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鴻骞的短篇小說《命運》是以我勞動人民在粉碎“四人幫”前後不同命運所引起的生活變化爲題材,熱烈地歌頌了
在社會主義祖
命運危難的時刻,一舉粉碎“四人幫”,終于取得了戰略決策的偉大勝利。小說的這一主題,是通過對一個縣農機廠青年工人幾年來報考大學過程中的遭遇和經曆的描寫,展現尖銳複雜的現實生活,並著重表現主人公
志強和其他勞動人民兩種命運的急劇演變完成的。《命運》從廣闊的社會生活中選取其中一角,樸實、自然地反映生活和描寫人物
格,構思新穎,主題鮮明,因此引起了廣大讀者和文藝界的注意,在省內外,特別是在青年學生中擁有不少讀者,受到大家的好評。
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對《命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總的意見認爲小說沒有反映時代鬥爭的本質,不真實可信。具而言,大
有三點:一、《命運》沒有尊重革命的現實,把毛主席革命路線與“四人幫”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較量,曲解爲計較個人的得失,這是對社會主義時代的汙蔑;二、小說把青年能不能上大學的命運跟“開後門”攪在一起,這就讓個人的命運
離了階級鬥爭,路線鬥爭,因而忽視了教育陣地上兩條路線鬥爭的客觀現實,歪曲了第十一次路線鬥爭的實質;三、《命運》描寫的人民群衆、工人以及青年的形象,離開了他們的階級特
,是不真實的,因而醜化了工農兵。
我覺得,關于《命運》的討論是很有意義的。因爲這裏不但提出了對于一篇作品如何評價的問題,而尤其重要的是涉及到怎樣認識“四人幫”在教育戰線上推行反革命的文化專製主義,破壞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毀滅教育事業,進行篡奪權罪惡活動的問題,涉及到怎樣認識
中央改革招生製度的偉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以及這個曆史
的演變對我們個人的“命運”有什麼重大意義等問題。只有從這樣的思想高度來看待這篇小說,我們才可以把握它是怎樣的作品。
《命運》是不是反映了時代鬥爭的本質呢?回答這個問題,主要看小說是否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
首先,凡屬革命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對大量的生活現象的觀察、驗、研究和分析中發現主題、人物、故事和情節,“文藝就把這種日常的現象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鬥爭典型化,造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這,已經是盡人皆知的文藝理論的常識。那麼,爲什麼會提出《命運》不真實可信的疑問呢?一部分同志的理由是:因爲《命運》描寫了“個人命運”和爲個人命運而抗爭的人物行動;因爲作品選擇了“走後門”和勞動人民(如
大
)適應不正之風需要的落後思想的情節;因爲沒有寫出壞人沈家友篡
奪權的反革命行動,而只表現了他衡量一只手表和討好上司哪個份量重的心理活動。
我認爲,這種指責不符合現實生活,也不符合小說《命運》的實際。關于小說反映的現實生活,只要采取起碼公正的態度,在我們的同志中會有哪一個否定它“失真”呢?用個人身經曆的事實印證小說的真實
,也許會不全面。筆者寫此文時,恰巧拿到最近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寫的一篇題爲《招生會議上一場很有意義的討論》的述評,它以大量的、無可辯駁的事實對比了人民群衆在“四人幫”橫行時和“四人幫”被粉碎以後新舊招生製度給革命青年帶來的不同命運。它說:“改革招生製度,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後,撥亂反正的一項重大措施,它
現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代表了無産階級的根本利益……。去年招生,由于認真貫徹執行了
的各項無産階級政策,工人、貧下中農和其它勞動人民的子女升學率保持了絕對的優勢。據二十四個省,市、自治區的統計,去年招收的工人、貧下中農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子女,占錄取新生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七點四。”……“在‘四人幫’橫行時期,招生實行所謂‘推薦’,實際上是爲某些利用職權‘走後門’的人開了方便之門。群衆說:‘平時不學數理化,到時全靠好爸爸。’四川省有個公社,計劃推薦上大學的名額已經排到了一九八零○年,全部是幹部及其
屬的子女。貧下中農不滿地說:‘推薦、推薦,把
的優良傳統全推掉了。’這樣的招生辦法,敗壞社會風氣,破壞
群關系,埋沒優秀青年,毀滅教育事業,人民忍無可忍,……”“廣東樂昌縣的貧下中農說:過去招生,‘走後門’的歪風盛行,實際上剝奪了我們貧下中農子弟上大學的權利。……有一個生産隊,幾年來,貧下中農子女沒有一個上大學和中專的;去年改革招生製度後,有三個人上了中專,貧下中農很高興。”
“述評”作爲客觀事實的報道,都能夠通過大量的事實揭示出在上大學問題上勞動人民兩種命運的不同演變。文學是對生活真實的藝術概括,不以生活爲源泉,不以生活原型爲依據,文藝作品的主題、情節、藝術形象從何而來呢?“述評”從我們家每個集
、每個勞動者不同命運中看到“四人幫”橫行時,用“推薦”(亦即“走後門”)的辦法破壞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他們的罪惡目的是毀滅無産階級教育事業,把光明的中
引向黑暗的中
。這不就是個人命運同整個階級、整個
家的命運密不可分嗎?社會主義曆史階段的階級鬥爭是極其尖銳複雜的。《命運》裏的
大
,是受壓迫、受剝削的窮苦人出身的老一代人。她無限熱愛毛主席,熱愛社會主義,她爲了讓後代永遠擺
沒有文化的地位,二十多年來,她同老伴一心一意教育志強聽毛主席的話,好好學習,將來用學到的知識、本領建設社會主義。她思想裏最單純、最強烈的要求和願望就是這個。可是,“四人幫”一夥壞蛋,爲了篡
奪權,大搞假左真右的反革命活動。
大
對階級鬥爭的新形勢是不夠了解的,她只相信我們這個社會是勞動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天下,因此只要能把孩子送進大學,徹底改變她一家沒有文化的地位,她都心甘情願,豁得出。我認爲,這是
大
格中的主導一面。但是,她也知道把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一百多元送給沈家友,心裏也經受著難以言狀的痛苦,所以作者才用了“爲了改變志強的命運,
大
象當年樣林嫂想到土地廟裏去捐門檻似的,也想去找沈家友求求情”來描繪
大
的強烈願望。由此可以想見,
大
的思想和行動充滿了激烈的矛盾,但是她最後還是不顧兒子的反對,瞞著全家去適應沈家友的需要。應當說,這是
大螞
格中消極的一面。但是,《命運》很樸實地表現了這個人物的內心矛盾:她原本想到沈家友不過是爲……
《評《命運》以及對它的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