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臺灣股災

臺灣股災

經濟類作品

  

  臺幣相對升值,出口受挫

  泰、馬、印、菲四guo幣值的貶值幅度大于臺幣對美元的貶幅,已對臺灣的出口形成壓力。臺灣財政部統計長許guo忠表示,臺灣對印尼的出口在10月份已開始出現負成長,對泰guo的出口也是呈現持續衰退的局面。財政部在公布十月份的進出口統計中,出口仍有104億美元,不過這主要得力于臺灣對美guo、香港及歐洲的出口成長皆在7%以上所賜。相較之下,亞太地區經濟成長的趨緩,已使今年以來臺灣對亞洲地區(香港除外)出口,出現2%的負成長。許guo忠說,今年來對亞洲地區肉品出口呈現減少,此外,從10月起,東南亞金融風暴所刮起的貨幣貶值效應,已對臺灣出口形成壓力。許guo忠表示,一般而言,貨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多在3至6個月後顯現。而臺幣從今年下半年起貶值,10月份臺灣對東協五guo(泰、馬、印、菲及新加坡)出口已有衰退情形。這次東南亞金融風暴中,貨幣貶值幅度都在40%以上的泰铢及印尼盾,對臺灣出口廠商的影響最爲嚴重,其中對印尼的出口,更出現近年來首見的負成長,對泰guo出口的衰退情況也更爲嚴重。許guo忠表示,對于東協五guo的出口雖然已出現衰退現象,不過臺幣本身在7月貶值的效應也即將在11月的出口顯現,許guo忠更預估,11月份的出口可能創下曆年來的新高紀錄,將在110億美元以上,至于今年10月臺幣第二波的貶值效應,則將在明年初陸續顯現。

  外彙儲備減少

  臺灣中央銀行總裁許遠東11月中透露,臺灣外彙存底已降到830多億美元,即最近四個多月外彙存底急遽減少了近70億美元,顯示臺灣央行這段期間爲幹預彙市而投入的金額相當可觀。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按臺灣央行統計,今年6月底時,臺灣外彙存底約900億美元,但在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後,央行爲穩定新臺幣彙率,大量動用外彙存底在彙市幹預;央行最新統計,截至9月底外彙存底余額是857億美元。許遠東透露新的統計數字是830多億美元,一般看法,這應是截至10月底的外彙存底統計數字。換句話說,從7月到10月的四個月間,外彙存底急降了近70億美元,主要原因即幹預彙市。許遠東宣稱這段期間以來,央行動用外彙存底幹預的金額爲50億美元,他並澄清,央行並非把外彙存底“花掉”或“損失”,因爲在同期間很多企業與個人把購得美元轉存到銀行外彙存款,外彙存款余額因此增加了40至50億美元。

  外彙交易量頓然上升

  新臺幣彙率從今年7月開始出現較大波動的影響。臺北外彙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量,呈現逐月升高的趨勢。9月份每日交易量達到502700萬美元,創下曆年來新高紀錄。此外,guo際金融市場不穩,也使得9月份的外幣換利(irs)和新臺幣與外幣間換彙換利成交量,分別遽增爲38000萬美元和26000萬美元。各較8月份大幅增加約1·5倍和1·25倍。根據中央銀行統計,包括外彙指定銀行(dbu)及guo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在內的全ti外彙市場交易量,從7月份的平均每日的482000萬美元,增加爲8月份的492000萬美元,再攀升至9月份的502000萬美元,呈現彙市規模逐月擴增現象。央行外彙局長陳煌表示,這是由于臺灣外彙市場受到guo際金融風暴波及,導致7至10月份新臺幣彙價波動幅度較大,自然使得外彙交易量擴大。若以交易類別區分,9月份即期交易占全ti外彙交易量的64·4%爲最多;其次依序爲換彙交易占13·4%,保證金交易占10·1%,遠期交易占9·5%,選擇權及期貨交易占2·4%。在新臺幣與外幣遠期交易當中,無本金交割者(ndf)爲407000萬美元,雖然成交量稍大,但無暴增情形出現。在利率xing衍生金融商品方面,9月份以外幣換利達38200萬美元爲最多,這不但是8月份成交量的2·48倍,也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0%;其次則是新臺幣與外幣間換彙換利的26200萬美元,爲8月份成交量的2·25倍,更較去年同期的500萬美元暴增50倍。這與9月份全球金融動蕩,廠商和銀行積極規避風險有關。至于外幣遠期利率協議(fra)外幣間換彙換利(ccs)和商品選擇權等利率xing金融商品,九月份交易量分別只有2500萬美元、1090萬美元和980萬美元。央行統計指出,9月份新臺幣對外幣交易量占全ti交易量的44·1%,其中新臺幣對美元交易占41·2%,新臺幣對其他外幣交易占2·9%。第三種貨幣交易占55·9%,其中美元對日元交易占23·4%,美元對馬克占14·4%,美元對英鎊占5·7%,美元對瑞士法郎占6·3%。根據中央銀行統計,臺灣10月份的出、進口外彙收支,分別爲114億零500萬美元和106億7200萬美元,雙雙創下曆年單月新高。但由于預期新臺幣貶值心理並未完全消除,也使得10月份出口外彙收入“未立即結售爲新臺幣”的比例寫下68·7%的曆史新高記錄,央行統計指出,10月份出、進口外彙收支抵減之後,順差達73300萬美元,出進口收支金額同爲曆年來的單月最高shui准(年增率分別爲5·9%及18·4%),主要是受到季節xing收付款增加的影響。央行在10月上半月曾經強力捍衛新臺幣彙率,但是新臺幣預期心理仍難以完全消除,央行在下半月放手讓新臺幣大幅貶值之後,雖然彙市回歸市場機能,出口商開始逢高抛彙,但受到guo際金融風暴影響,新臺幣仍不時面臨貶值壓力,因此10月份出口外彙收入未立即結售爲新臺幣的比例,大幅攀升至68·7%的新高shui准,又由于廠商爲了規避彙率風險,偏好以外幣形式持有出口外彙收入,不但使得外彙存款余額快速增加,也因爲新臺幣彙率在10月下半月遽貶兩元,預期新臺幣再貶空間有限,廠商進口外彙支出因而大多直接以外幣支付,這使得10月份進口外彙支出未以新臺幣結購的比重提高爲50·52%,遠高于8、9月份的47%左右。此外,10月份出口外彙收入及進口外彙支,各較海關進出口通關金額多出9·6%及13·7%,央行解釋其差異原因,除計價基礎不同外,在出口方面,主要系今年上半年以來資訊、電子、電機等行業出口暢旺,其貨款部份以彙款方式延遞至10月收取,以致出口外彙收入較海關統計金額爲多。另在進口方面,由于前幾個月進口通關均有成長,部份貨款延至10月份支付,也使得進口外彙支出較……

《臺灣股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臺灣股災》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