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看淡世俗的纏縛--出汙泥而不染上一小節]。第三、就是要信生死輪回,因爲因果不虛,這個輪回生死就無窮無盡了。人死爲羊,羊死爲人,輪回就不斷,但要賬的沒有不要過頭的,你欠我五塊錢,我非逼你要十塊錢不可,那麼壞了,前賬是清了,可我又倒欠你五塊,你將來還得跟我要賬,這沒有完,而且還有新的種種的互相關系,所以輪回是不會斷絕的,所以墮入輪回之中,就難有出期。現在有許多事實來證明輪回之說。最近,外有一件事情,
兩個人,
十一歲,
六、七歲,這兩個核子被高速公路的汽車撞死了,她
非常難過,在原住的房子裏睹物思人,就住不下去了,于是搬家了。過了幾年之後,她生了對雙胞胎,這兩個女孩子身上有記。最特別的是,一個在
上,一個在頭上,恰恰就是前生受傷的位置。等她們大了,會說話之後,
領她們到原來的房子去看看,把這對
前生的許多娃娃給她們,她們一見就
熱抱住。而且每個孩子都能叫出這些洋娃娃的名字,這使得
不能不大吃一驚,她們在前生中給自己的玩物(洋娃娃)起的名字,這世一見仍能叫得出。這對雙胞胎就是前世遭遇車禍喪生的
。還有這兩人常常半夜裏抱著大哭,大叫:“不好了,車沖我們開來了。”心理學家們,醫學家們對于上述種種迹象進行研究,都認爲現前這對雙胞胎就是前生被車撞死的
的轉世。除此之外,不能作任何別的解釋。所以佛教輪回之說,確是事實。六道輪回,天、修羅、人是三善道,畜生、鬼、地獄是三惡道,墮入惡道,多劫難出,苦不堪言。所以我們要從這樣無邊無際苦惱的環境裏出去,還希望所有的人都出去,所以只有靠佛法。耶稣教、回教都是要生慾界天,升了天,可以享樂,但還在六道裏頭,沒有出輪回。道教可升到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劫,最後五百小劫出了定,還要生妄想,入輪回,所以只有佛法才能出去。只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證明了這個法。臘八那天,釋迦牟尼佛看見明星悟道就說:“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真奇怪,真奇怪,一切衆生有如來智慧,有如來功德之相,一切衆生都有啊。所以這種輪回是冤枉啊!就是做夢嘛!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說:“物質是由于人類的錯覺。”錯覺和妄想基本是同意思,不同形式的語言。所以天堂地獄山河大地、千品萬類、一切生靈,生生死死,輪回六道,都因妄想執著而有。因爲你有妄想、有執著,你貪求這些東西,本來是虛妄的,本來是夢。你自己做的夢,夢見金元寶,你不知是夢,種種的圖謀、爭奪,想多撿幾個金元寶,醒來一看,一個元寶也沒有。所以,要堅信,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本來是佛,有佛的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一切一切,但是你有妄想,而且你執著了,你就不能證得,枉受輪回了。所以我們要堅信佛法,勤修佛法,使自己和一切衆生都覺悟。(2)應具的志願志願就是要以利他爲本,就是要拔除一切衆生和自己的生死根本。衆生本來都是佛,而自己和衆生都在迷惑,輪回六道,枉受種種苦惱。大家看到殺豬沒有,豬是最笨的,可是豬要逃命,跑起來誰也追不上。古語講“狼奔豬突”,豬它要突圍,它要逃命,厲害極了。有時,一刀殺下去,豬不死,豬就狂跑,忍痛掙紮,慘不可言。所以說衆生苦啊!要拔除一切衆生的苦,是我們的志願。因爲輪回六道的衆生都是我們過去生中的眷屬,衆生在沒有窮盡的長劫中轉來轉去,彼此相互之間當過父子,當過夫婦,當過
戚,當過朋友,都是有
的人。而目前在六趣裏受罪。自己很
的人,在油鍋裏,在刀山上,盼他的
人能夠救濟,我們焉能坐視不管。因此我們要有這樣大的志願,本來是佛的衆生,可是在顛倒,在冤枉,在受苦。所以要把大家喚醒,從夢中醒過來,不要受這些苦,這就是我們的志願。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爲了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這個目的。往生是爲了最有效、最快地實現你度衆生的願望。因爲一個心願,要能實際做到才算,不然就是空話、大話,一個高調、一個狂想。要度一切衆生,我們要有現實的行動,那麼最快最有效的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不再退步,只有進步,而且不會死,很快花開見佛,明心見
,懂得佛法的真實道理。于是你可以分身到無量世界,廣度一切衆生。我們就要有這樣的信心,這樣的志願。(3)在家與出家教中說,在末法時期,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就。當前正是末法,出家並不見得比在家人好修,甚至于更困難,所以在家也可修行。既是在家,就有在家人的問題。所謂人生三大問題:學業問題、職業問題、婚姻問題。我們有這些問題,行動就分了些神,尤其是現在,你出
的時期,專心地去求學問,種種。所以我們一方面在家修行,一方面人生三大問題,都要陸續得到解決。在修持裏頭,對于人生所需要的事情,都可以在修法之中祈禱,祈求佛加被。同時,我們還要在寶貴的時間裏,擠出一定時間去修持,我們要取得世間一些問題的解決,是爲了便于我們現在和以後的修持,而我們現在的修持也就能夠保證我們世間這些問題解決得順利。但是大家祈禱之中也要記住《可許則許》這個小冊子。這是一個居士寫的,他自己愚癡,所祈求的事,可能對自己不利,很可能是個害我的事,因此,在所求的事後加了四個字,“可許則許”。也就是說:請佛替我考慮,能允許我再允許我。爲什麼要加這四個字?有一個故事能回答這個問題。一個人,他最喜歡的兒子,十幾歲生病,花了無數的醫葯費,還是死了。兒子死後父
非常思念。後來聽說,有一個人能通
間,能把死的人找來談話,他就說,無論多少錢,都要把它辦到,我要同兒子當面談話。後來朋友就告訴:看來情況很複雜,你恐怕不能露面,你這個兒子對你懷恨很深。會過
的人已經知道這個情況,你先藏起來,情形好你再出來。情形不對,你就別出來。老頭聽這麼說,朋友都攔著他,他也就先沒露面。通
的來了,不久,就把他的兒子鬼魂找來了,兒子騎著一頭驢,怒氣沖沖的問大家:“那個老畜牲來了沒有?”“沒來,沒來,他今天沒來。”“他要來了,我非好好揍他一頓不可。”怒氣沖天,講他父
前生怎麼坑害他,怎麼騙他的錢,使他受了多少多少苦,恨氣未消,所以今生討還了一些債,可是余恨未消,恨不得好好地教訓他一頓,最後氣得牙癢癢的走了。兒子走後,老頭出來哆哆嗦嗦遍
發抖,出了一身冷汗,從此不再想這孩子了。所以,我們對世……
《看淡世俗的纏縛--出汙泥而不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