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武林至尊

武林至尊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新派武俠大師

  激蕩兩岸風雲

  五十年代中期,金庸tuo離《大公報》後,曾在《新晚報》編副刊。同事中有梁羽生,兩人都喜歡下圍棋,也都喜歡談論武俠小說,不過,還都沒有動手寫。

  其時,香港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拳師比武事件。擂臺設在澳門,整場比武只不過打了幾分鍾,以太極派掌門人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鼻子流血而告終。這個新聞使得港人大爲興奮,街頭巷尾,無不在討論這件事。《新晚報》認爲此事大有噱頭,可以招徐讀者,便在比武的第二天,刊出要連載武俠小說的廣告。重任落在梁羽生的身上,他構思了一天就開始寫作。這樣,邊寫邊登,完成了《龍虎鬥京華》,大獲讀者的歡迎,掀起了不小的武俠小說熱chao

  《龍虎鬥京華》可謂“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何謂新派,柳蘇先生解釋得極爲精當:

  新派,新在用新文藝手法,塑造人物,刻畫心理,描繪環境,渲染氣氛,……而不僅僅依靠情節的陳述。文字講究,去掉陳腐的語言。西學爲用,有時從西洋小說中汲取表現的技巧以至情節。這使原來已經走到山窮shui盡的武俠小說進入了一個被提高了的新境界,而呈現出新氣象,變得雅俗共賞,連大雅君子的學者也會對它手不釋卷。

  《俠影下的梁羽生》

  1955年,金庸技癢,涉足“武林”,一出手便是《書劍恩仇錄》,也登在《新晚報》上。從此慾罷不能,一直到七十年代才退出“江湖”。他總共寫了十四部三十六冊長、短篇武俠小說,依年代順序,排列如下:

  ①《書劍恩仇錄》

  ②《碧血劍》

  ③《雪山飛狐》

  ④《射雕英雄傳》

  ⑤《神雕俠侶》

  ⑥《飛狐外傳》

  ⑦《白馬嘯西風》

  ⑧《鴛鴦刀》

  ⑨《連城訣》

  ⑩《倚天屠龍記》

  ⑾《天龍八部》

  ⑿《俠客行》

  ⒀《笑傲江湖》

  ⒁《鹿鼎記》

  這個創作量與倪匡、古龍相比,也許不算多。但須知,金庸在創作這些小說時,正是他創辦《明報》之時,繁雜的事務,足以使一般人無法應付。金庸卻能在辦報之外,一手寫小說,一手寫社評,近二十年如一日。他下午寫小說,晚上寫社評,而且,他的小說與社評都屬一流。如果沒有他的社評和小說,《明報》能否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恐怕有大大的疑問。

  金庸曾將自己十四部作品的首字連成一幅對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可見他的書名都曾經過詳細周密的思索,不是隨便安上去的。他在擱筆後又花了大約十年的時間修改潤se,其創作態度之嚴肅,可與任何偉大的文學家相比。

  金庸是用自己的生命創作的,他不重複前人,也不重複自己。

  他在傳統思想的模式裏注入了新的血液,爲武俠文化的現代化作出了嘗試。特別是通過郭靖、楊過、令狐沖等鄙薄權慾的少年英雄,高揚了尊嚴、獨立的人格自由精神,而這種精神正是人類“進步的惟一的可靠的源泉”。

  金庸描寫的xing情世界,極盡人xing之曲奧,郭靖與黃蓉、楊過與小龍女、令狐沖與任盈盈、丁典與淩霜華等人的愛情,傾倒了無數讀者。

  金庸的作品,完全打破了“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界線。在這裏,一切都是融會貫通的,都是直指人心的。你說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界線、區分都沒有什麼意義。一種濃厚的悲天憫人的情懷,洋溢于其間。這是一種所有偉大作家都具備的情懷。

  金庸是這樣說的:“我認爲文學主要是表達人的感情。文學不是用來講道理的,如果能夠深刻而生動地表現出人的感情,那就是好的文學。……畢竟小說還是在于反映人生的,我認爲歸根結底情感還是人生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所以,應該側重于反映人生經驗中最重要的情感問題。”

  說到人生的大悲哀,如夢如幻的情致,無常的蒼涼,情感的如泣如訴,中guo文學史上恐怕數曹雪芹、金庸兩人寫得最好。一句話,他們寫盡了中guo人的人生感受。

  寫了那麼多武俠,又被人稱爲“大俠”,金庸會不會武功?且聽他自己的表白:

  大部分是想象的(指武功招式)。不過太極拳、少林拳、武當拳有正式紀錄,現在有很多人也會,盡可能照實寫來不加以改變。其他許多武功招式是我自己創造的想象出來,傳統本來沒有的。有一些不是出自大名家、大派別的武功,也可以做一些變動。我不會武功,武俠小說主要是小說爲主,武術是一種工具,屬于比較次要的層次。

  大多數小說裏面的招式,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看看當時角se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動作,就在成語裏面,或者詩詞與四書五經裏面,找一個適合的句子來做那招式的名字。有時找不到合適的,就自己作四個字配上去。總之那招式的名字必須形象化。

  看來,大俠金庸只是一介書生。

  金庸小說的一大重要貢獻是,矯正了五四以來新文藝的歐化惡習,真正寫出了漢語的神韻。早在五十年代,金庸就意識到了語言問題的重要。他指出:

  在世界文學史上,幾乎沒有哪一位作家曾用別guo的文字寫過一部偉大的作品。英文與法文十分接近,許多英guo人從小就會說法文,但沒有一位英guo作家曾用法文寫過一部偉大的作品。當然,寫寫普通文章是並不難的,困難之點是在于文字中許多微妙的地方,許多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區別,那是外guo的作家所不能掌握的。據我寫《書劍恩仇錄》的經驗,因爲這是一部以清代爲背景的小說,所有現代的語彙和觀念我是以絕大努力來避免的,比如我設法使用“轉念頭”、“尋思”、“暗自琢磨”等來代替“思想”、“考慮”;用“留神”、“小心”等來代替“注意”等等。這部小說只是一部娛樂xing的通俗讀物,但我想,法guoguo那些漢學家們,盡管他們對《尚書》、《楚辭》、《詩經》極有研究,而我許多古書讀也讀不大懂,然而他們未必能分辨“留神”與“注意”之間細微的差別。無所謂的通俗小說已是如此,論到真正的文學著作,那更是重大的事了。

  金庸小說所用的筆法,不是純白話文,而是中guo傳統小說特有的筆法。《射雕英雄傳》開始的一段,活tuo是《shui浒傳》的手法,甚至用了“遮莫”這樣的字眼。但運用得恰到好chu,絕不阻礙現代讀者對小說的欣賞。雖然不是純白話文,但是口語化的程度,甚至還在白話文之上。

  在現代武俠小說家中,金庸無疑地具有宗師的身份,是名副其實的“武林盟主”。他不但是現代武俠小說形貌的塑造者——金庸以後的武俠小說作家恐怕沒有不受他影響的——尤其可貴而難爲其他作家……

《武林至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武林至尊》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