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經濟解釋之八:自私──經濟學的基礎

經濟解釋之八:自私──經濟學的基礎

經濟類作品

  ***

  經濟學上的第一個基礎假設是:“個人”(individual)是所有經濟分析的基本單位。這是說,任何經濟問題不可以從一群人、一個團ti、一個社會或一個guo家爲起點來分析。每個人的任何行爲,都是自私自利的!那是說,每個人在有局限的情況下都會爲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無論是勤奮、休息、欺騙、捐錢……都是以自私爲出發點。

  ***

  第二章從自私說起

  任何辯論都必然有一個起點,科學當然不會例外。假若我們在起點上就有爭議,那麼科學就難以成事了。所以在任何科學發展中,參與的人都遵守一個大家不言自明的規則:凡指明是基礎假設(postulate),或是公理(axiom),大家都不在這基礎上爭論。這不是說每個人都衷心同意這些假設或公理;是否認同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意不在起點上有所爭議。科學辯證的規則是:“且不要反對我在理論上必須有的起點,讓我從這起點以邏輯推出一套理論,有了可以用事實驗證的含意(testable or refutable implications),有了內容,到那時,你要反對才有所依憑的。事實上,假若可以驗證的含意被事實無情地推翻了,那我就不能不考慮我的基礎假設是錯了的。”

  說起來,那些所謂不容許有爭議的基礎假設或公理,可能近于無稽,令人難以置信的。例如,在數學上一個重要假設是這樣說的:“假若一加一等于一個數字,這數字叫作二;又假若二加一等于另一個數字,這數字叫作三……”聽起來,這真的有點傻氣。但假若沒有這個基礎的假設,我們是無從知道一至二之間不可能有另一個數字。要是我們在這基礎上有紛爭,互不讓步,那麼數學的理論又怎能發展呢?舉另一個例子。在幾何學上,一條直線的定義是兩點之間的最近距離。這看來是近于令人難以接受的,但還遠不及“一點”的基礎假設來得抽象,仿佛說笑話似的。幾何學指明:“一點是不可以量度的!”一點既不能量度,那又怎會有可以量度的直線呢?但基于這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起點,幾何學使人類在古代建造了金字塔(雖然這些基礎假設當時尚未搞清楚),在今天建造了香港的中guo銀行大廈。我們的結論是:近于無稽的基礎假設,可能導致令人歎爲觀止的學問。

  第一節:個人作決策

  經濟學上的第一個基礎假設是:“個人”(individual)是所有經濟分析的基本單位。這是說,任何經濟問題不可以從一群人、一個團ti、一個社會或一個guo家爲起點來分析。說什麼宏觀經濟,社會福利,或什麼政府策劃,都一定要以個ti或個人爲分析單位。

  經濟學沒有以集ti爲起點的理論。無論觀點是怎樣的“宏”,不管在分析中基本的起點有沒有提及,若非基于“個人”爲起點的,都不是可取的經濟理論。這是說,高手分析宏觀經濟,腦子裏必然以個人爲起點。當然,以集ti或整個社會爲起點的經濟理論有的是,但這些是低手之作。在香港及中guo經濟學者的言論中,往往有人說什麼宏觀比微觀重要等等。那些言論,都是一些在經濟學上沒有基礎的人才會說的。宏觀是以個人爲單位加起來的。宏觀與微觀之別,只不過是組合的或大或小罷了。在現代的經濟學中,宏觀與微觀之別,已不按組合的程度,而是按重視貨幣與否爲依歸。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以“個人”爲分析單位,是不論男女,無分長幼,也不管某些人的神經是否有毛病。不管某甲是天才,某乙是蠢材,我們都一視同仁地把個人作爲分析單位。而“個人”者,是任何有觀察力的人都可以鑒辨的。同樣重要的是,凡是一個基礎上的假設,是不能朝令夕改的。“個人”的假設亦不例外。我們不可以將一些問題以個人爲起點,而另一些問題卻以集ti爲起點。當然,好些問題是關乎集ti而非個人的,但分析那集ti問題時,還是要由個人爲起點的。

  爲什麼“個人”是如此重要呢?答案是,所有取決或選擇都是由個人作主的。集ti的取決,是由個人的取決集合而成。那是說,即使一個人在極權的政製下失卻了自由——被形勢所迫而沒有自由——這個人還是作了不自由的選擇。換句話說,天下間沒有絕對的不自由,也沒有絕對的自由;選擇是一定有局限的約束,而這選擇是由個人作主的。

  經濟學的第一個基礎假設,是個人作決定,作取舍。所謂決定者,選擇是也。這其中有一個並不淺顯的哲理。經濟學是以推斷人的行爲來解釋現象的科學。我們說人的任何行爲都是經過選擇的。究竟是否明智,是否有理xing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假設人會作選擇。究竟在事實上人的任何行爲是否因選擇而起,抑或是漫無目的、盲目而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一貫地遵守這個假設或公理。

  “人會作選擇”是經濟學上的“慣例”(convention)。這慣例與其他自然科學的不同。解釋物ti的現象時,物理學家不會說物ti的行爲是物ti自己選擇的結果。在原則上,假若物理學要說物ti自作選擇,也無不可,但物理學家沒有這樣做。重要的是任何科學都有其固定不變的起點,而這起點是不容爭議的。經濟學的“個人作選擇”的假設,接受的人多了,所有的經濟問題就成了選擇的問題。經濟學內最重要的一門理論——價格理論(price theory)——被稱爲選擇理論(choice theory),是有其因。

  以選擇理論來解釋人的行爲,當然要假設人的行爲是可以被推測的。比較嚴格一點說,經濟學的第一個公理是任何人的行爲,都是由個人作出可以被推測的選擇(predictable choice)而起。這是公理,是經濟學一個基礎假設,不管是對還是錯,是不能有所爭議的。

  第二節:理論要約束行爲

  不要忘記,有解釋力的理論,必然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xing,不可能被推翻的理論,半點用途也沒有。同樣重要的是,要將行爲作推測,科學就一定要將行爲加上約束。假若行爲完全沒有約束,忽左忽右,像無定向的風那樣地吹,任何推測都不會錯,那麼理論就不可能被事實推翻了。

  行爲一定要有約束,比如指明在怎樣的情況下會向左而不會向右;這樣,行爲才可以被推斷,被解釋。當然,指明是向右的,但也可能會向左。有解釋力的理論,是可能會被事實推翻,但沒有被推翻。這一點,在第一章內我解釋過了。約束行爲會增加理論被推翻的可能xing。約束越多,行爲的推斷就一定越精確,但如此一來,被……

《經濟解釋之八:自私──經濟學的基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經濟解釋之八:自私──經濟學的基礎》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