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曹征路>李固之死

李固之死

曹征路作品

  

  公元一四八年——東漢桓帝建和二年的秋季。似乎比往年來的要早一些。剛交秋分,就已經落葉紛紛,稍有寒意了。那時的洛陽還是一座相當宏偉壯觀的城市,只是平城門、玄武門一帶,由于幾年來疊遭帝崩①,朝廷無心修繕,門樓上的朱漆耐不住北風的侵蝕,剝落了許多。

  ①公元144一146年,相繼死去順帝劉保、沖帝劉炳、質帝劉缵。

  這天清晨起,中都獄裏就格外忙亂起來。獄吏和牢子們跑來跑去,好不容易才將那長年不關的大銅門拴上。

  在一間單身監房裏,李固正端坐在板凳上閉目省愈,根本不去理會外面的忙亂事。近來,聽說大將軍梁冀一家又接連封了五個列侯,氣焰愈發囂張。他已不作活著出去、辯明诏獄之想了。

  死,對他來說,早已不是什麼恐怖的玩意了。像他那樣投身政治的人,對于死的時間早已沒有選擇的自由。倒是內心深chu的曆史責任感,還像秋蟲似地,不時在耳邊卿卿叫著:“壯志未酬,于心不甘!”然而身陷囹圄,叫也無用。時間一長,也就淡漠了。

  中午時分,那個姓邵的獄官打開木柵,走到李固身後輕聲喊:“太尉。”

  “是送飯來了麼?”

  “不,今天是您的大喜呀。”

  “怎麼?”他猛回頭怒聲叫道:“連冬至都等不及了麼?朝廷常典,一廢至此!”

  “您別誤會。”獄官笑著叉手而立。“勃海王調、河內趙承等數十人欽鎖詣阙通訴,奏太尉冤枉。皇上隆恩寬宏,赦太尉出獄哩!”

  “這是真的嗎?”

  “我是何等人,怎敢戲弄太尉?”獄官又在李固耳邊輕聲道:“這事今早就在京城傳開了。我這裏因大將軍府來人,折騰到現在才告訴您,請您海涵。”

  李固這才歎口氣,站起身。他理理yi冠,朝宮廷方向磕了頭,謝了恩。心想,到底是凶是吉,出去再說。關了將近一年,他覺得渾身無力。

  “太尉,”姓邵的不自然地笑道:“這裏還有您剩下的碎銀子……”

  “送你作酒資吧。還有那行李也存在這兒,也許,我還用得著。”

  出了監房,獄官又將他攔住。

  “還有什麼話說?”

  “大將軍傳話,您不能從玄武門出去。我看,您還是從後面走吧。”

  “哼!”李固一拂袖,漲紅了臉想抗辯幾句,可想想跟獄官也沒什麼說頭,只得從後門走了出來。

  來到街上,看到酒肆飯莊,卻才覺得肚中饑蟲在蠕動,他摸摸懷中,分文無有,只得拖著虛弱的身子慢步回家。乍一出獄,兩眼被陽光刺得酸痛,走路難免有些跌跌撞撞,恰好被人撞了一下,嚇得他趕緊抱住一根廊柱喘息起來。定睛一看,原來是一群錦yi家丁擁著一乘轎子沖過街頭。不一會兒,一個老婦人搶天呼地地追上來,口中不住地喊:“救命呐,青天白日搶人啦!”她沒跑幾步就跌倒在地,那夥錦yi家丁卻已沓無蹤影了,她便索xing坐在塵埃裏嚎啕大哭起來。

  “請問,這是……”他向身邊的店家打聽。

  那人瞪了他一眼:“聽你說話也似洛陽口音,要不我還真以爲你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呐!新近,這等事哪一日沒有幾起?公侯多,要的良人也就多呗。”

  “如今越發不成話了!”一個商人模樣的人忿忿地說:“李太尉在日,哪有這等事!”

  “快不要說李太尉了。”店家道:“書生做事,只怕越弄越壞呢,如今連他自己的腦袋都不保了!”

  “聽說太尉要出獄呢。”

  “出獄?出獄又能……哼!”店家將頭搖得貨郎鼓一般,走進店去。

  李固頓時感到一gu熱血沖到臉上。好在他現已變了形,沒人認識他,便趕緊低了頭,急急地趕路。  

  李固剛踏上府門,許夫人和長女文姬便掀開二門竹簾沖了上來。她們已在那裏企望多時了。許夫人看到李固兩眼深凹,顴骨高聳,面se鐵青,胡須亂張的那副落魄相,不禁抽泣起來。

  李固一臉怒氣,瞧著妻女半晌也說不出話來。

  許氏詫異地問:“孩兒們帶轎子去了多時,沒接著你嗎?”

  他待要說明,見文姬眼圈紅了,轉而強笑道:“那獄官說我今日大喜,我還以爲他诓騙我咧。原來文姬也回來了,難得全家團聚,確是大喜!”

  許氏也破顔笑道:“是呀,多少年了,像今兒這麼齊全,還不常有呢。想想還真不如小康人家,無憂無慮,安享天倫之樂。從今後,再也不要做官了吧。”說著,眼圈又紅了起來。

  李固哼了一聲,步入後庭。心想:真真婦人之見!丈夫chu世,豈可因噎廢食?

  文姬微微蹙起眉尖,白了mama一眼,口中喃喃地說:“做官不做官,早就身不由己啦!”

  “嗯?”李固側頭看著文姬。這個女兒,是他最喜歡最貼心的人。早年每放外任,他總愛帶著男兒打扮的文姬。記得永和三年他出任荊州刺史,那時荊州南陽一帶民變蜂起。他初到任就要發兵征剿,文姬勸道:“向來荊州是個富足地方,雖遇小災荒,也不至于釀成民變,其中或有緣故。輕易發兵,恐怕不能治得根本。”于是,父女一同微服查訪,果然查得南陽太守高賜等人苛政暴斂,貪得無厭,激起民變。他便一面派官員撫慰境內百姓,一面向高賜追贓,平息了民怨,感動得民變首領夏密自縛來降,不到半年,州內清平安定。誰知那高賜等人暗地裏用重金賄賂大將軍梁冀,梁冀派快馬送信爲高賜說情。文姬又獻計道:“不如立即將高賜斬首,藉沒家産充公,推說大將軍信已來遲了。大將軍若要借機報複,就此不作官也就罷了。”從此李固對于女兒,竟是敬重多于喜愛,直到身陷牢獄,還常常爲她不是男兒而撚須歎息。

  這時文姬又說出一番道理來:“孩兒想,梁冀斷然不會就此罷休,爹爹也絕對不肯遷就。偏偏京師百姓對爹爹希望極大——這就把您推上風口啦。不過,孩兒以爲mama說得也有道理,還是在家靜觀爲好。”

  李固只是默默地不住點頭。趁沐浴更yi的機會,他又將這利害關系仔細回味一番,一個等待時機的計劃形成了。爲了造成梁冀們的麻痹,他打算忍受一些人的誤解和指責,來換取時間,以便日後施展他的政治抱負。舍此,他李固一生還圖什麼呢?  

  這時,三個兒子和門生工成都已到家,全家歡天喜地,互相問候歡敘。一會兒,酒席也擺好了。王成說:“夫人命請細樂班子,現已到了,是否就奏起來?”李固正要答話,家人又報道:“有幾位官人拜候。”

  他沈思了一會兒,忙說:“快回話,李固雖蒙恩赦,還需在家修愈,區區苦衷,祈請見諒。今後不論故交好友……

《李固之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李固之死》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