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馮苓植>落鳳枝第2小節

落鳳枝

第2小節
馮苓植作品

  [續落鳳枝上一小節]全身就扛著個可笑的大腦袋了。渾身褐灰,只顯出個白se的貪吃嘴頭子。左後蹄兒很明顯從小受過治,走起路來,三步一瘸,兩步一拐,顛兒顛兒地露出一付傻裏傻氣的可憐相。如今這是什麼年月?這驢還有誰來要啊?老祖宗!白三兒這是做的哪門子買賣啊?

  啊!……不對!……這驢哪兒見過?……

  老掌櫃正在犯疑,茶樓上白三爺那gu勁頭兒已經過去了。正倚桌而坐,手端扣碗兒,右tui兒搭在左tui兒上,有板有眼地品茶呢。剛等老掌櫃在乾隆爺留下的禦拴馬石上拴好了小瘸驢兒,他已品完了一碗茶,探頭窗外,分外客氣地喊上了:

  “勞您駕了,朝我那小驢兒屁gu拍三下!”

  老掌櫃又是一怔,懵得更暈頭轉向了。但他還是不敢怠慢。

  只好抖著手兒按老主顧的吩咐行事。一下、兩下,哪想剛等拍到第三下,那小瘸驢兒便驟然昂起腦袋大聲嘶叫起來,長籲短歎,聲震遐迩,差點兒把老掌櫃嚇得掉進了古泉井。

  白三爺笑了,似乎茶喝到這時才喝出點味兒來。

  老掌櫃迷迷瞪瞪地回來了,他越想就越覺得暈暈乎乎如墜五裏雲霧之中。

  也就從這一天開始,白三爺徹底扔掉了他的鳥籠子,成天牽著他那瘸tui小驢兒,開始在這老茶館裏泡上了。而且還泡得頗有耐心,每天還必定三番五次地去拍那小驢兒的屁gu,似乎就是專門爲聽那長籲短歎的驢叫,來取這門樂子。

  聽驢叫?這可是連老祖宗都不敢想的解悶法子!

  老掌櫃越瞧越覺得納悶兒,一見到那瘸tui小驢兒就犯迷糊。這一天,他禁不住借著沖茶續shui就想搗騰點兒底細:

  “三爺!這、這驢我好像哪兒見過……”

  “是嘛?”白三爺不動聲se,“您老真好記xing。”

  “您、您這是到底做的哪門子買賣?”

  “嘿嘿!”白三爺還是微微一笑,“玩玩兒。”

  “玩驢?……”

  “老掌櫃!”白三爺整襟而語,“我白三兒總不會脖了上挂鐮刀——玩玄吧?”

  “那您?……”

  “您放心!”白三爺更加正氣凜然,“我打保票辱沒不了您的茶樓!”

  “這、這……”

  “您先忙著!”白三爺卻要起身外出,“我那小驢兒又憋得慌了!”

  “哦……”老掌櫃呆了,惘然間只感到眼前有過去和現在的兩條線頭兒,飄飄忽忽,可就是怎麼也接不起來。突然,那茶樓外的小瘸驢又長籲短歎地叫個不停。剛等白三爺面帶光彩重新入座品茶時,就聽得窗外傳來一片人群湧動的嘈雜聲。老掌櫃不安地向白三爺掃了一眼,只見這位主兒興奮中卻很鎮靜,僅僅自言自語似地來了這麼一句:

  “總算盼出個頭兒了……”

  老掌櫃驚詫地忙探頭向窗外望去,就看見茶樓外在一片人群熙攘聲中,一位形ti特殊的主兒,正背著個羅鍋兒,眨巴著雙爛眼邊兒,撅著張不長胡子的婆婆嘴,邁動著兩條羅圈tui兒,圍著禦拴馬石旁那頭瘸tui小驢兒轉來轉去,久久舍不得離開。老掌櫃tuo口驚呼了:

  “是他!……”

  是誰?粗看這主兒,滿臉油泥兒,一副嚴肅相,除了面目苦了點外,真搞不清他是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或是六十歲。再看穿戴,更是古老陳舊,只見他光身子穿著一套長年不換、油漬麻花的中式褲褂,赤腳跋拉著一雙補來釘去、實納鞋幫的變形牛鼻子鞋,真可謂要多艱苦有多艱苦,要多樸素有多樸素。可又有誰能料想到,就是這麼一位極不顯眼的主兒一露面,卻在大褲裆胡同裏引起了這麼大的轟動。一群西裝革履、濃妝豔抹的男女青年,競相跟蹤圍觀,人湧得裏三層外三層,簡直比這老城鬧市區初次出現外guo人還熱鬧。

  嗬!大褲裆深chu開鍋了!

