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人物紀實>現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現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中國人物紀實作品

  1935年6月,福建長灑羅漢嶺下滿了荷槍實彈的guo民常軍隊,他的槍口都對准著一個文弱書生模樣的人,但尋位書生手挾香煙,顧盼自若,他選了一塊草坪盤膝而坐,對那幫劊子手徽筆點頭說:“此地很好,就在這裏,你開槍吧!”劊手們殺害的就是中guo現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家庭破落 中途辍學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東南角青果巷八桂堂天香樓。 這八桂堂是時任湖北布政使的瞿秋白的叔祖父瞿赓甫的住宅,因大廳前後花木繁多,其中有長得比較挺拔的八株桂花而得名,而廳後樓房因常年沈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名天香樓。瞿秋白的父qin瞿世玮生xing淡泊,無官無職,寄居叔父的信宅,經濟上依賴在浙江做知縣的大哥世琥的接濟,他擅長繪畫、劍術、醫道,但這些無以生計,只屬于他修身養xing的消遣。瞿秋白的母qin金璇,是常州北門外(今江yin市西鄉)大岸村人,是廣東鹽大使金心茗的次女,天資聰穎,擅長詩詞。秋白出生的時候,頭頂發際有兩個旋紋,俗稱“雙頂”,這在當時人們眼裏被看作是福氣和聰慧的象征,父母就給他起個ru名叫“阿雙”。進小學讀書時,學名瞿雙,後來他自己改名爲“爽”或“霜”,更後又改爲“秋白”,“秋白”這個名字就是由“霜”聯想而來的。此外,他還有懋淼、雄魄、鐵梅、雙林、宋陽、大耕、林祺洋等幾十個譜名、別名、筆名、化名。

  1903年,瞿赓甫死在任上,瞿家家道中落,他的遺屬開始扳瓜分財産,作爲侄輩思玮被“勸出”八桂堂,他帶著全家遷居八桂堂前河對面的烏yi橋,後租居星聚堂。由于世玮不治家業,家庭負擔落在了金璇一人身上。姓生下秋白後, 又生了5子2女(其中1子1女早夭),她待候癱瘓在chuang上的婆婆,cao持家務, 還擔負起給子女開蒙督學的責任,對瞿秋白早年的成長有極深影響。瞿秋白從1904年起就進了私塾讀書,次年轉入冠英小學。學校校長莊苕甫是清末的舉人,但他卻具有維新思想,主張廢科舉,辦學堂,學校裏除了本地的秀才任教師而外,還聘了一個日本教師來教博物學。瞿秋白自幼ti弱多病,但讀書非常用功,成績優異小學尚未畢業,又于1909年春天考入常州府中學堂。學校長屠無博,是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新式知識分子,並在日本期間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中guo同盟會,他在學生中間經常進行反清革命思想教育。瞿秋白在屠元博等人的影響下,又由于接觸到了勞動人民的空困生活,同時亦因家庭境則的刺激,常與同學們一起議論時政。他還愛看各種書籍,如《老子道德經》、《莊子集釋》、《陶淵明集》、《三guo演義》、《紅樓夢》、太平天guo野史》、梁啓超的《飲冰室文集》、譚嗣同的《仁學》、嚴複翻譯的《群學肄言》等等。曆史上的英雄好漢,給他留下了“最強烈的印象和記憶”,激起他對清朝統治者的憎恨和反抗精神。有一佼,他在cao場上指著自己頭上的辮子對張太雷說:“尾巴似的東西,我們非把它剪掉不行!”辛亥革命爆發了,當清王朝被推翻的消息傳到常州的時候,他在家首先把象征著種壓迫和土封建壓迫的辮子剪掉,高興地提著辮子跑到母qin面前說:“皇帝倒了,辮子剪了。”

  然而,彭世凱篡奪了辛革命的勝利果實,建立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常州的待頭,依然布滿了cha著草標待售的究孩子,而瞿秋白自己的家庭也陷入經濟困境,伯父世琥這時棄官閑居,將秋白的祖母接到杭州去贍養,就停止了對秋白一家的補貼。瞿秋白家不得不把星聚常的每月租金7元的房屋退賃, 搬到城西廟沿汀瞿氏宗宗居住。在那時,住祠堂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但也無可奈何,只好如此,生活金靠典當、借債。瞿秋白曾對羊牧之說:“我們原來天天盼望中山,可是革命勝利了,老百姓生活還是改不了。”接著又用筷敲敲碗說:“老百姓生活還是改不了”。接著又用筷敲敲碗說:“我還有點粥吃, 鄉下還不知多少人連粥都吃不上哩。 ”1912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紀念日,他在瞿氏宗祠側門上方懸挂一只白燈籠,上面寫著“guo喪”兩字,大膽地向社會表示了自己的不滿。1915年冬,因交不起學費,瞿秋白被迫辍學,離開還有一學期就要畢業的常州中學。是農曆新春正月初五,剛過40歲的金璇看看要到70歲才還得清的債券,望望團團一桌孩子,最大的秋白不過17歲,最小的阿谷只5歲,想丈夫的懶散, 她夫去了繼續生活的勇氣,她將兩盒磷火柴頭和虎骨酒吞下,服毒自盡。從此瞿秋白一家人飄零星散,分別投qin靠友,秋白則到楊氏小學教書。參加“五·四”創辦《新社會》

  瞿秋白在楊氏小教算術,圖畫、音樂等課程,家庭的慘景和學校周圍地方惡勢力,好象給他“精神上判了無期徒刑”,他的精神極其苦悶。慘酷的社會,好象嚴厲的數學教授給瞿秋白出了一道極難解決的天文學算題,悶悶的不能解決。爲著解答這道難題,他不得不另尋新的出路。在1916年年底,表舅母典當了自的“當頭”,給他籌辦了一點路費,他毅然離開故鄉常州,沿著長江西上,到武漢支找在京漢鐵路局當翻澤的堂史瞿純白。在純白的幫助下,秋白進了武昌外guo語學校學習取文。1917年春,純白調外交部任職,他隨同北上到了北京,先參加了文官考試,未錄取,便又考進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

  瞿秋白在俄文專修館,除了學習俄語、英語、法語,還研究文學、哲學、佛學,去北京大學旁聽過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陳獨秀、胡適的講課,試圖尋找人生問題的答案。他回憶說:“從入北京到“五四”運動之前,是我最孤寂的生涯。朋友的交際可以說絕對的斷絕,北京城裏新官僚‘民guo’的生活使我受一重大的痛苦刺激。“厭世”,就是要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改革社會。

  1919年,巴黎和會中guo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一場“外爭主權,內除guo賊”的“五四”愛guo運動爆發,瞿秋白立即打破了孤寂的生活,領導和參加了這一場運動。5月4日那天,他帶領俄文專修館的同學參加了遊行示威和火燒趙家樓的半爭。因爲疲勞過度,回校後立即肺病發作、吐血,但他仍奮不顧身,擔任北京學聯評議部負責人,積極領導俄文專修館及附近彙文大學、鐵路管理學堂3校的罷課鬥爭,成爲3校學生運動的“謀主”。

  “五四”運動是瞿秋白一生政治生涯的開始。他判若兩人,一反曆來埋頭書方齋的文弱氣質和內向格,在超強度的ti力支付和神經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忍住病肺吐血的痛苦,在酷熱中奔波……

《現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現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