢業以後,兩人沒有被分到一起,曲雯留在市裏,何麗分到雙橋區。從所從事的專業角度來看,何麗很羨慕曲雯,因爲在市裏,接觸疑難案件的機會要比自己多,而疑難案件可以使警官的專業才幹迅速得到提高和完善。相比之下,分到雙橋區的何麗就沒有多少良機了。雙橋區很小,又很偏僻,難得遇到什麼疑難案件。

  但有一chu變化,她倆相比之下,相差無幾。這就是兩個人臉上的學生氣──稚氣十足,傲氣十足──已經完全消失殆盡。幾年中的風風雨雨不斷的洗煉,沖刷,她倆都表現出幾分成熟,幾分幹練,更多的是幾分自信。

  曲雯是市刑警隊的專業骨幹,何麗則爲雙橋區刑警隊的一隊之長。

  她倆見面後的話題,不是一般女友見面的那種說長道短的家常話,而是專業味十足的理論探討。一個又一個案例,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成功,各種各樣的心得,各種各樣的ti驗,越說越興奮,越講越收束不住,可惜時間有限,馬上又要到下午開會時間了。

  曲雯和何麗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所以曲雯建議下午會議結束時何麗就不要急著趕回雙橋了,最好能到曲雯家抵足而論,過一把瘾再說,可是何麗沒有答應。

  “急著趕回去,怕是想老公了吧?”曲雯友善地調侃道。

  “老夫老妻了,哪有這樣見不得離不得的。”何麗怕曲雯會有什麼誤解,忙解釋個中原因。

  雙橋昨天發生一起重大建築施工事故。一幢正在施工的五層住宅樓突然大面積坍塌,死傷者不少。事故發生後,有人舉報這項工程在發包時有行賄受賄的嫌疑,社會反響很大,區政府很重視,檢察院也已開始展開調查,並要求警方予以協助,所以何麗非要趕回去不可。

  “那好,既然如此,我就不留你了,公事爲先嗎。”

  “是啊,來日方長嗎,有機會咱倆聊個三天三夜。什麼時候咱倆搭擋搞一個案子,那一定很痛快。你曲雯可是班上的高才生呀。”

  “別開玩笑啦,咱倆是鐵路警察,各管各的一段。再說了,誰不知道雙橋人才濟濟,哪裏用得著我去充能呢。”曲雯並沒有把何麗的話當真,因爲何麗的設想機會甚微。這一次,確實是曲雯估計錯了,她也確實沒有想到,何麗的一句自己沒有當真的話,竟然真的實現了。

  當天晚上,曲雯就趕到雙橋,與何麗彙合。

  原來,何麗回到雙橋後,方知她向曲雯提起過的那件建築施工事故,又突起風雲。事故直接責任人劉道義死在家中。

  警方通過調查,斷定死者是被謀殺的。再與行賄受賄的舉報相聯系,那肯定不是一宗簡單的謀殺案了。

  基于案情背景複雜,雙橋警方迅即電告市局,請求警力支援。

  曲雯當然不願放過與何麗作一次搭擋的絕好機會。

  曲雯率領支援小組趕到雙橋時,已是晚上10點多鍾了。她們顧不上休息,馬上在何麗的引導下去熟悉現場,之後到何麗的辦公室聽取彙報。

  何麗先從建築事故談起。

  事故發生的時間是11月12日上午11點左右,地點是在區交通局在建的集資住宅樓工地上。一共六層的三個單元的樓房蓋到第五層的時候,突然發生大面積的,幾近整ti的坍塌,造成在場施工的民工11人當場死亡,多人受傷的嚴重後果。鑒于這是一起建築施工的惡xing事故,事故發生後的當天下午,諸多職能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立即進入施工地段,封閉了事故發生的現場,展開事故調查。初步調查結果,認定坍塌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爲施工單位使用低標號的shui泥和劣質預製板,另外的原因待查。

  承建單位是區第三建築公司第五施工隊,盡管牌子打著集ti所有製,而實際上是個人承包xing質。

  承包人,也就是這個施工隊的負責人名字叫劉道義。他是土生土長的雙橋人。今年42歲。幾年前一直在沿海打工,積攢了一筆錢,雖說識字不多但腦瓜子靈光。回鄉後便通過某種渠道,承包了第五施工隊。

  這個隊名義上是guo家二級企業,但真正有沒有與之相應的技術力量,就令人懷疑了。雖說在雙橋地區承建了不少的工程,但從來沒有承建過四層以上的建築項目。所以,這次承建交通局的集資住宅樓,就因爲其承建資格讓人懷疑,開始時也曾鬧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但最後許多有資格,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都空手而返,還是劉道義拿到了這個項目。所以自然有人曾懷疑劉道義是靠行賄才得以爭得頭彩。盡管外界對此有許多猜測和小道傳說,但隨著樓房一層層地拔地而起,安然無事,外界的輿論也漸漸地趨于平靜,消聲匿迹了。

  事故一旦發生,必然平地起風波。各種猜測,指責死灰複燃般地象飄雪花一樣鋪天蓋地而來。這回焦點集中在行賄受賄方面,而且甚至有傳聞,受賄的主要懷疑對象是交通局的辦公室主任賀秉文和交通局局長高宇明。這種懷疑的依據是,發包這一項目的具ti承辦人是賀秉文,最後拍板定論的則是大事小事都要管的高宇明。明明有實力的建築單位擯棄不用,而偏偏用劉道義,沒有個人的好chu恐怕無法解釋。特別是交通局內部職工反應最爲強烈,幸幸苦苦,省吃儉用地積蓄下來的錢,傾刻之間灰飛煙滅,化爲烏有,豈能不怨,又豈能不怒。怨怒之極,自然要舉報,反映,一致要求有關方面追查事故的真正原因。

  區檢察院極爲重視,立即根據舉報展開全面的調查,而調查對象首當其沖地自然要從劉道義開始。這一點幾乎所有的人都能想得到。而幾乎所有的人想不到的是,就在調查展開伊始,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故發生的第二天晚上,劉道義竟然在家中一命嗚呼。不管是自殺還是他殺,這件事實本身無形之中印證了傳聞中的許多內容。

  外界輿論一片嘩然。

  的確蹊跷,曲雯聽到這裏,不由地暗暗思索。……

《一石三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一石三鳥》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