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融市場烏雲密布
受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韓金融市場上空烏雲密布,一場暴風雨似乎就要來臨。9月22日金融市場發生了動搖。這一天起亞集團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協商解決4個系列企業的問題。對此反應最敏感的是證券市場。22日這一天,綜合
價指數下跌至667.19點,比前一天下跌了11點,爲半年來的最低點。
票價格其後不斷跌落,綜合
價指數很快跌至640點以下。
與證券市場一樣,外彙市場和資金市場也出現萎縮。在外彙市場,搶購美元之風愈演愈烈,每個人都在起勁地購入美元。某大企業負責資金的人士以嘲笑的口氣說,“政府雖然在阻止美元搶購風,但那是可笑的事情”。
7月14日起亞集團成爲防止破産協議對象後,當天韓元與美元的彙率爲890元兌1美元,而在2個多月後的9月25日,韓元與美元的彙率跌至913.7元兌1美元。這樣的彙率是內外彙市場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
這之後,韓元持續暴跌,證券市場票抛售風愈刮愈烈,外彙市場美元供不應求,各種貸款利率急劇上升,導致韓
金融市場劇烈動蕩。韓
政府對此焦慮不安,社會各界反應強烈。韓元下跌始于今年10月份,至11月19日已跌破10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心理大關。20日,又跌至1139韓元兌換1美元。目前,韓元比去年底已貶值約35%。爲了穩定金融市場,金泳三總統調整了政府經濟班子,並在一系列緊急措施未能奏效後向
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援助要求。22日,金泳三就當前的
家經濟形勢對
民發表特別談話,解釋了目前的困難以及向
際貨幣基金組織請求援助的原因,呼籲社會各界同舟共濟,消除危機。
韓經濟在去年就開始惡化
韓經濟在1996年形勢就開始惡化了。半導
價格下降80%,這是事出意外的一系列打擊中的第一次打擊,聯合大企業的利潤大大地削減了,除了像三星、現代以及lg(前lucky goldstar)等公司一樣,並且還在鋼鐵、汽車、電子、化工等工業部門引起連鎖式沖擊效應。據三星公司報告,1995年利潤爲25000億南韓元(30億美元),1996年的利潤下降三分之一。鋼鐵業是韓
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現在卻面臨著嚴重問題。1997年1月24日,韓
第二大鋼鐵製造公司,韓寶鋼鐵公司,因無力償還3萬億元的貸款,已被四家銀行接收。銀行還須提供臨時額外資金來彌補世界第五大鋼鐵聯合企業的虧缺,但該公司的長期遠景以及銀行本身的短期金融周轉情況,都值得懷疑。韓寶在韓
各大聯合企業中,以資産總額而言,名列第14,如按年營業額而言,名列第18;但目前該公司因曆史上最大貪汙案件而成爲韓
最大的破産公司了。有消息說,金泳三的兒子也卷進了這個案件。與此同時,經合組織最近預計,在新、舊世紀交替期間,全球鋼鐵業將會出現生産過剩,並對中韓兩個擴大鋼鐵生産計劃的雄心提出了批評,因此,韓
政府已取消了現代集團提出的建立新的綜合
鋼鐵廠的請求。韓
1996年的貿易逆差爲200億美元,是前一年的兩倍。逆差的原因,包括有進口原油來維持每年能源消耗量增長9.8%,製造工業品的進口不斷增長,在汽車業部門同日本的貿易逆差達6.57億美元。有謠傳說,第三大汽車工業聯合企業三星,即將接管排名第七的雙龍公司,因爲後者的虧損直線上升。盡管建設工程還在繼續發展,但汽車業的破産率已從1995年的1.9躍到1996的6.6%,在2958個注冊公司的名單上,已有196個宣布破産。由于日元的疲軟,導致韓
製造工業品更少具有吸引力,並使南韓元對美金的比值下降10%。韓
票價格指數(以下簡稱
指)正在下浮,損失300個百分點,等于1996年
票值的三分之一,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積存的
外投資額現已銷完。從
際層面來說,1996年韓
經濟增長率仍爲6.8%,但存在著普通貨膨脹問題,預計1997年增長率僅爲4.5%。
敗絮其中的家族企業
《際先驅論壇報》發表全球投資研究顧問公司獨立戰略的董事經理戴維·c·羅奇的文章預言:韓
經濟注定要惡化。文章說,韓
由海外資金融通的非生産
資産,數量之多屬于亞洲之最。銀行部門的不可靠程度,在東南亞市場區僅次于泰
。資産的投資回報率與資金成本差距之大,幾乎比任何其他
家都來得多。危機注定會惡化。韓
陷入這個困境的原因,說明了爲何要擺
難上加難。結構是由戰爭威脅或戰爭所造成的經濟
,亞洲共有三個,韓
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是臺灣和日本)。戰時經濟是以封閉的模式爲基礎。在韓
經濟自給自足的引擎裏,燃料是大量
內儲蓄和貿易盈余。那意味著消費人的選擇機會被剝奪了,非儲蓄不可。儲蓄流入銀行,銀行剝削存戶來給工業提供廉價資金,以便生産出口貨。由于資本市場不開放,儲蓄者別無出路。韓
的情形跟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不一樣,工業公司仍然屬于家族所有,而且由家族管理。
家則指示銀行提供信貸給指定的經濟部門,從而通過銀行控製企業經濟,影響廣大的保護主義使
內出現不了競爭,糧食因而可以自給自足。沒有競爭意味著,
內物價可以不斷提高,以便津貼出口貨價格。這一來就造成一般家庭始終貧窮,企業則富裕,出口貨價格有競爭力。這個模式使韓
富起來,35年來一直收效。可是世界變了,韓
卻依然故我。冷戰和極權主義的結束,意味著不光是政治自由而已。經濟方面的影響是帶來全球
溝通,消費人有機會選擇。在韓
,這意味著時髦進口貨比過去多得多。韓
出口的缺點是太集中發展幾個部門,主要是鋼鐵工業、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和化學品工業。出口貿易因而受到劇烈的周期變動和經常出現的生産力過剩的打擊,也受到工資較低的東亞
家競爭加劇的影響。韓
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之後,不得不解除金融限製和其他限製。優質進口貨使
內物價和成本與售價的差額受到壓力,結果造成了大規模的劇烈競爭。到1996年,最大的20家韓
挂牌公司的資産投資回報率是3%,借款平均成本則上升到8.2%。負債與産權比率平均是220%。
本收益率0.8%。許多公司自然停止還債。實行真正的改革希望很微。韓
工業産值的三分一,如今依然是來自規模最大的30家屬于家族所有的工業公司……
《南韓驚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