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俠義平生第3小節

俠義平生

第3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俠義平生上一小節],堪稱一流朋友。

  金庸在年輕時曾學過芭蕾舞,對古典音樂的造詣極高,隨便揀一張古典音樂唱片放出來唱上片刻,便能說出這是什麼音樂。

  金庸十分喜歡駕車,更喜歡駕跑車。最早,用過凱旋牌小跑車,後來,換了保時捷。保時捷跑車xing能之佳,世界知名,到了金庸手中,平均駕駛時速略爲提高,大約是三十裏。曾有人問金庸:“你駕跑車超不超車?”金庸答:“當然超車,逢電車,必超車!”其xing格中的“穩”字,由此可見。

  金庸不嗜酒,號稱“從未醉過”。根本喝得少,當然不會醉。他吸煙、戒煙,次數極多,如今一樣大吸特吸,並且相信了中年人不能戒煙的理論。

  金庸也略藏書畫。如今書房中所懸的,有史可法的書法殘片;曾在他chu看到過不知是真是假的仇英《文姬歸漢圖》;也曾見過四幅極大的(超過五公尺長)齊白石精品、吳昌碩的大件等等。

  金庸也集過郵,不過他集的是花花綠綠的紙片而已。

  金庸對吃並不講究,穿亦然,yi料自然是最好的,但款式我行我素,不受chao流影響。

  金庸的武俠小說,偶爾寫到圍棋,顯示出作者十分熟悉棋藝。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的金庸,也確實喜歡圍棋,不過段位不高,司馬長風曾戲稱他爲“棋壇聞人”。五十年代時,他與梁羽生同事,下班後經常在一起下棋。他還拜過一些著名的圍棋手爲師。1987年,陳祖德被邀請住入查府,一住就是幾個月。據說他在太平山上的房子是輕易不接待客人的,可見他對圍棋的喜歡。

  聶衛平也作過他的老師,當然也去過太平山上的房于。1993年3月金庸赴京訪問,丁關根在釣魚臺guo賓館宴請他,特地請了聶衛平作陪。在宴會中,丁關根問聶衛平:“你有幾個圍棋弟子?”聶衛平答:“最好的弟子是馬曉春,但真正拜過師的只有查先生一位。”丁關根說:“你怎麼叫徒弟查先生?”聶衛平回答:“我崇拜查先生的小說,他的年紀又比我大得多,我們是兩頭大。”丁關根又問:“查先生的圍棋在香港是不是最好?”聶衛平沈吟半晌,才說:“在香港知名人士中第一。”衆人大笑。

  但金庸自言,即使在香港知名人士之中,他的圍棋也決非第一。

  金庸的文化人品xing根深蒂固,對于知識,永遠懷著熱情與好奇。他在中年後迷戀佛學,大約是想探尋生存的究竟。他購置了大量的佛學書籍,並且爲了能夠直接閱讀佛經,他開始學習世界上最複雜的文字——梵文。

  他一直自認英文程度不高,拼命自習,簡直到了苦讀的地步。從青年時代開始,金庸每天都要擠出若幹小時讀書,絕不松懈。所以,“成如容易卻艱辛”這句話,是萬萬不錯的。金庸的成功,絲毫沒有僥幸的成分。

  金庸xing格認真,寫作也是如此,一字一句,反複推敲,速度較慢。但是,這只是相比倪匡、古龍這樣的作家而言,以一般的標准說,金庸仍然算得上快手。尤其是,他的武俠小說都是在一邊辦《明報》,一邊寫社論時寫出來的,若非天才,誰能做到?恐怕許多天才也只能自愧弗如。

  金庸構思一部新作時,有時會請來幾位朋友征求意見,讓他們每人擬出一個他們自認爲最佳、最完善的結局。然而,金庸並不會采納其中的任何一個,他恰恰是要避免別人能夠想到的結局,而另外獨辟蹊徑,與衆不同。

  金庸有金庸的幽默。他曾對一個女孩說,她的“美麗增長率最高”。女孩子聽後大喜,但沈思良久,恍然大悟:“原來是說我小時候難看啊!”

  倪匡說金庸這個人很怪,求他不行,要引他上鈎。

  蔡瀾一直在電影界混,一日突發奇想,想到《明報》弄個專欄玩一玩,找到倪匡。

  倪匡面露難se:“這個很難,你還是叫我請你吃飯,這比較容易辦。”

  蔡瀾問爲什麼,倪匡解釋:“查良锒當他那張《明報》是xing命是寶貝,尤其是那個副刊,一直以來,都死抱著不放。蔡詩人炎培不過是副刊校對,故此有個蔡校書之譽。你要寫《明報》副刊,真是難過登天。”

  蔡瀾死不甘心:“倪大哥,你不幫我,普天下恐怕也沒人幫得了我也!”

  倪匡最怕哀求,當下便說:“讓我想想辦法,不過,你別太急。”猶豫了一下又說:“期諸三月,必有所成!”

  接下來的幾天,凡是有金庸的場合,倪匡必談蔡瀾。起初,金庸並不在意,過了一星期,終于忍不住問:“倪匡,蔡瀾是誰?”

  倪匡一聽,心下大喜,魚兒上鈎了,嘴上連忙說:“哎喲!蔡瀾你也不認得,文章寫得這麼好的人,你居然不認得,你怎能說是寫稿佬?快點去買張《東方》看看吧!”

  過了三天,倪匡又見到金庸。

  金庸主動說:“你說得對,蔡瀾寫得不錯,有多大年紀?”

  “四十左右吧!”

  “這麼年輕文章就寫得這麼好,難得難得!”

  “還不止呢!”倪匡跟著就把蔡瀾精于棋詩書的事,一一告訴了金庸。

  “嘩!真是英雄出少年,什麼時候給我介紹一下!”

  “他很忙,我替你約約看。”倪匡吊金庸胃口。

  又過了三天,倪匡對金庸說,蔡瀾約好了。金庸盛裝赴會,一見蔡瀾,態度誠懇得出人意表,令蔡瀾不知所措。

  三人欣然就座,天南地北的談,至中席,金庸推了推倪匡,輕聲說:“我想請蔡先生替《明報》寫點東西,不知道蔡先生有沒有時間?”

  倪匡一聽,皺了皺眉頭,結結巴巴地說:“這個……這個嘛!”

  金庸又推了他一把,倪匡這才勉強說了。蔡瀾一聽,欣喜若狂,因爲距他求倪匡向金庸說項前後僅兩個星期而已!

  與金庸相熟的人,都說他很有人情味,很重感情。對倪匡好,不用說了,就是對其他人,也非常的好。

  王司馬就是一個例子。金庸很欣賞王司馬的漫畫,自己的武俠小說修訂重版時,指明要王司馬爲他設計封面和cha畫。

  王司馬因患病去世,金庸聞訊,不禁流下眼淚。王司馬的殓葬費,全由金庸支付。出殡那天,他趕去扶靈,神情懊喪,就像死去的是自己的兒子一樣。

  《明報周刊》總編雷坡在臺灣榮民醫院養病的時候,無暇再兼顧周刊的編務,但金庸照發他的工資。

  後來雷坡返港,金庸懇請他再任總編,同時了爲了照顧他的身ti健康,不限製他的上班時間,另外還給他大幅加薪。

  對于人才,對于朋友,金庸從不吝啬。對于社會公益,對于文化事業,金庸也出手大方。有一次,他將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qin自捐贈給香港大學,港大校長過支票時,開了句玩笑,說金庸寫漏個“零”字。金庸卻當了真,立即又送去九百萬。

  多年來,金庸名下各……

《俠義平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俠義平生》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