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淨宗心要上一小節]剛才六信都深信,對于娑婆毫無留戀,一心只願同衆生都到極樂世界去精修。所以小經的信願也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個一,這樣的心。不是一般的智慧,是大智慧,是般若,大慈悲和大願,這樣的心才稱爲菩提心。這個在密宗稱爲行願菩提心,勝義菩提心。顯教也一樣稱爲順事菩提心或者是順理的菩提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勝義谛菩提心,總之可分爲兩種。兩種具足的那才是真正的發起了菩提心了。唐朝有個新羅僧人元曉法師在《無量壽經宗要》中說:“無上菩提心一是順事發心,二是順理發心。”隨事發心呢,就是咱們的四宏誓願:“煩惱無邊誓願斷”,這就是斷德,能把無邊煩惱一齊斬斷是斷德。“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智德,你能修佛這麼多法,這麼多法是大智慧是智德。斷煩惱就要有智慧呀。“衆生無邊誓願度”,是恩德,對于衆生有恩,那麼這三個合起來就成佛了,“佛道無上誓願證”。所以真正發起四宏誓願,也就是發起了一部分菩提心,叫做隨事發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密宗叫做行願菩提心。發起這個心功德不可思議。
進一步呢,順理發心了,順理發心就不好用言語來說了。勉強來說,實際這個心,就是自己本有的真心,覺悟的心。菩提就是覺悟。覺悟什麼?覺悟自己自心就是佛,自己本來是佛。這個大覺就言語道斷。言語這條道路斷了,在無可說中勉強來說:一切法皆如幻夢。這個不但是破人我這個執,法執也破了。《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許多人,經是天天念,但對這些內容如聾如盲。很多人天天練功,把練功當作真實的事。這和《金剛經》的差距就太大啊!一切有爲法,有爲嘛,想幹個什麼,想得到什麼,鍛煉個什麼。你把這個臭皮囊不要了,換成不壞之,九轉丹成,羽化
胎種種,還都是如夢如幻呀!所以一切事(與理相對)法,不但上面說的法是幻夢,就是阿羅漢的出世法也一樣。阿羅漢沒破法執,他還是有煩惱可斷,有阿羅漢可證,這成了法執了。應知是非有非無,事理無礙。
“佛說諸法空,爲除諸有故”。佛告訴你諸法空是因爲你著了有了。破你這個有啊!底下就要提防啊!你倘若著在空上了,那更壞了。“若複著于空,諸佛不能度”啊!佛教的殊勝高妙也就在此。順理菩提心,理是實際理,簡稱本
,它是非有非空,空有不二,從容中道。你著有著空都是背離了本
,都落在二上。空是對有說的,就二了。二就不是“不二法門”了。《維摩诘經》就是講的不二法門。很多修行人,就在這二上打轉,這離成就很遠啦。先應離言絕慮,離開言說,所以言說無非是指月的標,指路的路牌。例如到頤和園,路上有塊指路牌上寫頤和園,你按牌子所指方向,自然會找到園子,但許多人以爲牌子所在之
就是頤和園,那就大錯特錯了。又例如室內有燈我指一指,並說這就是燈,我這麼一指,一伸手,你認爲這個手是燈。現在人們錯就錯在這兒,尤其是學者。這是燈,我的話沒錯啊!這個是燈,他不知道順著我手所指去看燈,他認爲我這個手是燈。離言,言也不是不要,經也不是不要,但你要是執著,你就是抓住了手指或這個指路牌了。所以言語道斷心行
滅。心的行
沒有路了。所以禅宗之開悟,密宗的大圓滿大手印,都是到這個山窮
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火滅灰寒之後,冷灰中突然爆出一顆熱豆。從這樣的悟解發起廣大心。從這個地方出發,這樣來發心。不見有煩惱跟善法作對,但仍是斷煩惱修善法,這才是中道。有人聽到煩惱善法也平等,那我也不必去修善了,也不必去斷煩惱了,煩惱與善法平等了,真能平等嗎?吃烤鴨與黴面包一樣嗎?如不能一樣,還是要修善法斷煩惱,雖然是修善法斷煩惱,而煩惱善法平等。對于度衆生,要度無量無邊的衆生,沒有能度所度之心。《金剛經》上說:“我應該如是如是滅度無量無邊衆生,而實無一衆生得滅度者。”就是這個意思。我願終日度生,而終日沒有一個誰是能度誰是所度的念頭。所以布施講三輪
空,我把一萬美金送給這位朋友,內不見能給美金之我,外不見接受美金之他,中不見這一萬美金,就稱爲三輪
空。我們布施供養修一切福都應該
會這三輪
空。那你的功德就大一萬萬倍、一萬億倍、一億億倍,就可以無限大。因爲你一執著就成爲有爲法,有爲法就有限量,無爲法是無限量的。順理發心就沒有退轉,如是發心功德無邊哪!諸佛窮劫演說,說其功德猶不能盡。
《維摩诘經》說:“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即是出家。”有很多人想出家,不過常有困難,例如父母不答應也是不行。你發菩提心就是出家,你一個在家人有出家人一樣的功德。《維摩诘經》又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具足。”一切功德你已經具足了,你不再欠少什麼。所以我們這個修行,要抓住這個根本哪!一切具足。還有《毗婆沙論》(注①)中說:“此法門是諸佛之父。”此法門即是發菩提心,這是一切佛的父。“諸佛之母。”看見沒有,諸佛完全是從發菩提心生出來的。又說:“是諸佛之眼。”諸佛要普度,要能照見一切,什麼是眼呢?菩提心是眼。“是無生法忍之母。”我們都是花開見佛入無生,見了阿彌陀佛,花開見佛了,入了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的母
是什麼?是發菩提心。你在花開時爲什麼證無生,因爲你曾真正發起了菩提心。“是大慈大悲之母。”常常修習功德無量啊!無邊哪!贊歎發菩提心的殊勝啊!佛的父佛的母。花開見佛入無生,這是無生之母。再有《大般若經》(注②)裏頭說:“如以箭射物。”拿箭去射靶子,那你就可能射中或者射不中。但是你往地下射,誰都中。這就是說,你發菩提心就像拿箭射地,絕對中的。這是發菩提心的功德。底下講一下密宗的菩提心功德,那就更深刻。所以人們往往是舍本求末。最根本的東西你把他扔了。密宗經典《菩提心義》(注③):“菩提之心,成佛之本。”這個菩提的心呀,是成佛之本呀!本源呀!是大事因緣,佛出現于世是大事因緣,“大事因緣莫過于此”,大事因緣沒有再超過發菩提心了。底下更說明“若人求佛慧”,你如果有人要求佛的智慧,佛就是智慧,轉八識成四智,就是智慧。涅槃三德是法身、般若、解
,得解
,恢複本有的法身,都全憑般若妙慧。慾求佛慧就須“通達菩提心”。通達了菩提心就可“即身成佛”。父母所生的身,就在這個身中得證大覺果位。禅宗是即心成佛,密宗……
《淨宗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