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俠義平生上一小節]定得不太高。他只是想出一版大張的日報,內容全以經濟爲主,副刊只占半版。這樣,他跟太太駱友梅兩個人就可以負起編輯工作,最多請兩個校對和一個記者,支出有限。
再加上他跟上流社會的交情,取得第一手資料自不成問題,同時也可以憑此拉一點廣告。他的計劃應當說沒有什麼破綻。一切成熟後,他便向金庸攤牌。
金庸自然再三挽留,但創業的激情使林三木決然他往。于是,《信報》創刊了。《信報》成爲《明報晚報》的最大勁敵。
許多人認爲林三木太過忘恩負義,但金庸說:“人望高,
往低流,林三木有這麼好的成就,我也高興。”
在許多社交場合,金庸都會跟林三木碰頭。金庸一見林三木,一定會走過去握手,很客氣地稱呼他做“林先生”,而沒有一般老板名人的習氣,總是將別人當做自己的昔日“馬仔”看待,稱人小名。
林三木離開《明報晚報》後,財經消息便由黃揚烈負責。黃揚烈由此也認識了不少中小票戶。
這些中小民眼看林三木辦《信報》這麼成功,不免見財眼開,鼓動黃揚烈與他們合
創辦《財經日報》。于是《明報晚報》又少了一員幹將。
《財經日報》的成績平平,不少東相繼退
,最終實在頂不住了,黃揚烈請求金庸入
。
金庸居然答應了。他沒有怪黃楊烈離開《明報》,反而百般安慰,說辦報就是這樣的了,不辦過不知個中苦樂。
沒有多久,金庸眼看《財經日報》仍然銷路不佳,怕黃揚烈累壞,便把《財經日報》買了下來,成爲《明報》機構的一分子。
還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王世瑜,據說他是金庸最喜歡的人。
很多年前,王世瑜在《明報》打工,職位是信差。他辦事勤快、機靈,深得金庸歡心,便升爲校對,後又升爲助理編輯、編輯,一直做到《華人夜報》的總編輯。升職之快,一時無二。
但由于王世瑜與查夫人在編輯風格上産生矛盾,因而離開《明報》,進入《新報》,並創立《新夜報》。
王世瑜在《新夜報》上不停地製造新聞,慾貶低金庸。當時有人勸金庸告他,金庸卻沒有那樣做,只是笑笑說:“小孩子嘛,總是這樣的。”不放在心上。
王世瑜後來自辦《今夜報》,賺了錢,便把報社賣掉,全家移民加拿大。
金庸一聽王世瑜不辦報了,立刻邀請他回來主持《明報晚報》,並任《財經日報》社長。
金庸的器量之大,真是罕見,可謂俠骨柔腸,豪俠風度。寬容,一向是金庸筆下人物最大的特點之一。金庸認爲,這是中民族
中很重要的因素,也正
現了他的人格精神和
世原則。
在一般人心目中,金庸是一個威嚴而神秘的人。
他中等個子,字臉,不苟言笑,初認識的會以爲他不太好接近。
據說,他的管理手段虛虛實實,莫測高深。
他在社長辦公室辦公,很少在編輯部走動和與職員交談,日間也不常回報社。敢于與查良镛面談的高級職員不多,大家都覺得他深不可測。
然而,金庸的屬下,曾長期在《明報》服務的王世瑜說他“深懂用人之道,懂得放手讓下屬辦事,三十多年來我從未見過他辭退一名員工,或罵過一名下屬,但公司內的同事對他均很尊敬。”
在報館中,所有人都不稱金庸爲“查社長”,而稱爲查先生,連他自己打電話回報館,也自稱查先生。查先生不發脾氣,但是他字面型,在認真工作時,有不怒而威的效果。報館同事,自然個個對他尊敬。這種尊敬,不僅是老板和雇員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對金庸這位有高超見識,有那麼好的作品問世的文化人的尊敬。
金庸不擅辭令,講話很慢,似乎每個字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說出來。有時,別人問得急了,他便會漲紅臉,讷讷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大概因爲口才不太好,他喜歡以筆代口。他對于下屬有什麼指示或意見,經常用“寫條子”的方式。以筆來管理一切,以筆來交際,這倒頗具有作家的風範。
有一次,倪匡、亦舒兄向金庸“抗議”,要求增加稿費。金庸總是左推右擋,以太極卸勁招術化去倪氏兄
剛猛淩厲的攻勢。
倪匡在一次宴會上,借著酒勁,大聲疾呼,要求加稿費。他說:“查良镛,你賺了這麼多錢,應該加稿費了吧!”
金庸笑笑說:“好好,我加!”總算擺平了倪匡。
後來,真的加了稿費,是5%。倪匡大爲不滿,打電話去罵,金庸講不過他,于是便說:“好了好了,倪匡,不要吵了,給你寫信。”
一聽寫信,倪匡幾乎昏了過去,大歎:“我命休矣!”
金庸的口才敵不過倪匡,但講到寫信評理,倪匡絕不是對手。倪匡怕寫信,他是一字千金,認爲寫信白寫沒錢收,只有傻瓜才做。
但金庸就是有點傻氣,獨獨喜歡寫信。倪匡說:“我從來不曾見過一個人像查良镛那麼喜歡寫信的。”
過了兩天,查先生的信到了,拆開看,附列十幾條條文,不是申訴報館開銷大,就是經濟不景,唯有節約,最後例必是吾兄要加稿費,勢必引起連鎖反應。意即若你加,人家也要加,這筆開銷不輕。直把倪匡看得心酸難熬,最後惟有棄械投降,不提加稿費了。
這只是作家沈西城筆下的趣事一樁。千萬不要以爲金庸是個吝啬的人。其實,金庸並不吝啬,他只是保持了文化人的習,深谙節省之道,絕不富而後驕,亂花錢。他是應用則用,對朋友,倒是相當慷慨。這一點,倪匡的
會亦應當最深。
倪匡有什麼困難,金庸都會幫忙。有時倪匡等錢用,金庸便會預支版稅。倪匡支版稅,並不是小數目,通常都過十萬,金庸從來沒有皺過眉頭,頂多以帶點勸告的口吻對倪匡說:“錢不要亂用呀!”
在倪匡的筆下,金庸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
金庸本極活潑,是老幼鹹宜的朋友,可以容忍朋友的胡鬧,甚至委屈自己,縱容壞脾氣的朋友,爲了不使朋友敗興,可以唱時代曲《你不要走》來挽留朋友。
金庸的頭極大,筆者有三個大頭的朋友:金庸、張徹、古龍。這三個大頭的朋友,頭都大得異乎常人,事業上也各有成就。和這三個大頭朋友在一起,常有一種極度安全感:就是天塌下來,也有他們頂著!
十余年前,金庸嗜玩“沙蟹”,“蟹技”段數甚高。查府之中,朋輩齊聚,通宵達旦,籌碼大都集中在他面前。筆者賭品甚差,有一次輸急了,拍桌而去。回家之後,兀生氣,金庸立時打電話來,當哄小孩一樣哄,令筆者爲之汗顔。又有一次也是輸急了,說輸的錢本是准備買相機的,金庸立時以名牌相機一具見贈。其對朋友大抵類比……
《俠義平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