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佛教>蓮宗妙谛----淨語三則第3小節

蓮宗妙谛----淨語三則

第3小節
佛教作品

  [續蓮宗妙谛----淨語三則上一小節],要有什麼呀,都是貪啊,你都能去掉嗎?再者嗔心,人家批評你,說你不好,你能不能不生氣呀。孩子很不聽話,做壞事,你不生氣呀。婆媳之間好多矛盾,嗔恨呀。舉個三十年代突出的實例,一位做過將軍(相當于現在的軍區司令員)夫人的老修行,後來與兒媳失和,她在念佛,但也壓不住心中的嗔恨,決心殺死兒媳,她就下座找刀,但當她看到自己手中念佛珠時,才壓住這顆殺人的心。癡,更厲害了,衆生整個在癡裏頭,愚癡呀。還有慢,我慢貢高,妒嫉障礙,己是人非,老子天下第一,也是根深蒂固。貪嗔癡慢都破完了,這才是事一心,這很難呀。阿羅漢斷見思惑得漏盡通,斷人我出生死,稱爲豎出三界,稱爲難行道。如果念佛法門同樣也要斷見思惑,那不與豎出三界是同等的難度,爲什麼還稱之爲易行道,是捷徑中的捷徑呢?既稱爲易行,當然不須達到斷見思惑,證阿羅漢的shui平。也就是說,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不須達到事一心的shui平。能達到當然更好,就可往生方便有余土。若證理一心,破一分無明,就證一分法身,生實報莊嚴土(菩薩所居的guo土),部分證到常寂光土。

  我們根據玄奘大師所譯“系念不亂”,與《無量壽經》的“一向專念”,可以肯定一向專念是往生的必備條件,“專”字有專一不變與專心持念兩方面的意義。既是專心在念,即是唐譯的“系念不亂”。

  當然,達到一心不亂往生西方上三品是更好,但是未達到一心,先須要專念。專一不變是針對見異思遷的人說的。一山望見一山高,總是不能安于自修的法門,今天想參禅,明天又想學密,念了兩天佛,又羨慕外道的氣功,這樣的人學什麼都是白費事。我們是佛子,當依本師釋尊的慈悲教導,末法修行,唯有念佛法門可以解tuo,應該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未能不亂,先學成片”。達到一點都不散亂做不到,先叫他成片。我不能整個不散亂,但我有幾十句能成一片,在這幾十句中沒有雜念了。這都是真實用功人的情況。那天我碰到一個人,他說他自己要能找兩句念得清淨的都沒有。我說你這是實話。可見不容易,所以應該咬定牙根,腳踏實地,先學成片。“真勤真專”,要真正的勤。“若非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不到極冷的時候,梅花怎麼會開撲鼻的香?由于“寒徹骨”呀。這不是件小事,我們多少劫來在生死中流lang,釋迦牟尼佛說:光說變白狗,我的骨頭都有須彌山那麼高。六道中輪轉,無量的生死,現在要在這一生中,把他扭轉,不再輪回了,這是我們不能不解決的一件大事。真正是自己本身的一件大事,別的都是兒戲,都是肥皂泡,如夢幻泡影。再好再好也是肥皂泡,非常好看,但它必定馬上就要破。我就快八十了,轉眼就要破了,一切苦空無常。所以要真勤真專呀!專一呀!最不好是十八般武器樣樣會弄,件件稀松,刀槍劍戟樣樣能耍,可是要殺敵製勝,哪件都不管事。有人是什麼都修著一點,既在打坐又想參禅,既修淨土又學密宗。又要念阿彌陀佛,又要念地藏王菩薩,還要念點觀音菩薩,再加一點黃財神法,這不是真實修行,是在開玩笑。“真勤真專”,必有功效自然可見,故雲:“功效自見。”“無須問人,還請自驗。”如人飲shui,冷暖自知。

  (二)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發菩提心修十善

  佛說無上深妙禅 淺人當作淺法看

  四儀莊嚴三業淨 堅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關 放下生平閑知見

  談玄說妙不相幹 三字真傳老實念

  只此即是長夜燈 苦海慈航斬魔劍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漢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覓方便

  過緩過急同是病 強想一心心愈亂

  志堅如鋼氣如綿 不間不雜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應 根身器界潛轉換

  煩惱未伏念不一 習氣不除佛不現

  千萬句如一句時 何愁不見彌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難 三昧全憑信行願

  第二個內容是深妙禅。怎麼又談到禅了,這是《大集經》的話:“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禅。”不但是禅,而且是深的禅,妙的禅,而且是無上的深妙的禅。中guo舊日的知識分子(士大夫階級)欣賞禅宗,鄙視淨土,認爲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至于淨土只是愚夫愚婦的行徑,其實他本人正墮在顛倒見之中,如大富盲兒身在寶中爲寶所傷。另外一種,目前有許多人,久修無功,産生消極情緒,自認什麼都不行,我看經不能深入,參禅更不是根器,學密還有許多懷疑的地方,我什麼也不行。所以我沒有辦法就只好念念佛吧!這個說法,表示這個人雖然習淨,但對于淨宗缺乏正確的信念與認識。《大集經》說“但念阿彌陀”,就是只念、專念、唯念阿彌陀,這就是無上的最深的最妙的禅。

  這裏所說的無上深妙的禅,是指六度裏的第六度,是般若。一般所說禅定,是在前五度裏面。兩者雖都用一個禅字,可是差別極大。經教中說,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這就是說,禅定等前五度都像瞎子要到第六度才有眼睛,才能照見天地萬物。《淨語》談“深妙禅”並不是提倡大家再去參禅,而是要你知道你現在念佛啊,你已經是參了深妙之禅。

  “有大福德始念佛”。第一句就像獅子咆哮,震驚百獸。普告一切輕視淨土的人,不要認爲齋公齋婆愚夫愚婦都能修淨土,就輕視淨土。修淨的人更不可認爲自己根器低下,沒有shui平修其他法門,沒有辦法,只好修淨土。應知:唯有“大福德”的人才能信受念佛法門。你才會念佛啊。所以我們要增加信心。《大乘無量壽經》說: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你不是在過去的多生多劫裏頭修了福修了慧,對于這個法門你想暫時聽一點都不可能。所以第一句就很好,“有大福德始念佛”。你應當鼓起勇氣,振作精神。我們應充分自信,這個極殊勝的法門我們現在能遇到了,自己也應該珍重自己。

  “發菩提心修十善”。《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每輩都須“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在《淨宗心要》之中講得比較詳細。這裏簡單介紹一下:菩提心粗說就是一個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結合的心,《華嚴經》說這三方面如同供佛的油燈,必須有燈油、燈炷和光明,三者缺一不可,這就是說菩提心是燈,智慧、慈悲與願力三方面結合,組成供佛的燈。我們常念的四宏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順事發心。順理發心呢,那就是《……

《蓮宗妙谛----淨語三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蓮宗妙谛----淨語三則》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