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司馬遼太郎>二軍師第3小節

二軍師

第3小節
司馬遼太郎作品

  [續二軍師上一小節]就開六個槍眼,城樓之間築起了了望樓,城樓內有無數條通道以便與各了望樓聯系。

  一個月就建成了如此規模的城堡,又兵衛對幸村的指揮能力感到十分驚訝,城堡所具有的獨創xing也使他佩服。

  “原來並非尋常之輩。”

  從那時起,又兵衛開始對幸村肅然起敬。他想:“此人尚可與之一談。”可是想到會戰,又兵衛又非常自負。他認爲,不可否認,幸村才能出衆,但也不過是個繼承家傳兵法,只曉得固守城池的防衛戰高手罷了,決非統率數萬大軍馳騁疆場的上將之才。

  真田丸竣工後不久,在城外的天滿,會集十余萬軍馬進行檢閱,由後藤又兵衛督率。爲此,真田幸村的家臣十分不滿。

  ——雖說又兵衛曾是黑田手下一武將,年俸萬石糧,但充其量是個家臣而已,連個一官半職也沒有。我們大人反要聽他的調遣,實在豈有此理。

  原土佐守長宗我部盛qin的家人,也口出怨言。然而,傳言遞語煞是作怪,會變得面目全非,當這些話語又傳到後藤又兵衛的耳中時,已經變成“真田大人對此事心懷不滿”了。

  “切勿理睬!”又兵衛告誡自己的幕僚說。雖然如此,他卻不同于幸村那些後世的崇拜者,對幸村沒有什麼景仰之情。又兵衛的這種感情,恐怕也是很自然的。

  冬季會戰是以和談結束的,豐臣家中了德川家康的jian計,將城濠填平,從此,大阪成了一座無險可據的城池,如同打碎了外殼的蝾螈。

  這次提出的“小松山”之戰,則是夏季這場決戰中的事了。3.

  夏季會戰前夕,軍務會無休無止,幾乎持續到開戰的前一刻,可是,作戰方略依然沒有定論。

  會議陷入僵局,于是大野治長發問道:“真田大人有何見教?”

  會上意見有二種。嫡系諸將大多主張負固守城,而lang人諸將則堅持于城外決戰,就這一點而論,幸村和又兵衛是一致的,只是對決戰戰場定在何chu尚有分歧。

  又兵衛選擇離城四十裏地的小松山爲戰場,與此相反,幸村則提出,城南八裏外的四天王寺一帶最爲適中。

  “那不行!”又兵衛表示反對。他說:“四天王寺一帶因距城近,調兵遣將固然甚爲方便,但戰場地勢開闊,大阪兵力不及東軍三分之一,這是極其不利的,誠難免爲浩浩蕩蕩的東軍所吞沒。”

  幸村反駁說:“不過,四天王寺的圍牆、伽藍,恰是一座很好的外城牆。”

  幸村這位戰術家即使打野戰也念念不忘運用城池戰術。每個武將各有自己的戰術特點,對幸村來說,利用城邑作戰,可說是真田家的看家本領。

  這既是他的拿手,也是他的局限。

  “再說,”幸村又道:“大阪城與四天王寺,同chu上町臺的高地,其間距離不足八裏,如若上奏懇請,主帥(豐臣秀賴)出陣是大有希望的。”

  幸村是這樣盤算的:去四十裏遠的地方,太夫人想必不會同意,但如果出城只有八裏來地,秀賴出陣當不無可能。

  主公出陣,士氣必振。

  又兵衛的想法也一樣。但是,才四十裏遠的地方,秀賴爲什麼就不能去呢?

  “金纓帥旗飄蕩在小松山……”這是又兵衛心裏描繪的理想決戰圖。秀賴的父qin,已故的秀吉年輕時在戰場上常常是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征服中原後,有驅馳在小田原、奧州、四guo、九州等地,大軍所到之chu,總能看到他的帥旗。

  然而他的下一代,竟然到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境地!

  幸村和又兵衛都是翹楚百年的軍師,可是,臨陣商議起兵之事,尚須考慮主帥出城能走幾裏路這麼個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正是這個城市的宿命。

  索xing假定主帥不上陣,製定作戰方案倒更來得便當。這樣的話,當會長驅直進,一鼓占領小松山。

  “治長總管大人,”又兵衛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的方案,他打開一幅大地圖,是特地讓繪圖師爲這次會議畫的。

  山脈、河流、村落、道路,分別用彩se標出,宛如從天上俯瞰大地一般,攝津、河內的地形,一目了然。

  “哦——”又兵衛准備周到,使群臣驚訝不已。

  “這是一帶群山。”又兵衛的手指南北畫了一條直線。自北向南並排聳立著生駒、信貴、二上、葛城、金剛諸feng,好似一道屏風,將大和和河內隔成二個天地。

  “敵軍主力來自大和。”

  當然,他們必須越過這道屏風。盡管有幾chu隘口可以過人,但是,可供大軍通過的通道只有一條。

  面大和河又貫穿這條名叫“guo分嶺”的通道,敵軍一定會沿著大和河而來。“guo分”是這條通道上靠近河內的一個村名,古代曾是河內的首府。

  “言之有理。”有人贊許道。

  大軍經過兩山夾峙的隘口時,非得把隊伍拉成條長蛇陣不可。

  又兵衛說:“能居高臨下俯視這個隘口的便是小松山。將主力集中于小松山,即可將山下成單行緩緩而進的東軍一一擊潰。倘若令其進入河內的攝津大平原,則我方兵力勢單力薄,將無能爲力,”又兵衛擡起頭來說:“其結果必敗無疑。”

  “未必如此。”幸村說:“敵軍是否從guo分嶺來尚不得而知,若是自北繞過生駒山麓前來進犯,小松山上的主力不僅無用武之chu,大阪也如同一座空城,那才真是必敗無疑。與其冒必敗之險,毋甯將主力置于城郭附近的四天王寺,不論敵軍來自何方,因離城不遠,我軍調遣自如,此實爲萬全之策。”

  治長的頭腦混亂了,若論耍權術機謀,他還多少有點能耐,至于殺伐征戰之事,卻是一竅不通。這種時候,平庸的政治家,辦法只有一個。他不考慮哪個方案能夠獲勝,卻一味想方設法如何息事甯人。他只能居中調和,來一個折中妥協。

  “那麼,這樣辦如何?”他討好似地,眼光在幸村和又兵衛臉上來回溜了幾轉。

  “怎麼辦?”

  “妙注意喲。”治長雙手握成拳頭,右拳放在地圖上小松山的位置,“又兵衛大人在此,如何?”然後又把左拳放在四天王寺一chu,“左衛門佐大人則在此。”

  他居然把主要決戰戰場分爲兩地,將爲數不多的兵力,一分爲二,分別由兩人指揮。他以爲這樣一來,豈不皆大歡喜!

  “不愧是總管大人!”太夫人誇獎道,“誠爲高見,可依此而行!右大臣意下如何?”

  “高見高見!”秀賴控製不了自己的大嗓門,尖聲地嚷道。

  “主公已經准奏哩!”治長得意洋洋地看著兩將。

  幸村和又兵衛兩人茫然不知所措。雙方誰都不滿意這個折中方案。這麼做只有更加突出各自方案中的缺點。

  小松山分兵五萬。

  四天王寺口分兵五萬。

  豐臣家要用這些兵力去抵擋三十萬東軍。讓爲數不多的部隊,分兵拒……

《二軍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二軍師》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