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謝謝少帥第2小節

謝謝少帥

第2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謝謝少帥上一小節]爲個人謀榮華富貴也。”還說:“一念同是同種,互相慘殺,心中又怏怏焉,如有對外征戰,則兄馬革裹屍,死無恨也。”所以他表示自己“不爭權奪利”,“絕不願成爲軍閥”。1925年5月在上海發生的“五卅”慘案,使張學良深爲痛惜,當即以自己工薪二千元相捐助,撫恤滬上此次死傷的學生,在致全guo學生會電文中說:“痛我莘莘學子,竟被摧殘;莽莽神州,人道何在;積弱之guo,現象如斯;凡我guo人,宜知奮勉。”並qin率奉軍教導隊5000人奔赴上海,保護居民,維持秩序,慰問傷員。他鄭重表示:“至帶兵一層,因在津聞悉滬案發生後,外人尚紛紛征調海軍陸戰隊登岸,保護治安,既在我guo領土,鄙人亦不得不帶兵來滬,保護華人生命財産。”在帝guo主義的武裝幹涉面前,表現了一個愛guo將領的英雄氣概和可貴的民族氣節。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盡管張學良從一開始就同父qin走著一條不同的道路,反帝愛guo的思想表現得較爲明顯,但要說這是輕而易舉、或方向已經十分明確,那也不是實情。這正如張德良教授在論述張學良愛guo主義思想時所說的:“反帝愛guo、愛民思想,反軍閥、反內戰思想是産生了,然而付諸行動,由于種種原因和條件,必然是步履維艱,迂回曲折,而不可能徑情直遂,一往無前。例如他是兩次直奉軍閥混戰的實際參加者和指揮者,對‘五卅’愛guo反帝運動主張‘衛guo保民和平chu事’,認爲罷市罷工‘徒受自己損失,希先複業,靜候交涉。’甚至發出布告,言及‘如有假借團ti名義,破壞秩序,危害外人生命財産,爲大局之障礙,招鄰guo之責言者,本軍長爲維持治安計,不得不執法以繩’。然而這一切都是張學良沿著辯證法道路前進中不可避免的現象。”⑤

  筆者贊同這個客觀的分析。並認爲這是容易理解的。既然一般人的進步與提高,也不會在一個早上就能實現,那末,對于象張學良這樣在舊軍閥營壘裏走出來的人,思想的轉變,就會更爲艱難。但有一點也是明顯的,這便是達官顯貴們的消極沒落思想對他雖然也有影響,但他卻並不消極,更不陶醉,而始終是兢兢業業的。他有理想,有抱負,顧大局,識大ti,不僅對自身的修養、學習刻苦努力,對部隊的訓練和ti育,也是非常重視的。對于那些軍事訓練好,而又勇敢善戰的部下,他特別喜愛,總是給以嘉獎,委以重任;而對于那些平時不重視軍訓、不重視軍容、軍紀的人,就不喜歡,總是給以善意的批評。曾經當過張學良的裁縫、跟隨他多年的趙新華,談過一樁關于張學良決心馴服烈馬,鼓勵他試騎xing子特別暴烈的“蓋西北”的往事,講得有聲有se,扣人心弦,他回憶說:

  “一九二八年,經我兄弟趙guo棟介紹,我到東北軍兵工廠庶務chu製服部當裁縫。張學良將軍到兵工廠視察,我見到了他。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才有幸結識了張學良將軍……因我曾給少帥改過yi服,少帥挺滿意,讓我留在公館內做yi服。但由于當時公館內沒有裁縫的編製,就把我安排到馬匹管理所當個挂名上士,從此,我就進了張公館,當了張學良將軍的裁縫。

  “一九三六年秋,甯夏軍閥馬鴻逵送給張學良將軍一匹好馬。這匹馬是菊花青se,四尺多高,五、六歲口。據張學良將軍說,馬鴻逵送馬時,說這匹馬很不得了,兩頭見日頭,中午喂一次,一天能跑八百裏。在西北五省獨一無二,因此人稱‘蓋西北’。

  “張學良將軍得到這匹馬以後,就想找人試一試究竟。寫通知下去好一陣子,卻無人敢試,張學良爲這事十分著急。

  “沒人敢報名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對‘蓋西北’不了解,一聽日行八百都發怵。第二條是對馬鴻逵這個人不了解,都聽說他很狡猾,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葯。

  “一天,劉海山(張學良的副官)告訴我說:‘張副司令找你。’我也就沒加思索地去了。見到張學良將軍以後,他開門見山地說:‘趙新華,你敢不敢騎“蓋西北”?’我一聽這話,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想,這樣的馬我可沒有騎過。可是今天少帥提出來了,我說不敢騎,不是傷了少帥的心嗎?想到這,我就說:‘敢是敢,就是沒有太大的把握。’張學良聽了很高興,就說:‘那好,那你就試試,騎不好也沒關系,總不能老沒人騎呀!’他看了看日曆又說:‘今天是星期五,你做准備,下星期一試馬。’並讓副官通知東北軍軍師長和楊主任(楊虎城)邵主席(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參加。

  “事後我才知道,張學良讓我試騎‘蓋西北’,是劉海山推薦的。”⑥

  劉海山爲啥推薦他呢?這是因爲他知道趙的馬術較高。曾製服了不少烈馬,從來沒摔下來過。

  趙新華說:“試騎那天,我一早吃完飯,坐車來到了西安北門外的教場壩。這時候,教場壩已經裝飾一新,臨時搭起了布篷,做看臺。篷內擺著桌椅茶點。過了一會,東北軍的軍師長們都趕到了,張學良將軍,邵力子省長,楊虎城將軍也先後到來。

  “張學良將軍一到就問:‘趙新華來了沒有?’副官們都說:‘來了,來了’。這時‘蓋西北’已被馬匹管理所的人牽來了,鞍子已經備好。我過去一試,覺得蹬皮有點短,就對少帥說了。張學良將軍馬上打發人坐他的汽車回去,把我常用的鞍子取來了。

  “一切都准備好以後,張學良將軍就讓我上馬,我心裏有點發怵,就說:‘請長官們先上馬吧,我後攆。’

  “‘蓋西北’一看別的馬跑了,就有點急躁,前蹄直刨地,挺song擡頭,霍兒霍兒亂叫。馬匹管理所的兩個人緊忙幫著,一個人爲我拉馬,一個人爲我拽蹬。我一手抓住缰繩,一手抓住馬鬃,左腳認上蹬,便飛身上馬。誰知道這一瞬間,那馬就躥出去了,我一屁gu坐到了鞍座後頭。我一看不好,連忙抓住鞍橋了,一挺身才騎到了鞍座上。隨著,右腳也伸到了馬蹬裏。這時,心裏才剛剛有了一點底。這馬跑起來,兩只前蹄都超過了耳朵稍,真象飛一樣,耳邊風呼呼直響,把我的帽子都刮掉了。只是一會的功夫,就把軍師長們一個一個地甩到了後邊……下馬後一打聽,才知道這個鎮子叫草灘鎮,離西安城八十裏地。

  “過了好長時間,那些軍師長們和少帥他們才陸續趕到。大夥看我平安無事,都說我騎術好。張學良將軍也稱贊了幾句。……”⑦

  講實效,敢碰硬,不示弱,張學良的這種xing格一如乃父;同時,由此事也可看出,他雖然少年得志,卻並不自傲,而是待人誠懇,平易近人,不擺官架子。“在東北講武堂學習時,郭松齡當過他的教官,每次郭松齡旅長到‘總辦’來,張學良總是qin切地稱呼他郭老師,……

《謝謝少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謝謝少帥》第3小節上一小節