  但這位主兒對此卻置若罔聞,如入無人之境,只顧抖動著兩條羅圈tui兒,圍著那頭小毛驢兒轉。漸漸地,他竟在一片嘈雜的哄鬧聲中站住了,輕輕地摩掌著小瘸驢兒的脖子,紅眼邊裏還撲簌撲籁滾出兩行熱淚。

  老掌櫃望著望著,似看到眼前那兩條線頭兒猛地撞在了一起,好像有兩頭驢影兒也跟著碰合了。老掌櫃再一晃悠腦袋,心裏透亮了,竟不由地自言自語嚷嚷上了:

  “我說在哪兒見過這頭小驢兒呢……”

  “可那頭早死了。”白三爺在他身後微笑著糾正。

  “三爺!”老掌櫃轉身贊歎了,“真有您的!原來您唱的是這出戲!”

  “瞧您說的,”白三爺卻透著謙和,“論唱戲,我算得了什麼?老掌櫃!充其量咱只不過是個敲邊鼓兒的。你瞧!真的角兒這才出場了。”

  “哦……”又是一聲由衷地贊歎。

  但那位被稱爲“角兒”的人,竟不顧自己的身份,在衆目睽睽之下,猛地摟著小瘸驢兒失聲痛哭了。

  也真湊巧,小瘸驢兒也在這時開始了長籲短歎的嚎叫。

  這時,白三爺一抖袖子,再整yi褂,不失時機地緊跟著走出了茶樓。

  “哦!”老掌櫃大徹大悟了……

  2

  白三爺站住了,嘴角旁挂出了幾縷灑tuo的笑紋兒。

  人群裏三層、外三層擠得更密了。致使各酒樓、小店、各類鋪面兒裏的主顧們,一時間幾乎都被抽空了。

  但白三爺似乎又不急于進去了。

  他旁觀者似地站在人群之外,背著手兒,眯著眼兒,仿佛正

  在欣賞一幅難得的好畫兒。不!更好像一位唱壓軸戲的名角兒、臺前的“急急風”敲得越響,他就越不急于出場,越沈得住氣兒。

  白三爺眼角旁也挂上了笑。

  往事煙雲似地在他眼前飄蕩開了。玩驢、終于玩出這麼個歪脖子樹杈子來。他透過人群縫兒,久久望著那位只顧摟著小瘸驢痛哭的主兒,漸漸地兩只眼珠子竟不轉動了。

  這個人?……

  是的!這裏是該說說這位不凡的人物了,要不然顯不出白三爺得了祖宗真傳。

  常言說得好: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這話要用到這位yi著相貌均很tuo俗的主兒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也沒有了。但要詳細講到他的身世,還必須說到一宗事兒。不說這個,這位人物的特殊價碼兒就顯示不出來。

  孔子曰:食不厭精……

  據說,咱們的老祖宗就是以吃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您瞧瞧!北方越吃越大、越吃越野,什麼駝feng、熊掌、犴鼻、鹿chun。而南方則越吃越細、越吃越精,什麼銀魚、明蝦、海虱、鲇魚須。並且各有創造,爭相發明。也是據說,南方已由se、香、味,過渡到“聲”,已開拓到專吃胎裏的小自鼠。活蹦亂跳的,沾上鹹shui往口裏一送:一叫。咽進嗓子眼兒:二叫。落到胃裏:三叫。絕!顧聲思名,此珍馔曰:三叫,雖這只是傳聞,不足爲信,但北方卻絕不甘落後,早在數百年前就卓有成效地又端出一道佳肴:……

《落鳳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落鳳枝》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