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正信的佛教上一小節]不來接受地球生活的果報?一旦在地球世界的業報受完,又將往生應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于不共業的理由,雖然同樣生在地球世界,品類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蟲,上至人類,人類之中,貧富貴賤,上智下愚,也有千萬差別。
事實上,共業,也是不共業的分類,比如地球衆生的共業與他方世界衆生的共業相比,便成了不共業;同樣的,不共業,也是共業的分類,比如非洲的黑種人與亞洲的黃種人,是由不共業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類,所以仍由共業所感。以此類推,同在一個家的人民,也有千萬差別,乃至同在一個家庭,兄弟姊
,也各各有各的
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這,就是佛教對于宇宙生命的來源及其存在的看法。§菩薩怎麼講?
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並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它的意思,菩提早覺,薩□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愛與情的生物,那也就是動物。薩□是覺悟的有情,並且也能覺悟一切衆生的痛苦,同情一切衆生的痛苦,進而解救一切衆生的痛苦。所以,通俗都將樂善好施及扶困濟惡的人,稱爲「菩薩心腸」。
菩薩的本義,和民間的觀念不大相同,菩薩是信佛學佛之後發願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絕對不能稱爲菩薩。
菩薩是衆生成佛的必經身份,衆生要成佛,必須先發大願心,最主要的有四條,稱爲四宏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們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可見,要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菩薩,並不容易。
不過,從最初的發心發願,直到成佛爲止,都可稱爲菩薩,所以有凡夫菩薩與賢聖菩薩的不同。通常在佛經中所說的菩薩,都是指聖位菩薩,菩薩共分五十二個階位,只有十二個階位是聖人,那就是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妙覺。其實,妙覺菩薩就是佛,等覺菩薩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中人最熟悉的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什麼叫大乘和小乘?
本來,在佛的時代,並沒有分別什麼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說法的對象不同,所說的內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罷了。
佛對根器淺薄的聽衆,說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稱爲人天乘;對于厭世觀念很濃的人,便說解生死的方法,稱爲聲聞的小乘;對于根器深厚而有悲願化世的聽衆,便是菩薩大乘。
事實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綜合五戒十善,稱人天道;聲聞是由于聽法修行而得解生死的,獨覺是不由聽法無師自覺而解
生死的,綜合聲聞獨覺,稱爲解
道;菩薩道是既求取解
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種法門,所以大乘的菩薩道是解
道與人天道的綜合。
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證了解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聖人,因他們只顧自己乘著佛法而解
,不願回頭過來救度其他的衆生,所以稱爲小乘。菩薩是上求無上佛道而自己解
生死,下化無量衆生同離生死苦海,所以稱爲大乘。
從佛教的分布來說,通常說北傳的梵文系佛教──以中爲中心而至日本、韓
、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傳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錫蘭爲中心而至泰、緬等
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實,這是出于北傳佛教徒的區分法,南傳佛教徒根本否認這種區分法的正確
,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雜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雜阿含二六.六○四以行四攝法爲大士,增一阿含卷十九明白載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論境界上的發揮,北傳佛教,超過了南傳佛教,在佛教的生活實踐上,北傳地區未必全是大乘的,南傳地區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傳的中
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沒有什麼比南傳佛教更出
,尤其在中
大乘佛學的成就,因了中
老莊思想所形成的玄學清談,在魏晉時代特別風行,所以上流社會的士君子們,也把佛學當做消遣及清談的玄理,中
的天臺宗及華嚴宗的理路,確也受有這一風尚的若幹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學者木村泰賢,批評中
的佛教是屬于學問的佛教,而非實踐的佛教,實亦不無理由,事實上,天臺華嚴的思想架構,也多出于中
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並沒有足夠的依據。因此,中
真正的大乘精神,從未普及到民間去過,更說不上成爲中
民間生活信仰的依歸了。所以也有人說:中
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爲。§佛教是世界
的宗教嗎?
是的,因爲佛陀不是某一民族的保護神,佛陀是宇宙的正遍知覺者,佛陀是屬于宇宙所共有,佛陀的正遍覺,是遍滿宇宙的,佛陀的慈悲之光,是遍照一切的。所以,佛教的本質,就是世界
的,乃至宇宙的。
因此,二千五百多年以來,佛教已在世界各,漸漸分布開來。
佛教,在佛陀入滅之後的三四百年之間,由于佛教內部的意見不同,所以分成兩大派系,年長而保守的一派稱爲上座部,年輕而新進的一派稱大衆部,後來上座部的,向南傳,傳至錫蘭,他們多以印度南方的方言巴利語記錄經典,所以後來稱爲巴利語系的佛教,另一派大衆部向北傳,雖沒有直接産生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産生,卻在大衆部勝行的區域。
這就是大致上的區分,其實,從佛教的史迹考察,最先傳至南方如錫緬等地的,倒是梵文的大乘佛教,所以最先由海路傳入中的南方佛教,便是大乘系的。至于向方北傳,小乘佛的勢力,更是事實了。
大乘佛教的源頭,是在釋迦世尊的時代,但在佛滅之後,很少受到比丘僧團的重視和宏揚,這段暗流一直流了四五百年,才因小乘佛教的分歧複雜而有大乘佛教起而代興的時代要求,先後有馬鳴、龍樹、無著、世等的搜及整理與宏揚發揮,才産生了大乘佛教,這是以印度古代雅語梵文記錄的,所以稱爲梵文系佛教。
中佛教之傳入,是在東漢時代,相當于耶蘇紀元的出期。
中的佛教典籍,多是由梵文原本轉譯成的。中
的佛教後來雖然盛行大乘,小乘的經論也譯的相當多,重要的小乘佛典,中
都有譯本。
經過魏晉南北朝而至隋唐的階段,乃是中佛教的黃金時代,高僧輩出,中印交流也頻繁不絕。在那個階段,中
的佛教開了花也結了果,小乘大乘,一共開出十三個宗派,漸漸又被融攝爲八個大乘宗派,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天臺宗、華嚴宗、……
《正信的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