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冰心全集第四卷上一小節]。詩人與他人相比,耳朵更靈一些--人所未聞的他能聽到;眼睛更好一些--人所未見的他能看見。在座的諸位都是耳聰目明的,若是經過訓練,是一定能成爲詩人的。
要想成爲詩人應具備三個條件。其一是神經敏銳,能清晰地發現事物和明辨道理;其二是觀察深刻,能感受到普通人不能感受的事物;其三,應具備精細描繪感受到的事物的能力。有了這三個條件,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也能寫出詩來的。
我認爲從前我們東方人對詩人抱有錯誤的理解,以爲詩人是超越政治的。然而,事實上政治卻支配著詩人的整個環境,不僅我們的生活要涉及政治,而且詩人的作品也不可能超出政治的範圍。因此,今天特以“詩人與政治”這一題目爲中心給大家談一談,或者說談談政治給詩人以怎樣的影響這個問題。
首先談談屈原。屈原是戰時代的楚
人(公元前三四○--二七八年),是中
最早的詩人之一。現在,中
有“詩人之日”這種說法,這是指舊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也就是屈原去世的日子。屈原的詩非常之多,而且很長,又難于理解,這裏就不引用了。想了解屈原作品的朋友們可選讀《離騒》、《九歌》、《天問》等代表作。屈原是現在的湖南省的人。湖南省在中
的中部(毛澤東也是湖南人),那裏的人們充滿了熱情。還是在屈原年輕有爲之時,他就強烈反對楚懷王對秦
妥協,但未能如願。結果,楚
最終被秦
所吞並。
而後,襄王也不起用屈原,他滿腔悲憤,含恨投身汨羅江自溺了。從此可以看出,詩人屈原是由于不滿當時的政治黑暗而以身殉的。
下面介紹陶淵明。陶淵明是晉朝人(三六五--四二七年),名潛。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都稱他是田園詩人,而且嗜好飲灑,他的確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座的朋友中許多人都飲過灑,但灑並不是什麼佳品。既然是不可口,爲何又非飲不可呢?這是因爲酒能麻痹人的神經。在中有醇酒婦人這樣的說法,這指的是喪失了意志的軍人、政治家們想借酗酒來忘卻痛苦的現實、忘掉自身的存在,想變成與社會無關的孩子。好,下面就介紹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回到田園):
少無適俗韻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
鳴桑樹巅戶庭無塵雜虛實有余閑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少年時期自己格強烈,雖無才華但也不落世俗,後來不留神落入了塵網,忽地就過了三十年。像羁旅的飛鳥思念森林、池中的遊魚戀慕潭淵一樣,使他懷戀起田園的生活,詩中以清麗的筆觸贊頌了田園的靜谧氣氛。最後,以“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結尾,這是詩人擺
了官吏生活,重返自然後發出的感慨。陶淵明雖從自然界得到了恬靜,但政治上卻不得安甯,于是只好棄官歸田,想以飲酒來忘卻人世間的事情。從詩中可以看出陶淵明當初受政治的羁絆,爾後才從中解
出來得以自由。下面是《飲酒》: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複醉父老雜亂言觞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爲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對政治感到失望,只想讓酒來麻痹自己,這是作者逃避政治的寫照。責子肌膚不複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詩中的意思是說自己雖有五個孩子,卻無一聰明,非常遺憾。若這就是天命的話,與其說以飲酒來忘卻痛苦倒不如忘掉自身的存在。屈原不甘忍受政治的磨難而投江自溺,陶淵明也不忍政治的羁絆而逃避了之。
接下來再講講杜甫。杜甫是唐朝人,出生在現在的湖北一帶。那時,湖北是文化中心,撰文作詩在湖北尤爲盛行。那也是政治上非常困難的時代,北面遭受著夷狄的進攻,家極爲混亂。杜甫後來喬遷到了四川的成都,說起來四川只比整個日本小一點。由于中
幅員遼闊,在遭受別
進攻時暫且轉移到
內其它地方照樣能生存。最近的戰爭期間,我也去過成都。若是現在去成都,也能看到杜甫的草堂、杜甫的像和墓碑等文物。
杜甫爲人敦厚,愛家、愛兄弟也很愛,即使在
亂之時也沒有立刻出走。今天,我給大家選的詩未必就是杜甫最傑出的作品,僅僅是反映杜甫對政治有何感受的詩篇。春望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慾不勝簪
我想,像這樣的詩非詩人是寫不出來的。看見的花也好,鳥也罷,都反映了詩人自己的心情。唐朝時,男人頭上有一個結發用的簪,這最後兩行就是說自己不但在亂之中白了頭發,而且就連那白發也日益短少,不久連發簪也
不上了。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俄頃風定雲墨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
兒惡臥踏裏裂
頭屋漏無幹
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
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想建立一個大家庭,收容廣大貧窮學者的願望。這也是中人民今天的共同願望,而這樣的境界杜甫早在八世紀時就夢寐以求了。兵車行
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
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
禾生隴畝無東西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
雨
聲啾啾
這首詩斥責了從前漢武帝侵略別,盡管中
的邊境血流成了河,而他的野心卻無止境,還控訴了戰爭的悲慘。蠶谷行無有一城無甲兵焉得鑄甲作農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盡耕蠶亦成不勞烈士淚滂沱男谷女絲行複歌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希望把戰爭中使用的兵器作爲農具,男人耕種,女人養蠶這樣一種和平時代的出現。
下面是《前出塞》,這首詩共有九首,今天僅選其中一首向大家介紹。所謂“出塞”是指送軍隊……
《冰心全集第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