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佛教>《無量壽經》今得善本之大事因緣

《無量壽經》今得善本之大事因緣

佛教作品

  ——彌顯本經即華嚴、即禅、即密;一切含靈依此度tuo——

  (一九九o年十月宣讀于日本第三屆中日佛教學術交流會議)

  (1)淨土第一經。《無量壽經》稱爲淨土第一經,蓋由于經中宣示:彌陀因地之殊勝大願與精進行持,極樂依正之超逾十方,三輩往生之條件與正因,娑婆穢土之五惡痛燒,一乘願海之不可思議。萬德洪名之究竟方便;以一真法界爲ti,圓明具德事事無礙爲相用;廣攝一切善法,普度九界衆生;以十念必生一念亦生故稱頓教,因最易最穩出三界而號易行,一切含靈依此度tuo,當來經滅獨留此經。中guo大德贊此經者不勝枚舉。日淨宗大德道隱師贊此經爲“專中之專,頓中之頓,真中之真,圓中之圓。”蓋因此經不僅爲淨宗綱要,實爲世尊一代時教之指歸也。

  (2)五種原譯苦無善本。《無量壽經》如是殊勝,而中guo古德注釋此經者,唯隋淨影、唐嘉祥兩家。千余年來讀誦者希。實因此經存世之五種原譯瑕瑜互見,彼此差別甚大。此經東來極早,自漢迄宋,可考之譯本共十二種。(七種佚失,名單見拙著《大乘無量壽經解》)現存者爲①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漢譯),②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③無量壽經(魏譯),④無量壽如來會(唐譯),⑤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五者之中魏譯流通較廣。而淨宗九祖蕅益大師則認爲唐譯最佳。但各譯皆有缺陷,例舉于下:

  ①漢譯,有賢者名爲“大瘦短”,比丘尼名爲“生時侍者頭痛”。魏譯謂極樂“地辄開裂”。是皆譯者筆拙之chu。②十念必生乃阿彌陀大願之核心,漢吳兩譯均未彰明。③guo無女人與蓮花化生兩大願,于魏譯願文未顯。④唐宋兩譯文義較優,但于五惡痛燒之宏文,竟告阙如。且各譯之間差異極大,例如彌陀大願,漢吳古譯爲二十四願,魏唐兩譯爲四十八願,宋譯則爲二十六願。彼此相異有如此者。是以清初彭紹升居士曰:“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

  (3)校會之本。宋王日休居士悲五原譯無善本,使聖教度生之旨“紊而無序,郁而不彰”。乃取漢吳魏宋四譯,會集成經,名爲《大阿彌陀經》。王本一出,舉世流通。但王本頗多舛誤。蓮池大師謂爲“抄前著後”、“去取未盡”。彭紹升居士斥爲“淩亂乖舛,不合圓旨’。竊按王本之病有三:①抄前著後,抄引經文于前,自選文句于後。既是會集舊譯,焉可杜撰經文。②魏譯三輩往生皆發菩提心,而王本唯中輩發菩提心,下輩不發(此不但杜撰,並乖圓音),上輩則未曾談及。故謂“去取未盡,高下失次”。③五譯中唐譯文義俱精,王氏所會獨缺此譯(王本爲本經第六種)。

  第七種。彭紹升居士爲宏此經,乃取魏譯而刪節之,仍名無量壽經。較原譯簡煉。但只是節本,未能救王氏之失。

  第八種。清鹹豐中魏承貫居士,備取五譯,會成一冊,嗣定名爲《摩诃阿彌陀經》。魏本文辭精簡,包舉綱宗,八種相較,實居魁首。但可憾者,魏氏雖力求字句皆有來曆,以救王本之過,而未能盡免。例如:①魏氏謂往生中“無有胎生”。而魏唐宋三譯皆曰“有胎生者”。②魏氏以“生時痛……是爲五痛五燒”數句,概括魏譯數千言,魏本之文並無來曆。③魏氏謂極樂宮殿“或依寶樹而住”,亦各譯所無。④魏氏謂法滅之時,“唯余阿彌陀佛四字,廣度群生”,亦非本經原文。是以魏本仍未完善。

  (4)勝緣成熟,善本興世。先師夏蓮居老居士,力踵前賢,誓成善本。掩關數載,稿經十易。文句精義,悉本原譯,而流暢自然,渾若天成。會本稿成,名爲《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夏本一出,風行寰宇。四衆弟子,獲睹善本,歡欣鼓舞,不可名狀。贊揚讀誦,講播印刷者,風起雲湧。加拿大、美guo現七chu成立淨宗學會,臺灣、新加坡,亦皆成立。于此善本修習宏揚,現能背誦全經者日益增多,聞經獲益者不可勝計。本經印行已超卅余萬部。錄音帶亦流行海外。臺灣新印之《淨土五經讀本》即以夏會本爲無量壽經讀本,余八種列爲附本。本經光明,方興未艾。

  夏會本廣撷衆妙,圓顯聖心,大開如來秘藏,頓顯慈尊妙心,《華嚴》之事理無礙,事事無礙法界,備顯會本之中。禅密妙谛悉寓此經之內。一切含靈因此得度,當來經滅,唯此獨留。可見善本興世實爲大事因緣。

  (5)事理無礙法界。會本中佛答彌陀成佛時chu,文曰:“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見宋譯)。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于今十劫。”上文中無有來去生滅,亦非過現未來,所顯者理ti也,有極樂,有彌陀者,事相也。攬理成事,因事顯理,ti用齊彰,從容中道。正顯理事無礙之旨。

  又會本采魏譯之“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惠以真實之利”,複采宋譯中“住真實慧,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于是經中具三真實,成爲一經綱宗。亦即一代時教之教眼。真實之際乃真如實相之本際,故爲理ti。真實之慧者,從本ti流現之妙智,如珠生光。相也。真實之利,乃本ti之大用,亦即一切衆生所獲究竟堅固之實惠也。又此三真實,正如涅槃三德,(伊)字三點,非一非三,不縱不橫。真實之際,法身德也;真實之慧,般若德也;真實之利,解tuo德也。由真實之ti流出真實之慧,令一切衆生普得究竟解tuo真實之利。是以極樂guo土一花一香,悉皆法身妙智之流現,時時chuchu,法音宣流,妙音普聞,若有見聞,悉皆增上。九品萬類,一生彼土,永不退轉,決定成佛。正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之妙用。事理圓融一切無礙。

  (6)事事無礙法界。 事理無礙法界乃大乘經論所同宣,事事無礙法界唯《華嚴》所獨顯。華嚴宗立十玄門以表事事無礙。今此會本一如《華嚴》同具十玄。可證本經正是《華嚴》之中本。今依《探玄記》次第,引據經文以表本經十玄。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大疏》曰:“如海一滴,具百川味。”表一法成,一切法同時具足圓滿顯現。今此經中泉池功德品:“其shui一一隨衆生意(見宋譯)。”只是一shui,而能同時滿足一切衆生意。于一法中同時具足圓滿無礙。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大疏》雲:“如徑尺之鏡,見十裏之影。”今經“慾見諸佛淨guo莊嚴,悉于寶樹間見(見魏譯),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見宋譯)。”極樂一樹是狹,十方佛土是廣。無限廣大之境,現于一狹之中,正表廣狹自在。

  (三)一多相容不同門。《大疏》曰:“若一室之千燈,光……

《《無量壽經》今得善本之大事因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無量壽經》今得善本之大事因緣》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