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紐約的曆史學者黃仁宇本月八日晚上心髒病發不治,享年八十二歲。黃仁宇先生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黃仁宇先生接受了何頻的采訪。這篇采訪錄曾刊登于《中時報》,並被收錄入臺灣《新新聞》和香港明鏡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之後的中
》(另有日韓文譯本)。
一口濃重的湖南口音並不因爲離開家鄉五十多年而有改變。在我采訪他的時候,雙方都從電話裏認出了對方的湖南腔。
曆史學家黃仁宇先生,一九一八年生于湖南長沙,其父黃震白曾爲同盟會會員。一九三六年,黃仁宇先生在天津南開大學入電機工程系。畢業後先在長沙《抗戰日報》工作,後來入成都中央軍校。
軍校十六期畢業後,黃仁宇先生任了陸軍十四師排長及代理連長。一九四三年加入印軍,任新一軍上尉參謀,一九四四年五月曾在緬甸密支那負傷,受頒給陸海空軍一等獎章。
抗戰結束,黃仁宇先生任第三方面及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司令部少校參謀,一九五零年以駐日代表團少校團員身分退伍。隨即,黃先生赴美在密西根大學攻讀曆史,一九**年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南伊利諾大學及紐約州立大學任教,一九六七年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一九七零年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黃仁宇先生以曆史學家的身分參加《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史》的集
研究工作。專著包括《緬北之戰》、《十六世紀中
明代的財政及稅收》、《萬曆十五年》、《中
大曆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赫遜河畔談中
曆史》、《地北天南敘古今》等,其中《萬曆十五年》曾得美
書卷獎一九八二年及一九八三年兩次提名。現有中、英、德、法、日文版,中文版又有臺北的正
字版及北京的簡
字版。此外《從大曆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將于九四年一月底出版。
他不僅以“大曆史”史觀在際史學界自成一家之言,而且他的著作雖多屬學術範疇,卻行銷于市,一版再版。
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旅居紐約的黃仁宇先生,接受了筆者的采訪。

何頻:您作爲著名的曆史學家,站在一個曆史學家的角度,怎樣來看鄧小平去世後中局勢的演變?
黃仁宇:一位曆史學家不能預測將來的事情,只能從過去發生的事情提出若幹建議。我一直認爲,中因爲對日抗戰已經創造了一個新
製的高層機構,又因爲內戰,重新安排了農村基層組織。現在趁著經濟改革的機緣,重訂上下間法製
的聯系。從中
朝代曆史的例子看來,和世界其他各
現代化的例子看來,中
已經完成了從破壞的階段而進入了建設的階段。
可是,曆史學家不是政治科學家,他不善于分析當前軍隊的動態,與政治人物的去向,所以他不能斬釘截鐵地說,什麼事會發生,什麼不會發生。
何頻:有人說,中大陸現在的情況有點象清朝末期,您同意這個看法嗎?
黃仁宇:我不同意這種看法。經過一百五十多年的大革命,與以前的情形完全不同。我看和英十七世紀的情形才能比較.......
何頻:英與中
現在的情形有什麼相似之
?後來是如何發展的?對中
有何借鑒的地方?
黃仁宇:彼此都由過去農業製改變而以商業法製作主的
製。也同由一個不能以數目字管理的局面進入一個可以用數目字管理的局面。改造的時間很長,動亂也極劇烈。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所掌握的局勢之實際意義,直到事後,才能在曆史上清算出來,才能
會到各事前後連貫的真實意義。英
十七世紀的動亂,因宗教發難始,而以經濟建設終。中
雖無西方式的宗教問題,但是傳統社會由“尊卑男女長幼”的原則組成,民間供奉“天地君
師”之神位,所推翻的
製,也實具有宗教
格。
英還有一點可以給中
借鑒的地方,即是
製改革近完成時,以法官判案的情形造成事例,爲以後遵循。司法機關立法,積少成多,小
著手,可以補代議政治之不足。
何頻:現在的中比較象中
自己曆史上哪個朝代?與曆史上各個大變動時期相比,中
大陸現在
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呢?
黃仁宇:我覺得中現在是
在一個建設的階段,我常常講,中
在一九二零年時象曆史上的南北朝,現在則象隋朝、唐代複興的開始,一切組織建設剛剛開始,不是一個混亂的時候,而是一個新局面出現的機會。
以七十年的時間完成魏晉南北朝三百五十年的改造,也難怪過渡期間動亂之劇了。
何頻:現在有一毛澤東熱,您個人是怎麼看待毛澤東的?
黃仁宇:我在《中時報》已經寫出來了,一方面他對我們個人帶來很大的痛苦,但是另一方面他代表一種群衆運動,這個群衆運動把社會下層重新改變、組織起來。他本人家庭方面,也承擔了很大的犧牲。所以很多人說他功也很高,罪也很重,這個矛盾是存在的。作爲群衆運動的代表,他是中
一個很偉大的人,但是他作爲個人有很多弱點,對朋友不忠,過多的運動,總是破壞,等等。
何頻:您怎樣評價鄧小平?
黃仁宇:鄧小平利用經濟改革造成中新的上下之間的聯系。我們講自由、平等,講權力、義務,都是空洞的,不是實際的問題。實際的問題一定要用商業的方式,造成上下之間的聯系。比如,現在中
開始講貨幣,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最近一兩年大陸談論這個問題,從前大陸談這個問題的資格都沒有,缺乏基本的條件。過去提不到的事情,現在可以做到。現在討論的問題是貨幣製度怎麼改革,怎麼投資。
當然鄧小平的有利條件在于前人把他的工作已經做好了一部分,他只是把這些事情繼承下來,他的眼光是很高深、很精明的,他盡力提倡經濟改革,逐步地在經濟改革同時把法製建立起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中大陸已經在走向了法製的道路。高樓大廈怎麼建立起來呢,當然無形中權利、義務的關系就建立起來了。
鄧小平的成功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功,而是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這三個階段的成功。
何頻:鄧小平在經濟政策上確實比較開放,但是在政治上他還是相當保守,在八九年他甚至動用了武力鎮壓了群衆運動......
黃仁宇:這個問題很不容易講。首先要看清共産的本質,共産
的結構,它有五千萬多共産
員,但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是文盲。所以在中共決策時,不是高層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而是由下層的群衆決定的。
我也知道中共産
有很多困難。中
的很多事情不能……
《看曆史,看未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