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人物紀實>春秋末期吳國軍事思想家——孫武第2小節

春秋末期吳國軍事思想家——孫武

第2小節
中國人物紀實作品

  [續春秋末期吳國軍事思想家——孫武上一小節]:戰爭的勝負決定于敵我雙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戰勝敵人,就必須在力量的對比上使自己chu于絕對優勢,造成一種迅猛不可抵擋之勢。除此之外,還要等待敵人可以被我戰勝的有利時機,善于抓住敵人的弱點,這樣,就能輕而易舉地戰勝敵人。孫武認爲,要在作戰中取勝,必須善于對待攻和守的問題。兵力不足就防守,兵力有余就進攻。防守時要十分嚴密地隱蔽自己,進攻時要打得敵人措手不及。這樣,就能達到“自保而全勝”的目的。

  第五《勢篇》,論述用兵作戰要造成一種可以壓倒敵人的迅猛之勢,並要善于利用這種迅猛之勢。

  勢是什麼呢?孫子說,這種勢就像可以漂起石頭的激流,就像一觸即發的拉滿的弓弩,就像圓石從千仞高山上滾下,有一種不可抵擋的力量。用這種力量打擊敵人,就能夠以一當十,所向無敵。

  怎樣造成這種勢呢?首先,要給自己創造條件,使本身具有戰勝敵人的強大力量。其次,要“擇人而任勢”。選擇熟知軍事、知人善任的將帥,指揮士兵作戰靈活自如,並且善于用假象迷惑敵人,用小利調動敵人,引誘敵人陷入圈套,然後用伏兵狠狠地打擊敵人。

  第六《虛實篇》,論述用兵作戰須采用“避實而擊虛”的方針。

  怎樣才能做到避實擊虛呢?第一,要使我方chu于主動地位,使敵方chu于被動地位,把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善于用兵作戰的人,能夠設法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第二,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擊敵人兵力空虛之chu。第三,要集中自己的兵力,並設法分散敵人的兵力,造成戰術上的我衆敵寡。

  孫武指出,運用避實擊虛的作戰方針,要從分析敵情出發,要隨著形勢的變化,因爲戰爭過程中的衆寡、強弱、攻守、進退等等關系chu在急劇變化之中,“故兵無常勢,shui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第七《軍爭篇》,論述如何爭奪製勝的有利條件,使自己掌握作戰主動權的問題。孫武認爲:首先,必須了解各諸侯guo的政治動向,必須熟悉地形,必須使用向導,做到情況明。其次,必須行動統一,步調一致,做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yin,動如雷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第三,要求指揮正確,機動靈活,“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在戰爭中chu于有利的位置。

  第八《九變篇》,論述將帥指揮作戰應根據各種具ti情況靈活機動地chu置問題,不要機械死板而招致失敗,並對將帥提出了要求。

  孫武強調,將帥chu置問題時必須做到:首先,考慮問題要兼顧有利和有害兩方面。在有利的情況下要想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況下要想到有利的因素。其次,要根據不同的鬥爭目標,采取不同的鬥爭手段。第三,要立足在充分准備、使敵人不可攻破的基礎上,不能存僥幸心理。第四,要克服偏激的xing情,全面、慎重、冷靜地考慮問題。只有做到了以上這些,方能“得地之利”、得人之用”。孫武認爲,將帥要從實際出發chu置問題才能戰勝敵人,所以對于guo君的違背實際的命令可以不執行,因此,他大膽地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的軍事名言。

  第九《行軍篇》,論述行軍作戰中怎樣安置軍隊和判斷敵情問題,還論述了軍隊在山地、江河、鹽堿沼澤地、平原等四種地形上的不同chu置辦法,還論述了軍隊遇到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等特殊地形的chu置辦法。孫武還提出了31種觀察、判斷敵情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把看到、聽到和偵察到的各種現象加以分析,掌握真實的敵情,才能製訂出正確的作戰方案,才能獲得勝利。孫武在本篇中還提出了“令之以文,齊這以武”的文武兼用的治軍原則,即要用道義來教育士兵,用法紀來統一步調,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一定能取得勝利。

  第十《地形篇》,論述用兵作戰怎樣利用地形的問題,著重論述深入敵guo作戰的好chu。孫武分析了九種戰地的特點和士兵chu在這些地區的心理狀態,相應地提出了在這些地區用兵的不同措施,認爲深入敵guo,等于把士兵投置在危地、陷入死地,他們會迫不得巳拚死作戰,發揮更大的戰鬥力,而且,深入敵guo,還可就地補充軍糧 ,還可因離家太遠而不會逃散,服從指揮,一心一意作戰,奪得戰爭勝利。

  第十二《火攻篇》,論述在戰爭中使用火攻的辦法、條件和原則等問題。

  孫武認爲,火攻有火人、火積、火辎、火庫、火隊五種,即焚燒敵軍的營寨、積聚、辎重、府庫和運輸設施這五種。著眼點在于摧毀敵人的人力、物力和運輸線。這五種火攻方法必須變化運用,我軍可以掌握,敵軍也可以掌握,應該注意防備。

  之攻必須具備條件。除了發火的器材必須平時有准備之外,縱火時還要選擇天時,要在天氣幹燥和刮風的日子放火。實施火攻也必須和士兵的進攻互相配合,這樣才能發揮火攻的作用,達到奪取勝利的目的。

  第十三《間篇》,論述使用間諜偵察敵情在作戰中的重要意義,並論述了間諜的種類和使用間諜的方法。孫武十分重視間諜的作用,認爲它是作戰取勝的一個關鍵,軍隊依靠間諜提供的情報而采取行動。孫武把間諜分爲五種: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所謂因間,就是利用敵guo鄉裏的普通人爲間諜。所謂內間,就是利用敵guo的官吏爲間諜 。所謂反間,就是利用敵方的間諜來爲我所用。所謂死間,就是故意對外散布虛假的情況,讓我方間諜知道,然後傳給敵方。所謂生間,就是派往敵方偵察敵情以後能qin自回來報告的問諜。這五種間諜,前三種是利用敵方人員,後兩種是我方潛入敵人內部的。這五種間諜都使用起來,情報的來源就十分廣泛,打起仗來使敵人茫茫然不知怎樣應付,確實是神妙莫測。從反間得來的情報最重要。因此,要特別重視反間,對待反間的待遇應該特別優厚。

  孫武的兵法13篇,各有側重,波瀾起伏,分析透徹,見解精到,實用xing強。爲了使吳王能夠任用他,他在兵法開頭就說:“吳王聽我所陳之計而用兵則必勝,我就留在這兒,如不聽我計而用兵則必敗,我也就要再到別的guo家去。”爲了使吳王讀兵法感到qin切,他在兵法中經常運用當時吳、越兩guo沖突的戰例,有針對xing地闡述。他在兵法中自比商朝開guo大臣伊尹和周朝開guo大臣姜太公,希望輔佐吳王統一王朝。

  試兵任將 西征南伐

  阖闾即位三年,即公元前512年,吳guoguo內穩定,倉廪充足,軍隊精悍,向西進兵征伐楚guo的准備工作巳經基本就緒。伍子胥向阖闾提出,這樣的……

《春秋末期吳國軍事思想家——孫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春秋末期吳國軍事思想家——孫武》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