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人物紀實>身無片傷之謎第2小節

身無片傷之謎

第2小節
中國人物紀實作品

  [續身無片傷之謎上一小節]當大家爲朱總司令的安危擔憂的時候,傳來了進攻臨汾的日本兵還在半路上被堵截著,不能前進一步的消息。這說明朱總司令並沒有遇難,還在指揮作戰。大家的心裏象有一塊石頭落了地。

  原來:山西省東南部有兩個叫古縣的地方,一個在沁縣附近,一個在安澤縣附近。日本指揮官從地圖上一看到沁縣西南的那個古縣鎮,就急如星火地命令空軍去轟炸。敵人做夢也沒想到,就在他把那個古縣鎮炸成一片火海、歡慶勝利的時候,朱總司令卻在安澤縣附近的古縣坦然自若地指揮著戰鬥,以極少的兵力阻擊著強大的敵軍,象牽住一頭野牛一樣,使日寇既不能前進,又不能施展威力,只好原地亂撲騰。

  自此之後,朱德更是成了刀槍不入、戰無不勝的神話人物,令民衆見之膽壯,令敵人聞之喪魂失魄。然而,朱德手中握有的“尚方寶劍”正是他逢凶化吉的一個不二法寶。

  

4.2 遊擊博士的雅號

  1938年的一天,在一片松林中,八路軍司令部的一些軍事參謀們圍繞著“迂回”、“包圍”、“進攻”、“防守”等戰略戰術問題進行著熱烈的討論,一個個滔滔不絕,遠自滑鐵盧會戰、凡爾登戰役、布哈拉戰役,近至徐州會戰、保衛武漢,簡直無所不及。聽著大家的議論,朱德也不cha言,有意讓大家盡量把話說完。

  待大家說的差不多了,朱德對大家說:“同志們,剛才大家的發言很熱烈,也很有理論shui平,可是我要提醒同志們,講問題應該抓住中心,一切事情都應該辯證地去了解,時代環境、客觀條件不同,任何軍事理論都不能機械地當公式來學習。我們的武器軍事設備和日本帝guo主義的軍隊不同,研究別人只不過作爲參考,只有那些不怕打敗仗的笨家夥們,才會一成不變地去搬用外guo的軍事理論。我們要研究的是適合中guo的地域、曆史、風俗、人情,在中guo幾十年戰鬥經驗所研究、總結出來的遊擊戰。要用辯證法去理解和chu理軍事問題,要研究遊擊戰術,怎樣建立敵後根據地,並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

  講到最後,他說:“我們爲什麼不運用遊擊戰術呢?世界上只有我們才可以稱爲遊擊博士。”這樣說毫無誇張之意,因爲朱德本人首先就是“遊擊博士”的優秀導師。曾經和朱德並肩戰鬥過的劉伯承元帥評價朱德說:“他是一個很有朝氣的人,我認爲這是做軍人的一個根本條件。還有,就是他對革命理論學習得很好,能夠很適當地把革命理論運用在中guo戰爭上,這是使我感受最深的。不管在任何混亂急迫情況中,他對群衆路線,都是把握得很緊的。”(劉白羽《朱德》)海倫·福斯特評價說:“朱德和當代中guo許多著名的軍界要員不同,他不是日本、俄guo或德guo的留學生(此chu說法有誤,朱德早年曾去德guo和俄guo學習過軍事理論——引者)。他的經驗深深地植根于中guo內地的民族土壤之中,他熟悉中guo南北的山川地勢和風土人情。正因爲如此,他得到了士兵們的充分信任及中guo舊式將軍的敬重。”《紅seguo內幕》朱德最拿手的遊擊戰術正是他能夠左右逢源、絕chu逢生且逢凶化吉的重要秘訣之一,然而這樣一種秘訣他又是如何到手的呢?這位“遊擊博士”導師本人又是怎樣起家的呢?

