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許地山>法眼

法眼

許地山作品

  “前幾個月這城曾經關閉過十幾天,聽說是反革命軍與正革命軍開仗的緣故。兩軍的旗號是一樣的,實力是一樣的,宗旨是一樣的,甚至dang綱也是一樣的。不過,爲什麼打起來?雙方都說是爲guo,爲民,爲人道,爲正義,爲和平……爲種種說不出來的美善理想,所以打仗的目的也是一樣!但是,依據什麼思想家的考察,說是‘紅馬’和‘白狗’在裏頭作怪。思想家說,‘馬’是‘馬克思’,或是馬克思主義的走馬;‘紅’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紅’;‘狗’自然是‘狗必多’,或是什麼資本,帝guo主義的走狗;‘白’也是我們所常知道的‘白’。”

  “白狗和紅馬打起來,可苦了城裏頭的‘灰貓’!灰貓者誰?不在前線的誰都不是!常人好像三條tui的灰貓,se彩不分明,身ti又殘缺,生活自然不順,幸而遇見瞎眼耗子,他們還可以飽一頓天賜之糧,不幸而遇見那紅馬與白狗在他們的住宅裏抛炸彈,在他們的田地裹開壕溝,弄得他們慾生不能,求死不得,只能向天嚷著說:‘真命什麼時候下來啊!’”

  “這是誰說的呢?”

  “這一段話好像是誰說過的,一下子記不清楚了。現在先不管它到底是哪一方的革命是具有真正的目的,據說在革命時代,凡能指揮兵士,或指導民衆,或利用民衆的暴力財力及其它等等的人們的行爲都是正的,對的,因爲愚隨智和弱隨強是天演的公例。民衆既是三條tui的灰貓,物力心力自然不如紅馬和白狗,所以也得由著他們驅東便東,逐西便西,敢有一言,便是‘反革命’。像我便是擔了反革命的罪名到這裏來的,其實我也不知道所反的是哪一種革命,不過我爲不主張那毀家滅宅的民死主義而寫了一篇論文罷了。”

  這是在一個離城不遠的新式監獄裏兩個青年囚犯當著獄卒不在面前的時候隔著鐵門的對話。看他們的樣子,好像是新近被宣告有反動行爲判chu徒刑的兩個大學生。罪本不重,人又很斯文,所以獄卒也不很嚴厲地監視他們。但依法,他們是不許談話的。他們日間的勞工只是抄寫,所以比其余的囚徒較爲安適。在回監的時候,他們常偷偷地低談。獄卒看見了,有時也幹涉了下,但不像對待別的囚徒用法權來製止他們。他們的囚號一個是九五四,一個是九五一。

  “你方才說這城關閉了十幾天是從哪裏得來的消息?我有qin戚在城裏,不曉得他們現在怎樣?”他說時,現出很憂慮的樣子。

  九五四回答說,“今天獄吏叫我到病監裏去替一個進監不久卻病得很沈重的囚犯記錄些給qin屬的遺言,這消息是從他那聽來的。”

  “那是一個什麼人?”九五一問。

  “一個平常的農人罷。”

  “犯了什麼事?”

  九五四搖搖頭說:“還不是經濟問題?在監裏除掉一兩個像我們犯的糊塗罪名以外,誰不都是爲飲食和男女嗎?說來他的事情也很有趣。我且把從他和從別的獄卒聽來的事情慢慢地說給你聽吧。”

  “這城關了十幾天,城裏的糧食已經不夠三天的用度,于是司令官不得不偷偷地把西門開了一會,放些難民出城,不然城裏不用外攻,便要內讧了。據他說,那天開城是在天未亮的時候,出城的人不許多帶東西,也不許聲張,更不許打著燈籠。城裏的人得著開城的消息,在前一晚上,已經有人抱著孩子,背著包袱,站在城門洞等著。好容易三更盼到四更,四更盼到五更,城門才開了半扇,這一開,不說腳步的聲音,就是喘氣的聲音也足以賽過飛機。不許聲張,成嗎?”

  “天已經快亮了。天一亮,城門就要再關閉的。再一關閉,什麼時候會再開,天也不知道。因爲有這樣的顧慮,那班灰貓真得拼命地擠。他現在名字是‘九九九’,我就管他叫‘九九九’吧。原來‘九九九’也是一只逃難的灰貓,他也跟著人家擠。他song前是一個女人,雙手高舉著一個包袱。他背後又是黑壓壓的一大群。誰也看不清是誰,誰也聽不清誰的聲音。爲丟東西而哭的,更不能遵守那靜默的命令,所以在黑暗中,只聽見許多悲慘的嚷聲”

  “他前頭那女人忽然回頭把包袱遞給他說,‘大嫂,你先給我拿著吧,我的孩子教人擠下去了。’他好容易伸出手來,接著包袱,只聽見那女人連哭帶嚷說,‘別擠啦!擠死人啦!我的孩子在底下哪!別擠啦!踩死人啦!’人們還是沒見,照樣地向前擠,擠來擠去,那女人的哭聲也沒有了,她的影兒也不見了。九九九頂著兩個包袱,自己的腳不自由地向著抵抗力最弱的前方進步,好容易才出了城。”

  “他手裏提著一個別人的和一個自己的包袱,站在橋頭衆人必經之地守望著。但交給誰呢?他又不認得。等到天亮,至終沒有女人來問他要哪個包袱。”

  “城門依然關閉了,作戰的形勢忽然緊張起來,飛機的聲音震動遠近。他慢慢走,直到看見飛機的炸彈遠遠掉在城裏的dang旗臺上爆炸了,才不得不拼命地逃。他在歧途上,四顧茫茫,耳目所觸都是炮煙彈響,也不曉得要往哪裏去。還是照著原先的主意回本村去吧。他說他也三四年沒回家,家裏也三四年沒信了。”

  “他背著別人的包袱像是自己的一樣,惟恐兵或匪要來充主人硬領回去。一路上小心,走了一天多才到家。但他的村連年鬧的都是兵來匪去,匪來兵去這一套‘出將入相’的戲文。家呢?只是一片瓦礫場,認不出來了。田地呢?一溝一溝的shui,由戰壕一變而爲運糧河了。妻子呢。不見了!可是村裏還剩下斷垣裂壁的三兩家和枯枝零落幾棵樹,連老鴉也不在上頭歇了。他正在張望徘徊的時候,一個好些年沒見面的老婆婆從一間破房子出來。老婆婆是他的堂大ma,對他說他女人前年把田地賣了幾百塊錢帶著孩子往城裏找他去了。據他大ma說賣田地是他媳婦接到他的信說要在城裏開小買賣,教她賣了,全家搬到城裏住。他這才知道他妻子兩年來也許就與他同住在一個城裏。心裏只詫異著,因爲他並沒寫信回來教賣田,其中必定另有原故。他盤究了一兩句,老婆婆也說不清,于是他便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打開包袱一看,三件女yi兩條褲子,四五身孩子yi服,還有一本小褶子兩百塊現洋,和一包銀票同包在一條小手中裏面。‘有錢!天賜的呀!’他這樣想。但他想起前幾天晚間在城門洞接到包袱時候的光景,又想著這恐怕是孤兒寡婦的錢嗎。占爲己有,恐怕有點不對,但若不占爲己有,又當交給誰呢?想來想去,拿起小摺子翻開一看,一個字也認不得。村裏兩三家人都沒有一個人認得字。他想那定是天賜的了,也許是因爲妻子把他的産業和孩子帶走,跟著別的男人過活去了,天才賜這一注橫……

《法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法眼》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