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法選擇時代,時代卻造就了偉人。少年聶榮臻目睹混濁時局,懷抱齊天宏願,輾轉求學,探尋真理,慾擔負拯救積貧積弱民族之使命。終于,他走上了成功之路,而在這路途中,他展示了一種獨具的品格,也碰到了玉成他的機遇……
1899年(清光緒25年)12月29日,聶榮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縣吳灘鎮。過去有人講過,“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四川向來是一個出軍閥也出將帥人才的地方,新中十大元帥中有四位就是從四川崛起的。在江津,聶姓是一個大家族,不過到了聶榮臻出生之時,家境已經破落了。從他記事時起,打下深深烙印的,不是江津的山
風光,孩提時代的歡樂,而是日月的艱辛,農村的動蕩和農民生活的苦難。
聶榮臻的父聶仕先,因度日艱難,每天除了幹活就是爲家裏的生計發愁,長年累月,養成了老成持重,沈默寡言的典型農民
格。母
唐氏,是個典型的舊式婦女。她把自己的精力和感情全部用于
持家務和撫養後代上。
聶榮臻到了上學的年齡時,正在辛亥革命醞釀的時期。
由于家境困難,父母把他送到外祖父家裏讀私塾,外祖父家在當時是一個比較富有的地主家庭,清末的老師是一位前清秀才,整日裏搖頭晃腦,咬文嚼字,教的都是《四書》、《五經》、之乎者也一類的東西,在兒童們的心目中,和他們的本相乖,因而也就沈悶異常。當時,聶榮臻的三舅在重慶法政學校讀書,這個學校是當時重慶的最高學府。他經常回家,帶來許多社會消息。舅父的
戚朋友,有的是共和
,思想比較保守,有的是
民
,當時比較激進。他們碰到一起,常常爭論各種問題。年幼的榮臻對城裏來的消息感到好奇,覺得他們的爭論挺有趣,盡管還不可能懂得共和
是怎麼回事兒,
民
又是怎麼一回事,但社會需要變革的啓蒙思想已經不知不覺地闖入了他那幼小的心靈之中。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不時向四川卷來。
本來,由于四川素以資源物産豐繞著稱,被譽爲“天府之”,又是西南政治經濟中心,清政府要統治西南,必須控製四川。另一方面,四川交通不便,運兵進川和運物出川全憑長江
路,李白曾言“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因此清政府又有鞭長莫及之歎,加上四川人民對清政府統治並不買帳,不斷有各種鬥爭,所以清政府對四川人又氣又恨。聶榮臻小時候曾聽大人講了一個故事,清朝官員揚言,“你們四川人想中狀元,除非是石頭開花馬生角,”後來,偏偏有一個叫駱成骧的四川人考中了清朝最後一科狀元。四川人都覺得駱成骧給四川出了氣,爭了光,紛紛把此事傳爲佳話,說“駱”字拆開是“馬”和“各”,在四川話中,“角”和“各”諧音,也就說成是馬真的生了角了。這則故事說明四川人有叛逆
格。
因此,清朝對四川的統治手段也特別殘酷。
辛亥革命勝利後,老式的私塾也隨著科舉製度的廢除,逐漸被新式學校代替。聶榮臻進入新式學校讀書,雖然還學文言文,但白話文越來越多,此外還增加了數學、曆史、地理等課程,他逐漸開闊了眼界,開始懂得了許多內外的曆史、文化和科學知識。
小學畢業後,聶榮臻考入江津縣立中學,在這裏,他一面讀書,吸收科學文化知識,一面從事當時內
外發生的許多重大事變中,不斷思考,尋求出路。
巴黎和會將德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的消息傳來,正值寒假前夕,同學們氣憤已極,先是三三兩兩慷慨激昂地議論,後來就自發地在校園裏集合遊行,高呼口號,強烈抗議。寒假時,由江津學生聯合會出面,通知大家利用假期到各地演講,宣傳反對帝
主義的侵略,號召同胞們起來,打倒漢
賣
賊,共赴
難。聶榮臻回到家鄉,與別的同學一起組織了一個宣傳組,曾到各
作過幾次演講。後來,他曾回憶說:“我演講時特別激動,不管人家聽懂聽不懂,把我所知道的事情一口氣訴說了一通,還獲得了一陣陣掌聲。”《聶榮臻回憶錄》這是聶榮臻參加政治活動的開始。
寒假返校後不久,即在北京發生了“五四”運動。聶榮臻和同學們一起,撒傳單,貼標語,派代表去動員一些商店老板不要販賣日貨,但是一些大商號根本不理學生的要求,一些小商店也跟著跑。于是,對江津縣城幾家銷售日貨的大商店進行搜查,將查出的大批日貨搬到“文昌宮”封存,同學們輪流看守,准備焚燒。當時學生們少年氣盛,不考慮後果如何,也未能想到,這些東西本來是中人自己花錢買的,一旦燒掉,受損的是中
人自己,而對日本人則無損于皮毛,相反,燒了日貨,侵犯了商人的利益,反倒造成商人對學生的不滿甚至仇視。最終,學生們還是把這批日貨燒毀。這樣以來,引起商人的極端仇恨,他們勾結反動軍警,在校方配合下,准備對學生們下毒手。好在暑假將至,聶榮臻和其他幾個學生代表就離開了學校,他們意識到,呆下去肯定要受迫害。這件事成爲他去法
勤工儉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四川,連年軍閥混戰,搞得哀鴻遍地,民不聊生。聶榮臻中學時期,軍閥之間兵連禍結的事情使他苦惱,他痛恨軍閥,尤其對外來軍閥更加痛恨,總希望把他們趕出四川去。
那時,年輕的聶榮臻看不清軍閥混戰的本質,找不出解決的辦法,感到對這些現象實在無能爲力。他當時把希望寄托在出學本事,回來辦好工業,使
富民強,他相信“工業救
論”,雖然在中學時期也知道了俄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看到《新青年》上一些介紹社會主義的文章,各有各的主張,衆說紛纭,聶榮臻的年輕心靈對這些理論感到新奇,但究竟是怎麼回事也還是弄不大清楚。不過,他相信,中
社會要變,只有變才有出路。
1919年暑假期間,聶榮臻懷著工業救的信念,決心去法
勤工儉學。當時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在中
各地逐步興起,因爲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法
正缺勞力,留法手續很簡單,只要通過領事館簽個證就行了。聶榮臻在家裏是獨生子,起初父母不同意他出
,擔心會出意外。聶榮臻就反複向他們說明留在家裏沒有出路。因爲燒日貨,可能還有被捕的危險。父母愛子心切,希望兒子能有點出息,最後還是同意他去法
。在幾個
戚的幫助下,籌措了三百塊銀元,聶榮臻出
的願望終于實現了。
辦好簽證之後,聶榮臻和其他同學們從重慶乘船出發了。
輪船離開重慶,順流而下。長江兩岸層層疊疊……
《輾轉求學之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