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他是傑出的小說家報業家,

  也是極具理xing精神的政治活動家。

  明報董事局啓事中稱:

  查先生與《明報》對兩岸執政者一向抱持和而不流,乃至《中庸》所謂“中立而不倚,強哉矯;guo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之態度。1973年查先生訪問臺灣後所撰長文《在臺所見、所聞、所思》,對臺灣偏安與圖強之各種現象作深入生動之勾勒,傳誦一時。1981年與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會見、1984年與中共總書記胡耀邦會見,以及1993年與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會見,其後發表之談話記錄,無不流露出知識分子關心guo家民生之情cao

  金庸不僅是傑出的小說家,卓越的報業大亨,也是一位極具理xing精神的政治活動家。他有一套特立獨行的社會觀、政治觀,對于時局,以及中guo的前途,有著獨到的看法。盡管受到不少非議,但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不得不承認,金庸的理xing精神和敏銳的觀察見地,大ti是切合實際的。

  1993年3月他在張浚生的陪同下赴內地訪問,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等人接見了他。金庸回港後寫了一篇《北guo初春有所思》長文,全面記述了此次訪問的過程,以及他自己的政治立場。爲了讓讀者直接感受金庸的政治觀點,欣賞他的政論文筆,摘錄其中的片斷如下:

  中guo民航的班機從啓德機場起飛後,俯視下方美麗的香港海山與高樓大廈,思chao起伏。

  我想起最近因港督彭定康提出政改建議而引起的劇烈爭議,香港人的憂心不安。彭定康先生建議的主要內容,以及香港社會上的辯論爭執,在五年前的1988年,事實上曾經大同小異的出現過。其時香港有一群人要求九七年後加快發展民主的速度,要求立法局議員全部由直接選舉産生,反對功能團ti的選舉,反對循序漸進的發展民主,此後引致遊行燒報紙,燒基本法草案……

  但基本法既已由全guo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當時倫敦和香港當局都公開表示滿意與接受,一切爭議都已由法律條文正式解決了。爲什麼忽然又要將已經解決了的爭議用另一種方式再提出來呢?

  全世界都注視著香港,中guo在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之後,決不能在政治製度上立即急速大改,以致社會混亂,經濟衰退,人民生活shui准降低。

  民主製度循序漸進的發展,經濟可確保繁榮興旺。全面直選的到來遲得十年,決不至于拖垮經濟。香港數年內還經受不起南韓那樣的街頭流血,臺灣那樣的立法會議內的毆打武鬥。

  19日下午三時半,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南海會見。

  張浚生先生陪我走進會客廳時,江總書記到廳門口迎客相見。廳內已到的有政治局委員、中共宣傳部部長丁關根、港澳辦主任魯平、新聞辦主任曾建徽、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

  江總書記先說:“查先生是久仰了,今日初次相見,我們十分歡迎。你的小說在內地有很多讀者,許多領導人也很愛看。我沒有仔細讀過,但翻閱過,知道你的小說中包含了豐富的曆史知識、地理背景、中guo文化傳統、人情風俗等等。”

  我謙遜一番後說:“這次來北京,人大、政協正在開會,各位都很忙碌,前來打擾,很過意不去。”

  江總書記說:“查先生來,我們總是歡迎的,很有興趣和你談談,交換意見。人大、政協的會開得很好,很順利。你是1924年生的,還是江浙口音,鄉音未改哪,鬓毛卻也未衰。你比我大兩歲。”他轉口問丁關根,丁是1929年生,江蘇無錫人,魯平是上海人,周南是山東人,都比江澤民小一歲,曾建徽小兩歲。江澤民說:“我們年紀都差不多,也都是在勝利前後和解放前上的大學,都經曆過民族和guo家的艱危困苦,有許多思想情感是共通的。我讀你的政論文章,有些地方能起共鳴。”

  他指著茶幾上的一本《明報月刊》一月號,說:

  “比方說你這篇文章中談到民主的發展,各guoguo情不同,發展的方式和速度各有不同。英guo自大憲章開始到婦女有選舉權,足足經過了七百年之久。這一點我很同意。英guo人本來是尊重傳統、喜歡切合實際而循序漸進的民族。他們到現在還有上議院,所有貴族議員全部是皇室任命的,並非民選。彭定康先生怎麼到香港來忽然搞這麼一套。你這篇文章的英文翻譯我也看過了。”他指指《明報月刊》旁邊放著的幾頁英文複印本,有幾行底下劃著紅線,相信是他閱讀時表示同意的。

  他問起一般香港人對于中英爭議的看法。我說工商界人士大都不贊成彭督的政改方案,一般職工和青年學生則支持,目前雙方的人數大概差不多,也或許低薪人士和青年支彭的人數略多。(按:此爲三月中旬的情況,其後數次民意調查,均顯示支彭者人數有所下降。)一般而論,普通香港市民對于爭執的內容實在並不明白,大家只希望中英談判合作,香港社會穩定繁榮,平穩過渡,不希望突然有急劇的改變。所以魯平主任在記者招待會中肯定宣告中guo不會提早收回香港,所謂“另起爐竈”乃是完全根據基本法的規定辦事,香港gu市立即大升。這可以充分反映了香港工商界的觀點。

  此後有三十分鍾左右的時間談論彭定康的政改方案和英guo的政治局勢。我總的印象是,江澤民並沒有太激烈的主張和言辭,但對原則和外交立場十分堅持,表示沒有退讓半步的可能。他說:“中guo人是有脊梁的,決不會對外guo人的無理壓力彎腰。”他說:“任何外交上的磋商談判,雙方當然可能各自作出合理的讓步,以換取對方的讓步,由此達成協議。但協議既然成立,就決不容許食言反悔,言而無信。就算是面對有組織的西方guo家強大壓力,我們也決不會屈服。中guo自解放以來,從來沒有不遵守guo際條約、協議的記錄。中英聯合聲明我們必定嚴格遵守,基本法的規定要切實執行,和外guo達成的諒解和協議必須照辦。”

  他說:“‘中guo人是有脊梁的’,這句話是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中說的。他有民族氣節。他是浙江人,你們浙江文人很多,宋朝的大詩人陸遊也是浙江人。他的詩詞我想有三個方面,‘紅酥手,黃滕酒’的‘钗頭鳳’是愛情方面的;許多田園和抒懷詩詞是恬淡灑tuo方面的;後世人最重視的是他的愛guo詩,尤其是‘死去原知萬事空’那一首,幾乎沒有一個中guo知識分子不知道、不贊賞的。”

  他說:“我是學電機工程的,丁關根同志也是學科技的,我們都是上海交通大學畢業。我不搞文藝,但喜愛文藝,關根同志也是。”

  此後他和我談了一些中外文藝作品。

  他最近借了俄guo一部電影的錄像帶來看,是根據托爾斯泰小說《複活》拍攝的,……

《家國情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家國情懷》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