  

4.3 十六字秘訣

  1911年,朱德在雲南參加辛亥革命,領兵攻破雲南總督衙門,立下了戰功。1913年夏天,他被調到雲南陸軍第一師擔任營長。同年秋,他的部隊奉命開赴雲南邊疆,任務是平定經常騒擾邊境的匪亂。部隊駐紮在蒙自、個舊一帶,這裏崇山峻嶺,瘴氣彌漫,環境十分險惡,土匪出沒無常。朱德知道,這幫匪徒熟門熟路,想要製服他們是不容易的。于是,他帶著幾個人整天滿山遍野地跑,觀察地形,訪問百姓,主要是爲了摸清土匪活動規律。他結合以往學過的軍事理論,反複研究敵情,決定用機動靈活戰術以對付這幫變化多端的匪徒,也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後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他不斷豐富了實踐經驗,終于總結出“秘密,迅速,化整爲零,聲東擊西,忽南忽北,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這一套與衆不同的戰法,這就是流動遊擊戰術。

  朱德在運用這種戰術時深深ti會到,遊擊戰若沒有廣大群衆的依托,成功是無望的,必須依靠群衆。因此,他一方面非常強調部隊必須嚴守紀律,不得侵犯群衆利益;另一方面,他又強調部隊內部長官應當愛護士兵,禁止打罵和ti罰。

  這些辦法和他的特殊戰術相結合,很快平定了邊境的騒亂。

  以後,從雲南到四川,又從四川到雲南,朱德打了不少漂亮的勝仗。1916年,蔡锷爲聲討袁世凱複辟稱帝,指揮護guo軍在泸州納溪地區和北洋軍激戰。棉花坡陣地上,雙方拚命反複爭奪。朱德率領護guo軍的三個連,頂住北洋軍整整一個旅的輪番進攻。敵人槍多彈足,炮彈象雨點般傾瀉山頭,松樹幾乎被全部擊倒在地,擊落的松針達數寸厚。可是朱德穩如泰山,始終固定陣地。他是從來不贊成死打硬拚的,于危難中總能找出解tuo的辦法。他讓士兵們在戰壕前擺上一排排石頭,每塊石頭上都扣上護guo軍的大檐帽。北洋軍果然上了當,對著戰壕不斷地用炮轟,用機槍掃射,白白耗費了大量彈葯。朱德命令部隊以逸待勞,讓敵人打個夠,然後發起反擊。結果把張敬堯的第七師打得落花流shui,一敗塗地。納溪這一仗,朱德不僅守住陣地,還采取了出奇製勝、以少勝多、猛攻急追、速戰速決的戰術。從此,他的威名四揚。由于功勳卓著,他很快升任護guo軍第七師第十三混成旅旅長。

  朱德當旅長後,奉命鎮守泸州。這裏的匪患也是遠近聞名。這些土匪全是北洋軍的散兵遊勇和土生土長的流氓地痞。

  官匪勾結,四出搶掠,禍害鄉裏,氣焰極盛。朱德根據在蒙自取得的經驗,通過周密調查,充分發動群衆,又一次用他的流動遊擊戰術有力地打擊匪徒的器張氣焰。在軍事打擊的同時,他還采取政治攻心的辦法,公布了一項政策:“殲首要,赦脅從,繳械投降者免死,仍給槍價。”這樣,只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幫土匪就死的死,傷的傷,投降的投降,徹底土崩瓦解了。

  這時候的朱德已是川中名將。四川軍閥劉湘,企圖網羅人才,要給朱德一個師長的位置,朱德不幹。他後來回顧這件事時說:“劉湘之所以叫我當師長,是因爲我的獨特戰術已經打出了名聲和威風。我用來擊敗敵人的是流動遊擊戰術。這種戰術主要得自我在中guo和法屬印支那的邊境線上駐軍時,同蠻子和土匪作戰的經驗。我從自己與土匪的散兵遊勇作戰的艱苦經曆中獲得的這種……

《身無片傷之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身無片傷之謎》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