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淨宗心要上一小節]是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的關鍵在于徹底通達菩提心。但現在所遺憾的,不管是顯教是密宗,真正明白什麼是菩提心的人已不多了。尋枝摘葉者多,著重根本者少。《菩提心論》(注④)還說:“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故。”這個菩提心就包括了含藏了一切諸佛的功德之法。“若修證出現。”所以這相當于開悟啊,開大圓滿解,大圓滿見,然後契入大圓滿。這就跟禅宗一樣啊!五祖跟六祖說:“不明自心,不識本,學法無益。”不明白自己的心,不明白自己的本
,學法沒有什麼好
。“若明自心,明自本
,即是丈夫天人師。”你就是佛,
缽就給他了。一個沒有出家受戒的人得
缽,這是千古第一奇事。所以當時廟裏人想不通,怎麼佛的
缽讓一個廟裏做工的人拿走了,所以追呀。這不是爲名利去追。大家要知道這是太想不通了。
上一句“爲一切導師”是覺他,自覺則“一切導之歸本”。所發的心不是向外馳求,而是返究心源,回心達本。本者,本源,本覺。如珠發光(發心)還照珠(是歸本)。《淨修捷要》說:“始本不離,直趨覺路。”始覺合本覺就不離覺悟。再者,“本”就是密嚴
土。密嚴佛土即是極樂世界。淨宗有“先送心歸極樂”之說。這話是指雖然自己身在娑婆,可是神棲極樂,自己心神不離彼土。這是初步解釋,進一步心土不二,若自心與極樂常寂光土相應,自身當下便是法身大士。所以你當下“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不用起座,一切佛事都圓滿成辦。這是圓頓教的教旨。若能理解,有極殊勝的功德。縱是不能理解,一經于耳根,都有永劫不消的法益。因爲都是金剛智慧,佛的真正心髓!要成佛,要種佛的因。佛是覺悟,覺什麼?平等法。自心佛心平等。釋迦牟尼佛成佛時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切衆生,蒼蠅螞蟻也一樣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但因有妄想執著,就不能出現,成了凡夫。怪誰呢?只怪自己。
前面講了發心的殊勝功德,若問不發怎樣呢?可從兩面說《涅槃經》,佛在涅槃時說:“雖信別相”(對于差別的能信)“不信一無差別相。”(不信自
是一切一
,本無差別之相)。這叫做“信不具。”現在大家具信不具信,大家自己根據《涅槃經》的話考慮考慮,信不信這個一
無差別的本
!若不具足,經中說:由于信不具足故,所有境界亦不具足。這話分量很重。因爲信不具足,你雖然認真持戒,不殺生不飲酒不什麼什麼,你的五戒仍不具足。“雖有多聞亦不具足。”你雖聽得很多,但對這最重要的不理解。古德還說:“無菩提心,三歸五戒亦不成就。”這就說到根上了。三歸五戒都不成就,那就慚愧了。所以我們要真正明白什麼是順理菩提心。爲什麼三歸五戒不成就啊?佛法的根本義你不明白。
華嚴更有一句話,大家聽了應該記住,你發過菩提心你忘了。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爲魔業。”你做的善事也成了魔的事業。所以到底是學佛還是學魔,這個地方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很多人自己以爲是在學佛,不知道已是在魔隊裏頭上班。在佛堂念發心文,出了佛堂忘得一幹二淨,煩惱照舊生,火氣依舊旺,學法無益。不明根本只行小善不能出魔。所以希望大家輾轉勸說,要明這個根本。否則沒有歸依就不是佛教徒呀。
上面所說順理菩提心比較深刻。現在我們淨宗初機行人怎麼做?引用昙鸾大師《論注》(注⑤)中的話,他說:“無上菩提心即是願做佛心。”不求聲聞緣覺,不是想生天,想有個好死,來生富貴,這都不行了。要發願做佛的心。“願做佛心即是度衆生心。”不是我自己要成佛,佛教的偉大就是不爲我。爲什麼要成佛?要度衆生。怎麼度衆生?即是“攝取衆生生有佛土心。”攝受衆生到有佛的
土去的心。《大乘起信論》上說:“衆生如弱鳥纏枝。”小鳥剛會飛離開樹枝不行。沒有成就的人,離開佛不行。怎麼度衆生,讓衆生生到有佛的地方去,“是故願生彼安樂
土要發無上菩提心。”“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爲樂故願生,必當不得生也。”不是爲了普度一切,爲了利他,只是自己能夠幸福,學法但求一切吉祥,沒有苦惱,不但今生這輩子要好,我死了下輩子還要好,整個是個人打算,就不是大乘心。極樂世界往生的都是大乘,其中稱爲聲聞緣覺者,是指斷惑的程度,若論發心,都是發了大乘心。《往生論》說:“二乘種不生。”二乘種
的聲聞緣覺不能往生。所以淨土大法,不要把他看淺了。
大經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蕅益大師說:一句佛號即釋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阿彌陀如來在因地上,發了種種大願,多少劫的修行成了佛,他這是無量種種功德的果實。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劫來多少功德所成就的,所以名號是功德的果實,所以名號中自然含有無量的一切功德。現在把佛的這樣一個果地覺悟的果實,作爲我們縛地凡失,生死苦海中衆生在因地中修行的初心。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具有萬德,我念阿彌陀佛,我的心就是這句阿彌陀佛,這句就有阿彌陀佛的萬德,就成了我的心了,所以我的心召來了阿彌陀如來的萬德。直接了當不可思議。淨宗妙用可從蕅益《要解》中摘錄兩句:“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事持人人能行,從這裏開始,漸漸垢淨功純,暗合道妙,達于理持。這是凡心已在不知不覺超凡成聖,成了佛心。咱們開始就這麼一句句念去,所以很多老太太老修行得到往生。福建有一個八十多歲老太太,她幾十年吃素念佛,臨終一直八天不吃飯,端坐念佛,死後還是端坐,搭扣都不亂,還很莊嚴。八十多歲了。她從事持不知不覺地暗合道妙趨向理持。你念時,世間事都不貪戀,萬緣就放下了。心中只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念單提。事持若能一切放下,就無所住。《金剛經》宗要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這一句佛號明明朗朗,不斷不滅就是生心。這無住生心本是登地菩薩才做得到的事,但是凡夫老實念佛,不知不覺,暗合道妙,不住萬緣,生心不息,你就等于地上菩薩了。所以你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持咒也如此)。從事持到理持,于是這個事持的凡夫之心,就當下成爲佛心。即凡心成佛心,即心成佛,直接了當。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再有《觀佛三昧經》打個殊勝譬喻,一個窮人偷了王子的金瓶子,這是寶貝。大家就追他,他就上了樹。追趕者把樹弄倒了,窮人掉下來。可是這個時候,他把金瓶這個寶貝吞下去,他終于摔死了,後來……
《淨宗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