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司馬遼太郎>大和大納言第2小節

大和大納言

第2小節
司馬遼太郎作品

  [續大和大納言上一小節]“你這個傻瓜!”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猴子翻身從馬背上滾落下來。其動作之神速,除了用“滾落”二字以外,實在再也找不出更爲適當的形容詞來。接著,猴子三步並作兩步地走到小竹身邊,大聲嚷道:“竹阿彌之子啊什麼的,快別說那拐彎抹角的話,竹阿彌的兒子,不就是我的弟弟嗎?我,就是藤吉郎啊!”

  藤吉郎這個名字,是他當上織田家的士卒之後,自己給自己取的名字。他姓木下。

  “木頭的‘木’,上下的‘下’。”

  藤吉郎一邊這麼說著,一邊順手從地上撿了根樹枝,在地面上寫了兩個很大的“木下”二字,然後說道:“這是咱們的姓,咱們家也有姓啦。”

  藤吉郎又指了指旁邊的馬,對小竹說:“你瞧,我現在已經是這樣的身分啦!”

  這意思大概是說,自己已是能騎馬的身分了。不過,現在還沒有封地,只是領著糧饷。但是,將來總歸要立功的,一旦立了功,那麼,至少也能分封到三百石左右的領地吧。到那時,就得有兩三個供自己使喚的qin隨。

  藤吉郎說:“我就是爲這個回來的啊。”

  一方面是爲了yi錦還鄉,二來他也准是想在自己的村子裏物se幾個有爲的青年。自己的qin隨,自然以同族的人爲好。要是弟弟肯幹,那就沒說的了。

  “怎麼樣,跟我走吧!”

  直到這時,小竹才開口說:“是當武士嗎?”

  去當武士,這種事兒,小竹連想都沒有想過。

  藤吉郎本不會喝酒,可那天夜裏卻喝了很多酒,有點醉了。只聽見他反來複去說著這麼一句話:“要是我當了大名的話,那你可就是一軍之長喽,跟我當武士去吧,快拿主意吧!”

  小竹爲難地說:“我可沒力氣啊!”

  小竹的意思是,當武士嘛,總得刀槍劍術樣樣精通,一旦兩軍相戰,得有力氣割下敵人的首級吧。

  聽小竹這麼一說,藤吉郎笑了起來,說道:“武士要什麼力氣啊?”

  聽了這話,小竹覺得此話有理。你看,藤吉郎就是個小個子,而且力氣也不大,武藝似乎也不高強。

  藤吉郎接著又說道,當大將要的是智慧,而武士要的是一gu子認真勁兒。上級命令不許退卻,那麼,即便是害怕得渾身發抖,抖得根根骨頭格格作響,也決不後退一步,這就是出se的武士。相反,如果力氣挺大,平日淨說大話,可到打仗的緊要關頭,卻潰退下來,那就當不了武士。

  “原來是這樣啊!”

  小竹完全被這異父同母的哥哥的娓娓動聽的話語所吸引住了。他心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要是這樣的話,那我也能當嘛。而正是這一念之差改變了他的命運。

  藤吉郎聽弟弟這麼說,立即點了點頭:“你就叫小一郎吧!”

  他連名字都給小竹想好了。之所以取這麼個名字,意思大概是:藤吉郎的後父的長子之意吧——而一郎則是相當于長子。

  藤吉郎自始至終興高采烈。他用從走江湖、說鼓詞的盲藝人琵琶法師那裏批發來的知識講道:“自古以來,有過許多兄弟見面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從前養和年間,源賴朝跟義經兄弟在黃濑川會面的那次。”這天夜裏,藤吉郎真是高興得有點反常了。他居然會聯想到源氏的棟梁和其貴公子的那次盛大的會見。

  第二天一早,他回清洲去了。在這之後,母qin阿仲曾不止一次地皺著眉頭抱怨道:“這小子真叫人沒辦法啊!”

  由于生了他這麼個兒子,不知吃了多少苦頭。而現在居然又來挑唆小竹,要把他當作自己的仆人,帶到戰場上去。阿仲身邊就只剩下小竹這一個兒子了,如果連小竹都去當兵打仗的話,那自己將來老了,叫誰來照料呢?

  2.

  光yin似箭,一轉眼過了二十多年。

  宛如從人間遷居到天堂一般,無論是命運還是境遇,一切的一切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秀吉繼承了織田政權,得了天下的中部,掌握了京城,並且把根據地放在大坂。阿仲住在大坂城裏,爲數衆多的侍女在她身邊伺候著。她和竹阿彌之間所生的女兒,成了羽柴政權之下一個小小的大名日向守佐治的妻子,小一郎秀長已稱爲從五位下羽柴美濃守,擔任播摩、但馬兩guo的領主,以姬路城爲首府。

  “真如做夢一般!”

  除此以外,不可能有其他看法。不過,阿仲可並不是從現在才開始過貴族生活的。早在十一年前,當秀吉被信長封爲近江長濱城二十萬石領地的大名時,她就從岐阜的老家遷到了長濱城,在那湖濱城市,開始了豪華而闊綽的生活。

  總而言之,從那以後,已經過了十一年了,爲此,對這樣的生活,早已習以爲常了。

  但是,有些事情卻至今無法適應。多半是因爲秀吉從今年起想主持朝政的緣故吧。爲了把大坂城的後宮重新按官廷那樣布置,從京城招聘了不少官宦人家的女兒來當侍女。這麼一來,就連上廁所解手的規矩也全都變了。

  “我一個人去就行了。”

  盡管阿仲這麼說,可侍女們卻不答應,總有好幾個跟在後邊,站在廁所的門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而且,解手的地方已不是馬桶,下面鋪的是沙子。當那個東西落到沙上時,竟有人一古腦兒把它拿了去。

  有一天阿仲對京城來的侍女問道,“那是拿去作肥料用的吧?”

  在種田人出身的阿仲看來,那是撒到菜園子裏去的。

  “不、不,”侍女們一個勁兒地搖頭,回答道,“那是雖知苦齋拿去看的。”

  “雖知苦齋”到底是什麼呀!說來滑稽可笑,阿仲總覺得那是專門主管臭東西的官員。但是後來不久,她知道並不是那樣。有個原本在京城的宮廷裏擔任禦醫的,名叫曲直濑正盛,不久前從京城來大坂,當了秀吉一家人的侍醫。此人取了個號,叫雖知苦齋,大概來自雖知其理而仍苦之意。

  由于突如其來的榮升,使阿仲左右爲難的事例還不只這一樁。

  又如有一天,侍女問她道:“老夫人從前是在宮中天皇手下幹事的嗎?”

  阿仲心想,真會開玩笑,我出生在尾張禦器所一家貧苦農民的家裏,後來嫁給了中村寨彌右衛門做妻子,前夫死後又招了竹阿彌做後夫,這就是我的前半生。這時阿仲反問道:“誰這麼說的?”聽侍女說,這話竟是秀吉說的。

  “原來是這小子啊!”

  她差點tuo口喊出聲來。這小子由于突然飛黃騰達,多半有點高興得發狂了吧。

  仔細一打聽,才知道故事還編得能夠自圓其說:阿仲原本是宮廷裏的侍女,擔任廚娘的工作。那時候的天皇叫後奈良天皇,有一天見了阿仲,對她一見鍾情,便拉著阿仲的yi袖進了內宮的臥室。秀吉似乎是這麼對人說的:“因之,曾接觸過皇上的玉ti。”故事接著還說,于是,阿仲懷……

《大和大納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大和大納言》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