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人物紀實>找到了另一個自己

找到了另一個自己

中國人物紀實作品

  

——讀書之迷

  雖然他只上過兩年學,但書卻始終陪伴著他經曆了人生的每一個時期。他一生到底讀過多少書,我們已無法計清,然而,一本極其普通的《歐陽海之歌》,卻使他感慨萬千,幾度彈下元帥淚。這是爲什麼?其間究竟隱含著什麼樣的感傷情結?

  

4.1 元帥與書

  彭德懷出生在一個窮苦人家,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六歲時,家裏送他去讀私塾,在那裏,他讀過《三字經》、《論語》、《大學》、《幼學瓊林》等。這些書對他並沒有産生多大的影響,留在他記憶中的,只有苦澀艱奧的文字和愚腐呆板的儒家教義。然而,即使這樣,他的讀書生涯不久便因生計艱難而中斷。八歲時,母死父病,全家八口人中,祖父母八十開外,三個在幼年的弟弟也無人照管。雖然他只有八歲,生活的擔子卻無情地壓在了他瘦弱的肩上。他不得不停止學業去給地主放牛,也因此而中斷了他一生僅有的、短得可憐的讀書生涯。

  學業中斷了,但書並沒有離開他。即使在此後戰火紛飛、戎馬倥偬的戰爭年代,他始終堅持擠時間來讀書學習。無論在井岡山上,還是長征途中,以至延安時期,書始終陪伴著他,經曆了人生的每個階段,並留下許多感人的佳話:

  那是紅軍第三次回到井岡山軍事革命根據地的日子,部隊駐在黃垇,軍部就設在垇北的城隍廟裏。

  這天吃過午飯,六縱隊的通訊員張洪遠來給彭德懷送軍務,他走到彭德懷的房門前,連叫幾聲“報告!”屋裏卻沒人答應,推門一看,裏邊一個人也沒有。他正要返回,迎面看見彭德懷的勤務員小李走過來。

  “勤務兵,彭軍長呢?”小張急切地問。

  “在屋裏休息。”小李回答說:“彭軍長太辛苦了,別打擾他,有什麼事,等會再來吧!”

  “彭軍長並不在屋裏。王縱隊長讓我來送緊急軍務。”

  小李聽說是軍務,想起平時彭軍長的叮囑:“有要緊事得及時報告。”于是,他連忙跑到幾chu打聽,卻連個人影也沒找見。小李心裏著急起來,心裏不斷地自言自語:彭軍長會到那裏去呢?

  忽然,他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對小張說:“彭軍長准是看書去了!”

  “看書?在這麼緊張的時候,還到那裏去讀書呀?”小張驚奇的問。

  小李也不答話,拉了小張便向後山跑去,翻過一個山坡,果然看見彭德懷正坐在山腰的桂花樹下聚精會神地讀書,身子像釘在了地上似地,一動也動。

  小張見這情景,既想走上前去,心裏又有點畏懼。只好站在坡上,不時地向小李使眼se,吐she頭。

  夏季的山區,濃霧茫茫,天氣說變就變,不一會,就下起了毛毛細雨。彭德懷仍坐在石頭上,小雨點不停地灑下來,他就用右手拿著書,用左手和袖子遮住雨,仍舊專心致志地讀著。

  站在山坡上的小張和小李,怕淋shi了彭軍長的yi服,再也忍不住了,鼓起勇氣,走上前去說:“報告彭軍長,天下雨了,你爲什麼不戴鬥笠?”

  彭德懷頭擡也不擡地答道:“噢,我沒帶鬥笠,你給我一個吧。”他口上說著話,眼睛卻始終沒有離開手上的書,身子依舊穩穩地坐著。

  “報告軍長,你背上不是有個鬥笠嗎?”小李說。

  彭德懷這才擡起頭,一拉身後,果然有個鬥笠,忙戴到著上說:“噢,瞧我這記xing,要不是你們來,我大概連自己是誰都要忘了。”

  ……

  無需再舉例證,彭德懷元帥對書的特別喜愛和刻苦用功的學習精神于此可見一斑。

  解放以後,彭德懷學習更加認真,爲了掌握現代軍事技術,他買了從高小到高中的數學、物理、化學課本,和一套《十萬個爲什麼》,製訂學習計劃,每天堅持,從不間斷,有時因會議耽誤了,晚上不論回家多晚,也要戴上老花鏡,在燈下把每天的學習計劃完成。即使在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五年他tuo離工作期間,這種勤奮不懈的精神不僅絲毫未減,而且涉及的面更寬、更遠。他遍覽古今中外政治、曆史、文藝名著,刻苦地鑽研自然科學、軍事技術。即使到三線工作以後,雖然工作非常辛苦,後來又受到莫須有的攻擊和批判,他也從未中斷過學習。多少個夜晚,彭德懷坐在燈下,帶著老花鏡,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彭德懷這種刻苦用功的讀書精神,不僅影響了他周圍的工作人員,而且得到guo際友人的高度稱贊。1956年,英guo元帥蒙哥馬利來我guo訪問,和彭德懷談得很投機。最後客人問:

  “你是哪個學院畢業的?”彭德懷回答:“我只讀過兩年書,並未上過大學。”蒙哥馬利聽後非常驚詫,最後頗有感觸地說:

  “我明白了,明白了,通過你我明白了一個guo家,一個古老民族是怎樣獲得新生的。”

  

4.2 這本書真好

  成都永興巷七號——彭總的起居室裏,所有的生活用品都顯得那樣簡樸,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幾個放得整整齊齊,塞得滿滿當當的書櫥。這些書是彭德懷遵照毛澤東的指示,來三線工作時隨身帶來的,當時總共裝了20多箱呢。其中有一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書——《歐陽海之歌》,卻爲我們再現了彭德懷當年讀此書時的情況,也是我們了解彭德懷晚年思想的珍貴資料。

  60年代中期,繼英雄雷鋒、王傑之後,又一個英雄的名字在全guo廣爲傳頌,這個名字便是歐陽海。

  歐陽海同志出身在一個窮苦人家,從小就受到窮困的折磨,童年跟隨母qin要飯度日,後又爲地主放牛。舊社會的苦難和壓迫,煉就了他倔強和勇敢的xing格,也使他無比仇限吃人的舊社會。後來,他成了一名中guo人民解放軍,在軍隊的搖籃裏終于成長爲一名優秀的革命戰士。1966年終,爲搶救guo家財産而光榮地犧牲了。他只活了23歲,在短短的一生中,歐陽海做了很多好事。先後三次跳進shui裏救起過四個孩子;多次爲集ti,爲孤寡老人義務勞動;參軍後一貫艱苦樸素,見義勇爲……這些動人事迹經金敬邁加工整理後,成爲《歐陽海之歌》一書,這本書不僅是生活中歐陽海的真實寫照,也是無數雷鋒、王傑式的共産主義戰士在藝術上的高度概括。

  《歐陽海之歌》于1966年4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立即成爲廣大群衆喜愛的暢銷書,從軍營到學校、工廠、機關,幾乎全guo的每一個地方都在談論歐陽海的事迹,講著歐陽海的故事,全guo掀起了一gu“學習歐陽海”的gāo cháo。

  歐陽海的事迹自然也引起了彭德懷的注意,他從三線工作巡視回來,一有空就孜孜不倦的閱讀《歐陽海之歌》,常常忘記了吃飯,經常是一頓飯炊事員催了又催,彭德懷拖了又拖,有……

《找到了另一個自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找到了另一個自己》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