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其他長篇紀實文學>老鼠與花生殼之謎第2小節

老鼠與花生殼之謎

第2小節
其他長篇紀實文學作品

  [續老鼠與花生殼之謎上一小節]病毒量特小。說實在的,我有點兒泄氣。唐娜每次在培養基裏加入一份新的病毒,每次像變戲法似的,一眨眼就沒有了,更別說指望病毒老老實實繁殖了,連留它呆上一會兒它都不幹。按正常程序,我們隔兩三天換一次細胞營養液。唐娜卻認爲讓液ti留在那裏,留多久也不至于有什麼損失,看看會出現什麼情況。也許數量一大,病毒會出現也未可知。再就是病毒的存量也應比一開始時增多,希望能加快事情的發展。但是往組織培養基裏添加病毒是非常細致的工作,多了少了都不合適,要恰到好chu才是。少了不會産生什麼。多了,病毒自身幹擾,反而破壞繁殖。

  這就像果農知道摘蘋果的量該怎樣掌握好,才能每次運往市場時,保證都是帶粉含露剛下樹的鮮貨。一個科研人員也應該知道病毒成熟該采集的恰當時機。時機是一切。整個cao作過程全仗擺弄自如的熟練能力。好在唐娜是個大能人。不但如此,她比誰都沈得住氣,堅持心之強,沒得說的。

  大多數織培養基只能支撐上五六天,否則後繼乏力。“維洛e6”有反彈力,恢複xing強。我們決定冒一次風險,等上兩星期,不去理它。正常的做法,隔不上幾天,得搬動一次,更換新細胞,照行話的說法是轉種或移位。我們自作主張不是沒有理由的。說起來很簡單,我們認爲對這種病毒有個掌握火侯問題,不到時間是抓不住它的。又何必吃力不討好地多次換液,反而把它沖刷掉呢?實驗的時間無妨長些,甚至幾周也可,關鍵是把繁殖病毒必須具備的環境條件盡量保持好。唐娜一心撲在上面,想得周全。現在卻仍是誰也說不好。什麼都長不出來,是完全可能的事。

  每次我們檢查那些感染了的細胞,總能發現細胞上多了一些黃晶晶的物質,粘得牢牢的。我們等待的就是這個,這說明確確實實有了更多的病毒粒子了。我們當然精神倍增,勁道十足。我們用新細胞轉種,不斷移位,深恐再發生沾染上什麼之類的意外。

  病毒在發展,我們心中的期望同樣在發展。離我們設想的該把這些細胞請到電子顯微鏡臺面上讓病毒亮相的時刻不遠了吧。要是幸運的話,從此得識病毒的真相,我們就成了曆史上首先發現它的人物了。

  一直挨到快半年了,終于這一天來到了。我們覺得全過程該告結束了,于是決定從培養基的容器裏取出感染物ti,放到一種叫做tuoshui鼓胺的固寇劑中,讓病毒死去,確保進行下一步試驗的安全。固定劑的第二個作用是穩住病毒的原有結構,在電子顯微鏡觀察時,不至于變形或失真。一切就緒,我們的電子顯微鏡專家厄斯金·帕爾默(erskine falmer)把我們珍貴的樣本接了過去。

  厄斯金個子不大,活語不多。連說話也細聲細氣。他在研究病毒結構方面,成績極爲可觀。幫我們進行本項目自是最佳人選。只有把足足化了半年心血的實驗初期收獲,交在他手中幫我們查清究竟是否成功,才能睡得著覺。終于把材料交到厄斯金的手中了。此時我的心情說是混身顫抖也不爲過,面對最後裁決,怎不緊張,萬一病毒不露面,半年工夫豈不白幹?

