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林語堂>中國人的國民性

中國人的國民性

林語堂作品

  

  中guo向來稱爲老大帝guo。這老大二字有深意存焉,就是即老又大。老字易知,大字就費解而難明了。所謂老者第一義就是年老之老。今日小學生無不知中guo有五千年的曆史,這實在是我們可以自負的。無論這五千年中是怎樣混法,但是五千年的的確確被我們混過去了。一個guo家能混過上下五千年,無論如何是值得敬仰的。guo家和人一樣,總是貪生想活,與其聰明而早死,不如糊塗而長壽。中guo向來提倡敬老之道,老人有什麼可敬呢?是敬他生理上一種成功,抵抗力之堅強;別人都死了,而他偏還活著。這百年中,他的同輩早已逝世,或死于shui,或死于火,或死于病,或死于匪,災旱寒暑攻其外,喜怒憂樂侵其中,而他能保身養生,終是勝利者。這是敬老之真義。敬老的真谛,不在他德高望重,福氣大,子孫多,倘使你遇到道旁一個老丐,看見他寒窮,無子孫,德不高望不重,遂不敬他,這不能算爲真正敬老的精神。所以敬老是敬他的壽考而已。對于一個guo家也是這樣。中guo有五千年連綿的曆史,這五千年中多少guo度相繼興亡,而他仍存在;這五千年中,他經過多少的旱災shui患,外敵的侵淩,兵匪的蹂躏,還有更可怕的文明的病毒,假使在于神經較敏銳的異族,或者早已滅亡,而中guo今日仍存在,這不能不使我們贊歎的。這種地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同時老字還有旁義。就是“老氣橫秋”,“臉皮老”之老。人越老,臉皮總是越厚。中guo這個guo家,年齡總比人家大,臉皮也比人家厚。年紀一大,也就倚老賣老,榮辱禍福都已置之度外,不甚爲意。張山來說得好:“少年人須有老成人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人之襟懷;”就是少年識見不如老輩,而老輩襟懷不如少年。少年人志高氣揚,鵬程萬裏,不如老馬之伏枥就羁。所以孔子是非常反對老年人之狀況的。一則曰“不知老之將至”,再則曰“老而不死是爲賊”,三則曰“及其老也,戒之在得”。戒之在得是罵老人之貪財,容易患了晚年失節之過。俗語說“鸨兒愛鈔,jie兒愛俏”,就是孔子的意思。jie兒是講理想主義者,鸨兒是講現實主義者。

  大是偉大之義。中guo人誰想中guo真偉大啊!其實稱人偉大,就是不懂之意。以前有黑人進去聽教師講道,人家問他意見如何,他說“偉大啊”。人家問他怎樣偉大,他說“一個字也聽不懂”。不懂時就偉大,而同時偉大就是不可懂。你看路上一個同胞,或是洗yi匠,或是裁縫,或是黃包車夫,形容並不怎樣令人起敬起畏。然而試想想他的guo度曾經有五千年曆史,希臘羅馬早已亡了,而他巍然獲存。他所代表的中guo,雖然有點昏沈老耄,guo勢不振,但是他有綿長的曆史,有古遠的文化,有一種chu世的人生哲學,有文學,美術,書畫,建築足以西方媲美。別人的種族,經過幾百年文明,總是腐化,中guo的民族還能把河南猶太民族吸引同化。這是西洋民族所未有的事。中guo的曆史比他guo有更長的不斷的經過,中guo的文化也比他guo能夠傳遍較大的領域。據實用主義的標准講,他在優勝劣敗的戰場上是勝利者,所以這文化,雖然有許多弱點,也有競存的效果。所以你越想越不懂,而因爲不懂,所以你越想中guo越偉大起來了。

  老實講,中guo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在生理上也有相當的腐化,文明生活總是不利于民族的。中guo人經過五千年的叩頭請揖讓跪拜,五千年說“不錯,不錯,”所以下巴也縮小了,臉龐也圓滑了。一個民族五千年中專說“啊!是的,是的,不錯,不錯,”臉龐非圓起來不可。江南爲文化之區,所以江南也多小白臉。最容易看出的是毛發與皮膚。中guo女人比西洋婦人皮膚嫩,毛孔細,少腋臭,這是誰都承認的。

  還有一層,中guo民族所以生存到現在,也一半靠外族血脈的輸入,不然今日恐尚不止此頹唐萎靡之勢。今日看看北方人與南方人ti格便知此中的分別。(南人不必高興,北人不必著慌,因爲所謂“純粹種族”在人類學上承認“神話”,今日guo中就沒人能指出誰是“純粹中guo人”。)中guo曆史,每八百年必有王者興,其實不是因爲王者,是因爲新血之加入。世界沒有guo家經過五百年以上而不變亂的;其變亂之源就是因爲太平了四五百年,民族就腐化,戶口就稠密,經濟就窮窘,一窮就盜賊瘟疫相繼而至,非革命不可。所以每八百年的周期中,首四五百年是太平的,後二三百年就是內亂兵匪,由兵匪起而朝代滅亡,始而分裂,繼而遷都,南北分立,終而爲外族所克服,克服之後,有了新血脈然後又統一,文化又昌盛起來。周朝八百年是如此。先統一後分裂,再後楚並諸侯南方獨立,再後滅于秦。由秦至隋也是約八百年一期,漢晉是比較統一,到了東晉便五胡亂華,到隋才又統一。由隋至明也是約八百年,始而太平,guo勢大振,到南宋而漸微,到元而滅。由明到清也是一期,太平五百年已過,我們只能希望此後變亂的三百年不要開始,這曾經有人做過很詳細的統計。總而言之,北方人種多受外族的混合,所以有北方之強,爲南人所無。你看曆代建朝帝王都是出于長江以北,沒有一個出于長江以南。所以中guo人有句話,叫做,吃面的可以做皇帝,而吃米的不能做皇帝。曾guo藩不幸生于長江以南,又是湖南産米之區,米吃得太多,不然早已做皇帝了。再精細考究,除了周武王秦始皇及唐太祖生于西北隴西以外,曆朝開guo皇帝都在隴海路附近,安徽之東,山東之西,江蘇之北,河北之南。漢高祖生于江北,晉武帝生于河南,宋太祖出河北,明太祖出河南。所以江淮盜賊之薮,就是皇帝發祥之地。你們誰有女兒,要求女婿或是要學呂不韋找邯鄲姬生個皇帝兒,求之隴海路上之三等車中,可也。考之近日武人,山東出了吳佩孚,張宗昌,孫傳芳,盧永祥。河北出了齊燮元,李景琳,強之江,鹿鍾麟。河南出一袁世凱,險些兒就登了龍座,安徽也出了馮玉祥,段祺瑞。江南向來沒有産過名將,只出了幾個很好的茶房。

  但是雖有此南北之分,與外族對立而言,中guo民族尚不失爲有共同的特殊個xing。這個guoxing之來由,有的由于民種,有的由于文化,有的是由于經濟環境得來的。中guo民族也有優點,也有劣chu,若儉樸,若愛自然,若勤儉,若幽默,好的且不談,談其壞的。爲guo與爲人一樣,當就壞chu著想,勿專談己長,才能振作。有人要談民族文學也可以,但是誇張輕狂,不自檢省,終必滅亡。最要緊是研究我們的弱點何在,及其弱點之來源。

  我們姑先就這三個弱點:忍耐xing,散慢xing及老猾xing,研究一下,並考其來源。我相……

《中國人的國民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中國人的國民性》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