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司湯達>前言

前言

司湯達作品

  十九世紀的法guo作家中,在二十世紀仍然保持巨大活力的,以司湯達爲最。法guo每年的問卷調查,在“最喜歡的古典作家”一欄,司湯達總是名列前茅,在思想觀念、生活習慣、語言風格、審美情趣都大異于昨的今天,她的作品能夠保持青春活力,久盛不衰,究其原因,恐怕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第一,他的觀念、情趣,與今天的讀者沒有很大的距離,不致妨礙他們閱讀。他的不信宗教的態度,實證主義的立場(對他來說,數學、政治經濟學、語言學都是存在的)使他免受當時的意識形態和宗教觀念的侵染。他的一句名言“詩的精靈已經死了,懷疑的精靈來到人世”在今天仍然有著十分深刻的意義。第二,他包括小說、劇本、自傳和有名的《日記》在內的全部作品,充分表現了他的“自我”,充滿了至高無上的“我”的痕迹。它們從十八世紀的批評觀、個人主義觀和功利主義觀(如愛爾維修,觀念學派,盧梭等人的觀點)出發,把小說中“敘述者——我”和“我——人物”聯系在一起,探索了“人”的各種心理尺度。他那些關鍵xing的詞語(如“作爲自己”“驅除幸福”“活力”等)包含了成爲自己、自我完善、增強個xing、與自己協調、讓自己滿意才是人的最終目的的意思。他在作品中說:“每個人最實在的東西,不是他自己的生活,還是什麼?”“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自己。”“追求幸福的慾望,……就是人真正的自我。”《紅與黑》中于連·索雷爾的奮鬥經曆,不是爲了實現自我價值又是什麼?司湯達說:“于連·索雷爾就是我!”而表現自我、探索自我正是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第三,司湯達從觀念學的先驅那裏,演繹發展出一種文學方法,一種美學的製作,它要求事實紀錄和主觀感覺的忠實xing。要求排除激情的空想和對幻想的喜愛,用現實、細節、事實來取代它的表現,認識自我。觀念學包括主觀論(存在之物,人所感覺之物),也包括一種通過努力和活力來認識自我的意識,一種主題和想象的自律(出自于內心感覺,內部器官最初産生的圖像),這樣,便形成了他冷靜客觀地描寫人物以及如抽絲剝繭般引出內心獨自的寫作方法。這種方法給二十世紀的作家提供了借鑒。我們從意識流作家喬伊斯、普魯斯特和六十年代法guo新小說派作家那裏都可見到他的影響。這種方法當然也受到二十世紀讀者的歡迎。

  然而我以爲,司湯達之所以成爲當代法guo最受歡迎的“古典作家”,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他幾部主要小說的兩大主題:一是愛情,一是政治,愛情是永恒的主題,古往今來,有多少作家描寫它?成功的作品又有多少?政治也許不能說是永恒的主題,但在迄今爲止的社會中,始終是人們十分關注的現實與曆史問題,是人們熱衷于討論的話題,是文學經常表現的主題。古往今來,描寫政治的作品又有多個?拆開來看,司湯達的小說無論哪個主題,在汗牛充棟的作品中都稱得上佼佼者。然而,他最可貴的地方在于,成功地把兩個主題揉合在一起,以愛情爲脈絡,以政治爲根本,描寫出一個風雲變幻、天地翻覆,政ti息劇變動的時期的社會風俗。把他的小說放在一起,稱爲熱情奔放的愛情政治交響組曲也許是可以的。

  下面,我們一部一部來看,司湯達是如何譜寫這組交響曲的。

  《阿爾芒斯》是組曲的第一樂章,亦是組曲的前奏。它描寫的是一個階級的沒落,預告的是一次革命的發生。小說的副標題是《一八二七年巴黎一個沙龍的幾幕場景》,這就告訴我們,小說寫的是一八二七年的事情。這一年複辟王朝的政府通過了一項法案,給大革命時期被沒收財産的流亡貴族予以賠償。因此.本書的主人公奧克塔夫有望繼承價值二百萬法郎的財産。

  然而,盡管他條件優越,十分富有,xing格卻具有複辟王朝的貴族特征。他ti質虛弱,xingyin郁·落落寡合,不能忍受惡濁的環境,只有表mei阿爾芒斯是他的知己,阿爾芒斯xing格堅強、舉止優雅,在庸俗的環境中能保持純樸、真摯的感情,但她卻是一個寄人籬下的孤女。既無門弟,又無財産。

  然而理解畢竟是愛情的基礎。感情一致使兩個年輕人墜入了愛河。而財産、地位的懸差又使他們生出一些而膜、誤會。尤其是奧克塔夫身ti有疾,使兩人的戀愛過程變得格外複雜。後來,而人受盡了互相折磨、又度過了自己或者別人製造的重重危機,終于宣布結婚了。只是後一星期,奧克塔夫告訴妻子,自己要去希臘爲自由而戰鬥,在船上,當希臘海岸線遙遙在時,他服毒自殺了。死前給妻子寫了一封信,透露了造成他死亡的秘密,原來他是個陽萎病人。

  兩個戀人的愛情悲劇寫得哀婉感人:尤其是奧克塔夫既熱愛阿爾芒斯,又懷著難言之隱的心理寫得十分到位。兩個戀人愛慕、希望、誤會、嫉妒,最後“結晶”的過程更是寫得feng回路轉,波瀾起伏。這些都使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正因爲此,二十世紀的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紀德認爲,《阿爾芒斯》是一本被不公正地忽視的傑作。

  然而,使這部作品具有強烈的震撼力的,是司湯達對沒落的貴族階級的揭露與批判。這是這部小說的政治基調。在司湯達的筆下,這個階級的成員已經感到了自身的沒落,不是醉生夢死,渾渾噩噩過日子,就是提心吊膽,生怕革命再度爆發,惶惶然不可終日,他們都顧不得擺出高貴的氣派了,一個個顯得那麼卑鄙、勢利。在賠償法案通過之前,侯爵到chu乞求,給兒子攀qin。到了法案通過的第二天,他有了錢,口氣馬上一變:“這下可以替兒子挑選妻子,而不用乞求了。”這一卑一亢,表現出何等低下的靈魂。

  作爲貴族階級的佼佼者,奧克塔夫是憂傷而痛苦的,一方面,理智和曆史觀使他産生了負罪感,另一方面,複辟王朝的現實,本階級其他成員的表現又使他厭惡與失望。他極爲遺憾地認識到他“所看重的東西”即舊的秩序即將失去,又極爲不安、極爲恐懼地等待著“將要發生的西”即新的革命的到來,他感到他屬于“將要失敗的一方”。他說:

  “我們就像是基督教行將征服一切的時刻那些異教的祭司。今天我們仍在迫害別人、因爲警察局與財政大權在我們手上。但明天也許受迫害的就是我們。”

  在司湯達的創作筆記裏。奧克塔失被設計成頹廢的貴族階級的象征。他的陽萎就象征著貴族統治。司湯達像盧梭一樣,指責這種統治是頹廢的、去勢的。結尾奧克塔夫在希臘海岸已經在望時死去的情節尤其具有象征意義,它表明在自由光明的時代到來之前,這個階級將從……

《前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前言》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