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當中
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歡慶這一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勝利之時,在日本北海道罕有人迹的深山野林裏,生活著一位逃避日本法西斯迫害的中
同胞,他過了13年與世隔絕的孤獨而又淒慘的野人生活。他就是劉連仁。
現在的年輕人對劉連仁這個名字也許已經陌生,但是,假若你了解他的經曆,也許你一生部不會忘掉這個名字。如今,劉連仁安居在山東省高密市井溝鎮草泊村,他已是83歲的老人了,但身很健康。
劉連仁1912年出生于當地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全家靠租佃扛活度日。由于家裏太窮,劉連仁30多歲才娶上媳婦,雖說家境貧寒,但兄弟和睦,夫妻恩愛,苦日子也能擠出幾分甜蜜。破豈能家全,日軍的侵略給中
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和損失,侵略者除了喪心病狂地血腥屠殺之外,還從中
沿海地區掠奪了大批的平民百姓運到日本本土從事奴隸勞動,這場災難也平白無故地降到劉連仁的頭上。
那是1944年農曆8月27日(公曆9月2日),正是農民忙著播種小麥的季節。那天早晨,劉連仁還沒有吃早飯,他推著一車子豬糞往地裏送,剛出村子就遇到一群日僞軍,鬼子不容分說把他抓走了。這些侵略者是下鄉專門抓勞工的,劉連仁被押解到高密縣城,和他關在一起的有80多人,都是高密、諸城、膠州一帶的貧苦百姓。他們被關在一個合作社裏,曾兩次集逃跑沒有成功,有十幾人在突圍中被鬼子開槍打死。
不久,劉連仁同許多同胞一道,在日本兵的刺刀押送之下,被帶到青島。關押在僞勞工協會,給換上了軍裝,照了相,逼著蓋了手印。
10月11日,劉連仁同800名同胞一起在青島大港碼頭被逼上日本“普魯特”號輪船,被當成“俘虜兵”,裝入運貨的船艙,運往日本。
輪船在海上航行了六天六夜,到日本一個叫門司的地方下了船。而後到達北海道雨龍郡沼田村,分配到一個叫“明治礦業份公司沼和礦業所”的礦山做苦工。這一天,劉連仁清楚記得是1944年11月3日。
11月的北海道已是冰天雪地,連樹木也凍裂了皮。200名勞工每天只發一袋子半粗面。沒法做,只好攙些野菜、果渣、橡子面甚至木屑,煮成稀糊,每人喝上一碗,連點暖氣也放不出來。有些人餓極了,就從垃圾箱裏揀日本人扔掉的亂六八糟的東西吃,也有的人跑到日本人夥房的汙缸裏偷撈飯渣填肚子。
在這種生活條件下,勞工們開始下礦井挖煤了。黑暗的礦洞裏沒有光明,也沒有安全設備,空氣彌漫著髒臭味。數不盡的木棍子支撐著搖搖慾墜的礦井,幾十丈深,幾十裏遠,神話裏所說的十八層地獄也不過如此吧!每天幹16小時就算幸運了。完不成定量,不但不讓吃飯、休息,反而皮鞭抽,皮靴踢,不管你弱生病,經常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
日本人的小礦井條件差極了。礦井塌方掉煤塊砸死砸傷人是常有的事,輕傷逼你照常上工,斷折腰的把你拖在一邊,沒人給治療,更不准假休息,許多人就這樣活活折磨死了。有時,劉連仁被叫去挖死屍,挖出來的臉漲得發紫,呲牙咧嘴,眼珠子都壓得吐出來,看了令人寒心。要知道這都是我們的骨肉同胞啊!
爲了能完成規定的産量,劉連仁想了一個辦法,早晨喝點稀飯,再多喝,把肚皮撐起來,省下那個唯一的窩窩頭,揣在懷裏留著下井幹活餓極了再吃。不過不能讓監工看見,沒法子只好藏在煤塊下。可是礦井裏老鼠太多,一不小心被老鼠吃掉反而虧了。
有一次,劉連仁的一位難友藏的幹糧被老鼠吃了,他餓得直冒虛汗,幹活沒了力氣,日本監工發現後舉鞭就打,這位難友忍無可忍,順手一掄鐵鍁,劈中那個家夥。這下可惹出大禍,日本人剝光了他的服,綁在一棵樹上用冷
潑,一會兒便成了一個冰人。就這樣,我們的同胞不知有多少被砸死、累死、餓死、凍死在這裏。
這種地獄般的生活誰能忍受,誰不想念自己的祖和
人?反抗吧,人少力單,不能成事。要活下去,只有逃走,唯有逃出去,才有回到祖
與父母妻子團聚的希望。劉連仁夜裏凍得睡不著,就反複想心事,他心裏自言自語道:“不是餓死,就是叫人揍死,不替鬼子幹了。”
他把逃走的想法告訴了同鄉難友鄧撰友、陳增福、陳起和杜貴香,得到了他們異口同聲的響應。1945年7月31日晚8、9點鍾,天
沈沈的伸手不見五指,劉連仁心想機會來了,他聯絡了鄧撰友等四個老鄉,沖進夥房搶了一些幹糧,不顧敵人開槍警示,從廁所的空道裏逃了出去。他們滿臉沾著糞便,借著漆黑的夜
拼命地奔跑,終于甩掉了敵人的追捕,到一條小河裏洗了個痛快澡。
從此,劉連仁開始了異他鄉的流亡生活。往哪裏去呢?他們缺乏地理知識,以爲西北方向有通往祖
東三省的旱路。憑著大樹上綠苔的多少,太陽的出沒,他們在深山中好容易才辯明了西北方向。5個人爬山越嶺,躲避著日本人,尋找通往祖
的道路。
隨身帶的幹糧很快就吃光了,在這荒山野林中拿什麼充饑呢?他們就滿山尋找食物。有種野生植物像韭菜,嚼起來很辣,但不苦不澀,有那麼一點菜味;還碰見一種像小白菜的東西,嘗了嘗也可以吃。劉連仁就是靠這些野菜充饑,他們趁夜繼續趕路。
一天,他們爬上一道山崗,望見山下有日本婦女、老人在田裏勞動。日本人種的莊稼開著誘人的小白花。一種饑餓感和飯香味湧上心頭。劉連仁對大家說:“走到山下弄點吃的,不然會被饑餓折磨死的。”說完,他率領四個老鄉下了山。
他們剛到山腳下,忽然聽到竹林裏沙沙作響,竹枝動有人影晃動。壞了!被日本人發現了。20幾個日本人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劉連仁見狀喊了聲“快跑”!便一馬當先沖了出去,跑了一程,回頭看看,只剩下陳
起、杜貴香跟在後頭,顯然,鄧撰友、陳增福被日本人抓走了。想到這兩位患難兄弟凶多吉少,三個人禁不住恸哭起來。
這次下山不幸使他們失去了兩位難友,但意外發現地裏開白花的是土豆,從此,他們白天在山裏轉,夜裏下山挖土豆吃。
幾天以後,劉連仁等人走到了陸地的盡頭,眼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波濤洶湧,海天相接。日本當真是個島啊!同伴們禁不住心灰意冷了。無奈,劉連仁只得動員大家仍往前走。他們傍著海邊,沿著山嶺,繼續前進。後來發現海邊有冒著白煙的火車,這自然是有鐵路了。他們想,日本……
《一位隱居鄉間的世界名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