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內溫暖如春。
新當選的數千名三屆人大代表按地區分片入座。在陣容龐大的山西代表團裏,坐著一位頭上裹著白毛巾的滿臉皺紋的農民——剛剛當選全人大代表的陳永貴。
在熱烈的掌聲中,周恩來總理走上講臺,開始作《政府工作報告》:
“……下面,我想舉幾個典型例子,說明我自力更生的成就。”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大寨大隊,是一個依靠人民公社集力量,自力更生地進行農業建設,發展農業生産的先進典型。
“這個大隊,原來生産條件很差,是一個窮山惡土地薄、全部耕地散在七溝八梁一面坡的地方。十幾年來,這個大隊在
的領導下,充分調動群衆的積極
,以加工改造耕地爲中心,結合運用“八字憲法”,高速度地發展了農業生産。他們進行了大量的、艱巨的農田建設,把過去的4700塊土地弄成了2900塊,並且都建成爲旱澇保收、穩産高産農田。他們的糧食畝産量,1952年爲237斤,1962年增加到774斤,1963年雖然遭到很大的
災,但是仍然保持在700斤以上。”
陳永貴如饑似渴地聽著,人大代表們也很有興趣地聽著這些似乎是很枯燥的數字,剛剛經曆了大饑荒的人絕不會對有關糧食産量的數字無動于衷。
說到這兒,周恩來總理指出一條可以稱爲大寨模式的道路,這條路與赫魯曉夫所強調的物質刺激原則根本不同。周恩來說:“大寨大隊所堅持的政治挂帥,思想領先的原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愛家、愛集
的共産主義風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這一年的歲末,毛澤東在自己的71歲生日這一天請客。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和各大區的書記應邀出席,有幸得到邀請的還有中的導彈之父錢學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帶頭人邢燕子、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大隊
支部書記陳永貴。
12月26日臨近中午時分,陳永貴在周恩來總理的陪同下,平生第一次進了中南海。這一天陳永貴在黑棉襖外面套了一件家裏最好的黑布對襟夾,頭上裹著白毛巾。陳永貴當時很瘦,滿臉是刀刻般的又深又長的皺紋,看上去飽經滄桑,從太行山裏的一個小山溝走到中
政治的心髒中南海,陳永貴用了49年的時光。再過37天,他就年滿50周歲了。
他們到達中南海的時間比預定的早了一點,周恩來先帶著他拜訪了中華人民共和主席劉少奇。他們進去的時候,劉少奇正在埋頭讀一份關于“四清”工作的材料,一時竟沒有擡起頭來。
劉少奇埋頭讀材料的形象給陳永貴留下的印象很深。“我們到了以後,劉少奇眼都不擡”。陳永貴在六年後一次大會上說,“但那時根本沒有考慮中央有兩個司令部。我們到了主席那裏,對我就十分熱。”
陳永貴絕不是一個笨嘴拙的人,可是當他見到毛澤東的時候,一時竟說不出話來,只是咧著嘴笑著,稍稍擡著頭仰視著,兩只手緊緊握著毛主席的手。毛澤東笑道:“你是農業專家噢”。陳永貴聽不懂毛澤東的湖南話,只是一個勁地連連點頭,咧著嘴使勁笑。周總理在一旁笑著翻譯道:“主席說你是農業專家”。陳永貴聽了立刻又搖起頭來:“不,不,我不是農業專家,不是農業專家”。毛澤東說,大寨搞得好嘛。
毛澤東主席請他的客人們落座,抽煙,吃糖。問起陳永貴的年齡,陳永貴答道:“五十啦。”毛澤東笑道:“五十而知天命喲”。不知這次是聽不懂湖南口音,還是不明白孔夫子這句話的意思,陳永貴沒有否認他“知天命”。
聊了一會兒,服務人員請大家入席。在一間不大的房子裏,品字形地擺了三張桌子,毛澤東坐在上方的一桌,陳永貴極榮幸地被安排在毛澤東的身邊。在這張桌子上就座的還有董加耕、錢學森、邢燕子、陶鑄夫婦、羅瑞卿、謝富治和汪東興。生日宴席上有葡萄酒和茅臺酒。毛澤東喝下三杯茅臺,大聲稱贊了錢學森:“錢學森不要稿費,私事不坐公車,很好!”毛澤東侃侃而談時,衆人都神情緊張地聽著。毛澤東似乎覺察到了拘謹的氣氛,就讓大家吃菜,他問身邊的陳永貴:“湖南菜,辣啊,習慣嗎?”陳永貴趕緊頻頻點頭。這一餐飯吃了大約兩個小時。
僅就過程而言,這似乎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生日宴會。它的政治意義在于革命領袖忽然從二線露面,在于他此時此地邀請了什麼人,而不在于席間說了些什麼話。盡管如此,陳永貴還是得到了一條“最高指示”。九個月後,在中共山西省第二屆代表大會,陳永貴做了一個以“四不倒”而聞名的報告,他分別談了條件壞難不倒,成績大喜不倒,災害重嚇不倒,榮譽高誇不倒。最後陳永貴總結說:“我們要牢記毛主席對我的教導:做出一點成績不要翹尾巴,做兩點不要翹,做三點四點更不要翹,翹尾巴不好,不對。”全場掌聲雷動。
毛澤東主席極少請客吃飯,陳永貴卻得到了這份殊榮。
1973年8月,中共産
召開了第十次全
代表大會。
中共十大是因林彪集團的崩潰而被迫提前舉行的。林彪死後,六位政治局委員被判定爲反集團的主要成員,更多的中央委員被牽連進去,高層政治舞臺上留下了許多空缺。如何填補這些高級將領留下的空缺,顯然是衆人關注的中
未來走向的重要信號。
8月28日,大會選出了195位中央委員和124位候補中央委員,鄧小平、陳雲、譚震林等被打倒過的“大號走資派”的名字赫然出現在中央委員的名單上。這些將來要再次把中翻個底朝天的人暫時屈居于普通的中央委員的地位。
8月31日,新選出的中央委員們接著開一中全會,選舉政治局委員、常委、主席和副主席。人人關注的候選人名單上有20多個名字,這些名字,如果按外的中
問題專家的說法,可以分爲四派。周恩來、葉劍英、李先念和四個月後進入政治局的鄧小平等人被稱爲“保守派”,四人幫和康生被稱爲“激進派”,李德生、陳錫聯、許世友被看做各大軍區的勢力的代表,而華
鋒、紀登奎、吳德、汪東興、陳永貴等無幫無派的新人則算是“其它”。對比九大政治局的陣容,“保守派”和“激進派”依然存在,而且進入常委的人數都有所增加,可謂勢均力敵,各有所得。最大的區別在于,林彪集團留下的巨大空間差不多被九大時基本不存在的“其它”填滿了。
陳永貴進入政治局的過程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上面有陳永貴名字的政治局委員候選人名單發下來了,……
《陳永貴沈浮中南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