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正信的佛教上一小節]問題,請我解答,公之于世,我也覺得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可惜,會後我又出了,履安先生也尚未能夠抽出時間來實踐此一構想。故在新的百問未成之前,仍以本書的七十問,獻給讀者。
一九八一年十月十日聖嚴序于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正信的佛教是什麼?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都是一樣,永久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釋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之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是永久的,第二必須要普遍
,第三必須是必然
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如此,未來必將如此。凡是對于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禁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們所專有的,至于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衆,始終都在儒道釋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産物。§佛陀是創世主嗎?
不。正信的佛教,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無能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佛陀雖能化度衆生,衆生的能否得度,尚須由衆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佛陀是最好的良醫,能爲但衆生痛苦診斷方,服他的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葯,佛陀也是愛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導,能給衆生引導出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的引導,必定得度,如果不從引導,也是愛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創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衆們僅對佛陀作形式上的崇拜;能夠實踐佛的言教,就等于見佛敬佛,否則,雖然觐見了當時的佛陀,也等于沒有見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創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導衆生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自己雖已離苦得樂,但卻不能代替衆生離苦得樂。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導師,而不是幻術家及魔術師,他用不著騙人家說「代人贖罪」,他是教我們一切要自己對自己負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陀是甚麼?
佛陀,這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譯。
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爲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覺。
佛陀,簡譯爲佛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距今約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羅衛城的釋迦太子,成道之後,稱爲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意爲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對于聖者通用的尊稱,意爲寂默。這就是佛教的教主。
但是,從釋迦牟尼的言教中,使我們明白,在現有曆史的記載中,雖然只有釋迦一人是佛,可是過去久遠以前,這個世界曾經有佛出生,未來的久遠以後,這個世界仍將有佛出生,現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佛的存在。所以,佛教不以佛陀是獨一無二的,佛教承認過去、現在、未來,有著無量無數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衆生(動物)不論信佛與否,將來都有其成爲佛陀的可能,因爲佛教相信:佛陀是以覺悟的衆生,衆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聖雖有不同,在本質上,佛一律平等,所以,佛教不將佛陀當唯一的甚來崇拜,也不承認另一個宇宙的創造神的存在。所以,佛教徒是無神論者。§宇宙和生命是從那裏來的?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個宇宙的創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原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質不滅,後者是精神不滅。所謂永恒,就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本來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實際情況。
佛教相信: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那是由于衆生所造的「業力」的結果。
業力是指有情衆生(動物)使每一樁或善或惡的行爲,像各種的顔一樣,繼續不斷地薰染到生命的主
──識田中去,在從識田之中,等待外緣的誘導而萌芽生長,正像播種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氣、
的誘導而萌芽生長,這在佛教稱爲業力的現行。業的造作是業力現行的因,業力的現行,是業所造的結果,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就是這個意思的說明。
業,有個人單獨造作,也有與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雖然單獨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雖然與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輕重不同。因此,業的種類,從大上說,分有「共業」及「不共業」的兩大類。
由于共業,所以感得同樣的業報;地球,便是由于地球世界的衆生──過去、現在、未來的無數衆生的共業所感,而有各類不同的共業,所以也感得各種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間,有著無數無量的世界,它們的成因,都是由于各類不同的無數衆生,所造各類不同的共業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
一樣。至于那些無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沒有生物存在的星球,雖不是衆生活動的舞臺,但卻也是爲了衆生活動的舞臺而存在;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沒有一種現象沒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太陽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的生物也將無法生存;雖然上有許多的事物,無法用科學的觀點證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釋,一切都是由于衆生的業力所感,那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
至于生命在地球上最出的出現,佛教相信是由變化而來,下至單細胞的生物,上至人類,都是一樣。地球形成之後最出的人類,是由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來,他們是飛空而來的,那是由于他們的墮落,貪愛了地球上的一種天然食物,吃了之後,身
粗重不能飛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來(世記經、大樓炭經、起世經等)。實際上,那也是出于他們的業報所致,天福享盡之時,必須要來地上隨業受報。正像以後所有的衆生一樣,既然先由共同的業力,感成了一個地球,豈能……
《正信的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