  從准備材料上鏡到能上鏡觀察,這是一個需時兩三天的過程。先得用特殊化學品加以固定,再塗上重金屬,作爲病毒的保護層,否則經不住電子轟擊,沒法清晰顯示材料面貌,最後嵌入硬塑料中,等硬塑料成型。這份材料還得切割成極薄的薄片。上顯微鏡平臺供觀察的就是這些薄片。觀察人員最後看到的並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由重金屬塗層映射出的病毒結構。

  不安的三天熬過去了。厄斯金已把電子顯微鏡准備妥當。大家都來到暗室。包括唐娜、厄斯金和我自己在內,一共5個人。有的電子顯微鏡專家生怕分神,往往高挂免進牌,不許旁人入室。厄斯金了解我們的心情,破例了。我們都站在他椅子後面,從他肩膀上方望過去,盯住綠se螢屏。螢屏上出現什麼也就是電子顯微鏡能向我們揭示的什麼。

  電子顯微鏡兩側各有一個很大的黑se旋鈕,厄斯金抓著轉動了好凡分鍾才把縱向寬幅和橫向寬幅調整合適。

  我們瞪圓一雙雙不懂行的眼睛,只希望能看出一兩個結果來:要未是一顆病毒粒子的真相畢露的對稱圖像,要未是密密麻麻布滿微小凸狀抗原的病毒全身的外廓。我們知道病毒外殼的輪廓千變萬化,吃不准它會是個什麼形狀。螢屏上出現任何圓乎乎模樣的東西還得仔細研究它的細微未節。否則只能說它大致上是何種病毒。也許它只是一種砂狀病毒,如同拉沙熱病毒一樣,都是生存于齧齒動物之中。我們始終同厄斯金一起目不轉睛地盯住電子顯微鏡的螢屏看,直到把眼睛都看花了。此時,大家都默不作聲,太明白了,看不到什麼病毒之類的東西了。小小的一間房裏塞滿5副汗流俠背的身軀,像是開始冒蒸氣了。我們緊張得要命,讓我們能看到點什麼吧。

  什麼也沒有。

  還是細胞。沒勁!就是沒有病毒粒子,一顆也沒有!

  灰溜溜回轉實驗室。怎麼辦?

  不過,我們肯定那裏面一定有東西。

  用螢光染料,看照明顯微鏡,可以看見病毒xing物質閃亮得像新英格蘭大霧中的燈塔似的。現在,我們得提醒自己:對別的病毒來說,濃度只要每毫升液量含1000到1個病毒粒子,就能看見堂堂的螢光,但是,在電子顯微鏡下想看到一個病毒的話,每毫升液量的病毒粒子數決不能少于一萬!

  別無它途。還要提高濃度,取得更大的病毒粒子量。可以使用超速離心器使試管裏的病毒粒子快轉到沈底。超速離心器可以達到一分鍾十萬轉的轉速。我們一般實驗室的離心器的轉速概念不過一分鍾5000到1  轉而已。超速離心器可以使病毒量的濃度提高十到百倍之多。也許,靠這種辦法可以提供足夠的數量。

  是走下坡路嗎?應該這樣看:解決這樣的問題本來就是件曠日持久的事。其次,還有別的方面也得考慮進去:避免危險,確保安全!對高濃度的病毒進行高速度的離心chu理,要冒很大的風險,第一,全是十足的純病毒粒子,二是離心作用的能量太大。萬一玻璃碎裂,外泄的將是充滿感染物質的煙霧氣ti。爲了小心起見,非得在第四級病毒實驗室裏試驗才可靠。唐娜的保護措施一是宇航服,二是她的老到經驗。雖說是風險,只要考慮周全,心中有數,她心甘情願地覺得值得一冒。

  平時常說的一線希望的一線兩字用在這時,太確切了。事到如今,怎麼說也不甘心就此罷休。又過了好幾個星期,這才出現我們想得到的小小“屎粒”,小得幾乎肉眼難以看見,就在試管底部粘著。看來這就是超速離心器發……

《老鼠與花生殼之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老鼠與花生殼之謎》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