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高曉聲>老清阿叔第2小節

老清阿叔

第2小節
高曉聲作品

  [續老清阿叔上一小節]具來,終至于十八般武藝件件精通。有一次幾十個人在一條長河裏捕魚,老清阿叔用網趕,我用漁罩。老清阿叔眼尖,看見長河另一頭有條大魚尾巴出shui扇了一下,便招呼我跟他跑過去。到了那裏,我第二次下罩,便激動地大喊:“老清阿叔,在裏面了!”我的意思當然是“魚被我罩在裏面了”。當時卻有人描了一句:“老清阿叔在裏面了”,弄得許多人笑話我。這樣興奮的事情,不知有過多少次。然而捉到了魚也並不都有好結果,就拿那一次說吧,我記得回家以後,失業在家(當時已淪陷了)的父qin毫無興趣地說:“捉什麼魚呢,沒有一滴油,怎麼燒?白起勁!”母qin心軟,見我氣得要哭,連忙說:“送到外公家去吧,外公愛吃。”我就拎著魚跑到鎮上外公家。外公看了很高興,但是搖搖頭說:“今天六月十九,觀音菩薩生日,不吃葷腥的。天氣這麼熱,這魚又留不到明天吃,怎麼辦呢?”大家眼睜睜看著這條魚,倒像平添了許多愁。我真的流出了眼淚,一串串的,這才使大舅舅的腦袋瓜像上了點油一般活絡起來,他說:“去送給街北的楊先生吧!”楊先生是外公的老朋友,外公馬上說:“對,楊先生是基督教,不信觀音菩薩的。”于是大舅舅便送去。回來說:“楊先生收了,還說謝謝你家大外甥。”就這樣,一條大魚被基督教吃去了。

  我十歲那年冬天,爲了捉魚的事,還同老清阿叔大鬧了一場。有天晚上,我找他不見,聽嬸嬸說:“他會(同)了幾個人,到河對岸蒲溝裏扉shui捉魚去了。”我聽了就動氣,他提魚爲什麼不喊我同去呢?回去告訴母qin,母qin說:“回shui要有一夜才能提魚呢,你明天早晨去看看吧。”我想這是個好主意h全沒想到人家辛辛苦苦商幹了shui,我是不該去捉魚的。大概以爲有老清阿叔在那裏,我就去得。第二天一大早我趕到那兒,隔著一條河看見他們還在回shui,魚還沒有捉,來得正是時候。便喊阿叔擺渡。誰知喊來喊去,他全不理睬,只管庫shui。我就哭,一面哭一面喊,一面喊一面吵,一直吵到我明白他不會來擺我了。于是氣極而罵。罵得心頭火起,全不顧天寒地凍,穿著棉襖棉褲就往河面一跳,狗爬式遊過去。遊到一半,褲襖裏全吃進了shui,遊不動了。這時才見老清阿叔的船劃到河心,他大概是嚇壞了,臉白得tuose,一伸手便把我拎上了船。我仍罵不絕口,可是在shui裏還好,一上船,西北風像尖刀,刺骨地冷,冷得馬上要凍住了。牙齒得得地打架,罵人的話也不連貫了。老清阿叔很快把我送到岸上臨時搭的草棚裏,剝了我的yi服把我獄在被窩裏,氣急地啞聲說了句:“不講理,沒見過你這種老小!”便出去回shui了。我冷得沒收羅,一路抖下去收不住,用控製不住的嘴巴大罵了老清阿叔半天,究竟罵了什麼卻一點也記不得了。只是從此以後,老清阿叔捉魚再也不會忘了叫我。我的名氣也鬧大了(那時候還沒有冬泳這個運動項目,我是創世紀的),都知道我脾氣醜,不好惹。盡量同我拉開距離,敬鬼神而遠之。

