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現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上一小節]于街頭,聯絡 、組織、演講……他欣賞克魯泡特金的一名名言:一次暴動勝于數千百萬冊書報。他給秦耐銘的信中說:“五四”運動的直接目的已經達到。瞿秋白在舉歡騰中能冷靜地思考問題,爲了不使“五四”運動取得的勝利白白流逝,他在北京《晨報》上發表了《不簽字後之辦法》,文中用簡潔的語言提出了政府、
民、學生各自應當速辦的事情和恪守的信條,這是瞿秋白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五四”運動既使瞿秋白受到震驚、鼓舞,又使他進一步看到中社會問題的深重,促使他去思考中
的各種現實問題,去探索中
的出路。“從孔教問題,婦女問題一直到勞動問題,社會改造問題;從文字上的文學問題一直到人生觀的哲學問題教在這一時期興起,萦僥著新時代的中
社會思想。”爲了深入、後地探討這些問題,在俄文專修館繼續學習的同時,瞿秋白便同瞿菊農、鄭振铎、耿濟之、許地山一道組織籌辦《新社會》旬刊。
瞿秋白在《新社會》旬刊上先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內容涉及到許多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也涉及到哲學問題、思想問題和人生問題。這些文章的政治傾向也開始明白地顯露出來。他強烈反對中
封建統治階級對于人民的黑暗反動動統治,認爲中
只有“在舊宗教,舊帛度,舊思想的舊社會裏殺出一條血路”才是生路。他明確提出要尋找一種能夠指導群運動的新的信仰和指導青年正確對待生活的人生觀。在《社會運動的犧牲者》一文中,他指出:“我們想改良社會最好是要能做到本改革現社會一切組織的一步。”他認爲要進行改革,從文化運動直到社會運動,中間一定要經過的就是一種群運動。要使社會改造獲得成功,那就必須把群衆運動和社會改革運動結合起來,改革舊製度,打破舊習慣,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觀”、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觀”去創造“新的生活”。他對新村主義、托爾斯泰的泛勞動主義、倍倍爾的社會主義等進行了比較研究,參加了李在钊倡導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他逐漸否了各種外來思
中的流派和社會改革方案,傾向于社會主義,贊成倍倍爾的用革命手段從根本上改造舊社會的主張,表達了初步的社會主義的信念。
不久,瞿秋白覺得書本上的求索和友朋間的探計,對社會主義仍如“隔著紗窗看曉霧”,看不真切。他認爲,要對社會主義認個清楚,就應當到“世界上第一個社會義革命的家,世界革命的中心點”—俄
去。1920年10月,北京《晨的》和上海《時事新報》派作爲特約通訊員,到莫期科采訪。當時俄
戰亂未息,缺
少食,瞿秋白又
弱多病,
友們勸他不要“自趨絕地”,但他毫不要惜地放棄只差幾個月就可拿到的俄專畢業文賃、外交官職務,毅然前往莫期科,踏出了人生重要轉折點的關鍵一步。
投身無産階級革命 宣傳馬克思主義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告別送行的朋好友,登上了火車,經過3 個月的艱辛,于1921年1月25日到達莫期科。從1921年初到1922年底, 瞿秋白在蘇俄度過了整整兩個年頭。爲了便于工作,他給己取了一個俄文名文“維克多爾· 斯特拉霍夫”(戰勝恐懼、克服困難之意)。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采訪俄各方面的社會生活,向
內讀者報道蘇俄現狀。從1920年10月18日在哈爾濱寫的第一篇報道《哈埠見聞上之珲春事件》起,到1923年1月25日回到北京寫的最一篇報道《赤俄之歸途》止,先後在北京《晨報》、上海《時事新報》等報章上發表了50篇通訊報道和專論,計20余萬字。此外,還撰寫了《餓鄉紀程》、《赤都心史》、《俄
議學史》、《俄
革命記》等4本專著。他真實和全面地反映了蘇聯當時狀況, 熱情地歌頌了俄
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甯主義。他用大量不可辯駁的事實表明俄
正在發生深刻的偉大變革,蘇維埃政府一方同采取各種有力的革命手段清除曆史留下的汙泥濁
,改造社會,另一方面又以最大的人力和物力抗擊外
帝
主義的武裝幹涉,平定
內的白匪叛亂。瞿秋白廣征博引各種文件、報告和著述,扼要而全面地論述社會主義革命的
質、任務以及馬克思列甯主義的基本理論。他的這一系列文章在當時的中
起到了振聾發聩的作用,讓中
讀者見到了人類的曙光,從而激勵無數有志之士向往俄
,信仰馬克思主義,以蘇維埃俄的今天爲中
的明天,並爲實現這一美好的未來而投身于實際的革命鬥爭中去。
赴俄考察的革命實踐,大量經典著作爲閱讀,使瞿秋白以一個較快的速主實現了向共産主義革界觀的轉變。1921年5月,瞿秋白加入了中共産常的早期組織,1921年9月,正式加入中
共産
。此時,他除了做記者, 還到莫期科東方大學中
班講授俄文,並擔任政治理論課的翻譯。當時在東方大學讀書的劉少奇、任弼時、肖勁光乘 對瞿秋白講課時熱心認真、誨人不倦有很深的印象。1922年12月5日,共産
際“四大”結束後,由于
內革命鬥爭的需要,中共領袖陳獨秀請他回
工作,瞿秋白自己也覺得:在這兒“研究社會哲學的理論如此之久而現實的社會生活只有俄
曆史的及現今的環境,中
社會呢?客中中
書籍沒有,不要說現代的不能研究,就是曆史的都不成。”于是,瞿秋白決定回
,直接參加
內的革命實踐。
瞿秋白回後不久,1923年7月,中
共産常在文洲召開第三次全
代表大會,討論要不要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
民
的合作問題。瞿秋白堅持
共合作的正確意見,爲大會起草了
的綱領草案,並在會上就草案作了說明,他被大會選爲中央候補委員,負責宣傳工作。1924年1月,
共合作的
民
“一大”在廣州召開,瞿秋白又被選爲
民
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在此後召開的中
共産常“四大”、“五大”上,瞿秋白均當選爲中央常委,成爲中共産
的重要領導人,爲
的理論建設和宣傳工作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爲
民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1923年1月回到1927年7月這段時間裏,瞿秋白負責主編
的理論刊物《新青年》季刊,又負責編輯《向導》、《前鋒》兩個刊物,還承擔了
民
機關報《民
日報》的編輯和撰稿,1925年五卅運動中,他又創辦並編輯《熱血日報》。 他一共撰寫了200多篇文章,100多萬字。他在這些文章中宣傳了
的民主革命綱領和常在各個時期的政治主張,揭露帝主義的血腥罪行和軍閥長府的黑暗統治,批判了各種錯誤……
《現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