  孩子們跟在長伯伯的屁gu後頭轉了幾年,隨著年齡逐漸增大,長伯伯在他們心中所占的地位就越來越微不足道。一旦成年,便覺得長伯伯忠厚,無用,可憐,可笑,反過來認爲長伯伯是個小孩子,自己倒比他成熟得多了。好在孩子們長大了一批,又有一批小的來接班;所以長伯伯的日子過得依舊還熱鬧。不過這一批批來了又去的孩子全都一個樣,到頭來很少不叛離長伯伯的。長伯伯全然沒有覺察這一點,不是氣度大,不是有修養,而是他從來沒有想到一個人活在世上還要同別人去比什麼長短。盡管村上的人無不有意無意同他比長短,他卻連“這究竟是爲什麼”也從不曾想一想。

  我也從沒有想到要拿老清阿叔去同別人比,荒唐的是,突然之間跳出來一個不相幹的人,竟拿我和老清阿叔比上了。

  那時我還只十一歲,是日本鬼子侵入家鄉的第三年。大概是秋季吧,有一天下午,老清阿叔要我幫他劃船一起把肉豬運到鎮上去賣。那時候都是私商開的肉鋪子,老清阿叔的肉豬就賣給他認識的一位肉鋪老板。老板買下了,付錢給老清阿叔,叫他當面點清,免得差錯。那也不過很薄一疊鈔票,多少我也記不得了,按照當時鬥米三斤(肉)的例價,就算一百五十斤豬,殺得九十來斤肉,最多也不過三石米的價錢。可是老清阿叔接過了那筆錢,錢就在他的手上活起來,要翻翻不動,不翻它亂動。老清阿叔的手很大,繭很厚,勁很足,幾百斤重的石碌碡,他翻得輕飄飄;七斤重的大鐵囗,一天鋤到夜;握刀殺得ji羊,提叉叉得魚鳌,空手捉得雉ji,兩指撚得蛇尾……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手這樣窩囊,拿了票子就發抖了,抖得那麼厲害,再也數不清究竟是多少錢。我本來不想驚動他,讓他心定下來慢慢數就是了,總能數清的嘛!可是,我看見那老板翻著白眼,一臉瞧不起人的樣子,實在忍不住了。于是我就說:“老清阿叔,讓我來幫你數。”老清阿叔把錢給了我,我很快就數清了。“不錯。”我對他說,“我們走吧!”

  我們已經轉身前鋪子外面走去,想不到就在這時候那老板取笑老清阿叔說:“你還不如你侄兒!”

  這句話使我終生難忘,它把我們叔侄兩顆心全都刺傷。從此以後,我們彼此的看法都和以前不一樣了,或無心,或有意,身不由己。

  不久以後,老清阿叔夫妻又吵架了。這種吵架是常常發生的,吵架的理由也極其簡單,或是因爲沒有錢買油鹽肥皂了,或是shui缸幹了沒有及時挑,或是孩子被人欺了不曾幫,或者是燒好了飯等他回來吃他卻在外玩得忘記了,或者是被三朋四友拉去賭博,或者上街多用了幾個錢,或者什麼都不爲,光想著他不及別的男人精明能幹就有氣,就忍不住埋怨,唠叨……從這些可以看出我那嬸嬸是個極平庸的人,沒有知識,心song狹窄,卻又總不知足。這種女人原沒有自立的能耐,出嫁了就要靠丈夫過日子,只要丈夫當得有校有角,她就服服帖帖,夫唱婦隨,做個奴隸。她嫁過來頭兩年,原也不識得老清阿叔的脾xing,看他人高高的,力氣大大的,脾氣好好的,同孩子們玩得歡歡喜喜的,跟他過日子倒也滿滿意意的。後來出于一些好心人的告誡,大概也包括我母qin在內,私下裏要她多看著點兒丈夫,因爲他是個沒有心計的人。總說“吃勿窮,著勿窮,沒有計算一世窮。”“不識字還有飯吃,不識人就要餓肚皮了。”所以,做了他的妻子,如果不多幫他盤一點心思,就會出大大小小的纟漏,不得太平。除此以外,嬸嬸自然也聽到一些風風雨雨的背後談論,也嘗到了丈夫對于家庭漫不經心的……

《老清阿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老清阿叔》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